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陆对天台宗特别是对智的研究,近几年有了一点热度,专题会议、文章、专著三者齐上。胡适在其《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把智列为唐代第一流哲学家中的第一位,其实,不管是从哲学还是从佛学的角度看,不管是从东方还是从西方思想史的角度看,智都是第一流的,对于这样...  相似文献   

3.
王小明 《法音》2000,(3):17-22
智顗(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顗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  相似文献   

4.
念佛一门,依佛之三身,依行者之身口意,即相应成三。依理法念佛法身,即法身念佛;依心法念佛之相好功德,即观想念佛;依口念佛名号,即称名念佛。念佛基本之理,即此三者。然后世请师,又将念佛之法,依不同之标准,详加分类;或依不同之侧重,而一门深入(如净土宗之侧重称名念佛)。 其中天台智者大师所撰之《五方便念佛门》一文,详开念佛之五门及入方便之次第,融天台教理与念佛之法于一体,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 一、五门禅观与观相念佛 五门禅观,是行者由浅入深之五个次第。智将其与观相念佛相结合,从而阐发了观相念佛之浅深…  相似文献   

5.
王小明 《法音》2001,(1):19-29
《净土十疑论》,全一卷,是智顗阐述西方弥陀净土思想的又一部著述,又称《阿弥陀十疑论》、《天台十疑论》、《西方十疑》等。此书为智顗口述,但不知为何人记录整理。 所谓“十疑”,是指该论就往生西方弥陀净土提出十项疑难。这十项疑难,基本囊括了世人对净土法门进行理性思考的所有模式及框架。智顗对此“十疑”的解答,不仅在当时对西方弥陀净土信仰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的净土学人,也颇具解惑和指导意义。 《净土十疑论》(后简称《十疑论》)的语言较为通俗,且多有譬喻例证,使人对其中所阐述的思想极易理…  相似文献   

6.
7.
张雨 《法音》2022,(6):27-31
<正>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编号为Pelliot chinois 4745(P.4745号写本)的敦煌写本残卷,正面为官府文书(以下称P.4745写本),背面抄录的是禅宗文献《观心论》(以下称P.4745V《观心论》)。[1]学者通常将正面的P.4745写本认定为初唐法典(格式)的官写本,但究竟此写本为《格》为《式》,以及其年代(贞观或永徽),迄今尚无定论。[2]为综合判断P.4745写本的性质及年代,笔者始注意到其背面所抄文献《观心论》。  相似文献   

8.
在道教思想史的视阈中,从思想源头看:韩非与道教俱"归本于黄老";从韩非思想内容的本身看,韩非对黄老之"道"做了大量"法"性改造,构建了"道法"体系;从对后世道教的影响看,后世道教明显吸收了韩非基于"道"的法术势的思想,这在《抱朴子外篇》《通玄真经注》《鶡冠子》得到了典型体现。"道"一以贯之韩非思想。韩非是道教思想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9.
智■(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另外就是被称为“天台五小部”的《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渊源深远,起始于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更是一部源头及纲领之书。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弥纶群言,涵古盖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且不说儒道两家对其六经之首三玄之一的推崇,围绕易经及受其影响所建立的学科,更是不胜枚举。八九十年代,由刘刚纪先生所开创和发展的《周易》美学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与完善更有开拓和原创之功。然而众家对周易美学的探讨主要侧重于本体论及其中所含的美学思想及概念辨析,对《周易》思想尤其是象数思想所涉及和影响下的具体学科门类的论述略显不足。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探讨其与《周易》中所含的卦辞意象、卦数结构、阴阳、通变等象数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文化底蕴、理论内涵及艺术之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谭明冉 《哲学研究》2023,(4):52-61+127
如何理解《孟子·离娄下》的性、故、智的关系和《孟子·公孙丑上》的言、心、气的关系,历来注疏争讼纷纭。本文根据解释学循环的原则,即同时代的作品必有共同的用语、话题和写作风格,以《庄子》中的思想对以上两段重新做一诠释。结果发现,《离娄下》中的“故”是有心、有意,甚或奸诈之心,这样与“智”就合理地衔接了。《公孙丑上》中“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同于《庄子·天地》“得其所谓,謷然不顾”“失其所谓,傥然不受”之境界。孟子的“不动心”是集义而生的浩然之气,是大无畏精神,而不是庄子“心斋”之后的是非两忘的淡泊心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刘师礼文>提倡的礼拜方法,形态甚为简单.仅仅要求修持者在特定月份的某个特定日子的特定时辰,向某个特定的方向,礼拜特定的次数.认为这样特定的礼拜,可以减除特定的罪孽.这种礼拜法透露的信息值得我们注意.文章在认真分析这一礼拜法后指出,<刘师礼文>所提倡的礼拜法,与中国道教的早期礼忏思想与礼忏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思维与智慧》杂志1998年第3期刊载盛世康《抓住毒犯》一文,提出李警官判定人境毒犯的两种分析方法,我以为还可以有以下的第三种方法。可以将盛世康先生《抓住毒犯》答案的表之一也列出:据此,可用‘油相同前提而引出矛盾,由此而否定前提”的归谬法。(一)先确...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1,(12):42-46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12日,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举办了关于《道德经浅释》一书座谈会,与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家体育总局研究所、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国际部和《科学时报》的记者编辑等20人。座谈会上大家对于《道德经浅释》所产生的“熊良山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以下刊载他们的部分发言:李申:今天我们召集这样一个座谈会,起因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浅释》,作者是熊良山。这本书被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的…  相似文献   

16.
17.
肖永明 《法音》2009,(8):52-56
《法音》刊行三百期了!三百期《法音》蔚为一道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作为“法”的“声音”,理所应当具有一种超越的意义,而这种超越意义要让人们能够理解,也就理所应当是经过了一番特殊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就应该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寻章摘句式的注释,而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