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腺苷A2a受体介导利血平引起的行为性抑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腺昔在利血平引起的大鼠行为性抑郁中的作用。应用Porsolt游泳试验,观察注射利血平引起的大鼠行为性抑郁,通过腹腔注射非特异性腺昔受体阻断剂咖啡因和特异性A1和A2腺昔受体阻断剂,确定腺昔在利血平诱导的大鼠行为性抑郁中的作用以及介导这种作用的受体。结果发现:腹腔注射利血平(4、6和8mg/kg)可导致大鼠在游泳试验中漂浮时间明显延长,咖啡因和A2a腺昔受体阻断剂能明显缩短利血平导致的漂浮时间的延长。结论:腺昔通过A2a受体介导利血平引起的大鼠的行为性抑郁。  相似文献   

2.
中枢白细胞介素一1在应激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长江  刘敬东 《心理学报》2001,33(4):362-366
分别在乌拉坦麻醉及清醒的雄性SD大鼠观察到(1)脑室注射IL-1β出现升压效应,(2)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足电击及脑室注射IL-1β诱发的升压反应均被脑室注射0.5μg的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IL-1ra明显衰减;(3)静脉注射0.5μgIL-1ra对足电击引起的升压反应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中枢IL-1介导条件恐惧应激刺激、及足电击诱发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枢白细胞介素-1在应激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乌拉坦麻醉及清醒的雄性SD大鼠观察到:(1)脑室注射IL-113出现升压效应,(2)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足电击及脑室注射IL-1β诱发的升压反应均被脑室注射0.5pg的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IL-1ra明显衰减;(3)静脉注射0.5μgIL-1ra对足电击引起的升压反应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中枢IL-1介导条件恐惧应激刺激、及足电击诱发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4.
问黎敏  安书成  刘慧 《心理学报》2012,44(10):1318-1328
为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诱发抑郁样行为发生中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 5-HT1AR)表达与作用, 及其对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和α-氨基羟甲基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 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AMPA)受体的影响。通过建立CUMS动物模型, 给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微量注射5-HT1A受体激动剂、给正常大鼠海马微量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 测量大鼠体重变化率, 并采用糖水偏爱测试、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等方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 运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5-HT1AR和NMDAR和AMPAR的关键亚基的表达以及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CUMS组大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 海马5-HT1AR、AMPA受体的GluR2/3亚基表达及磷酸化明显降低, NMDA受体的NR1和NR2B亚基表达及磷酸化显著增加; 正常大鼠海马微量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 动物行为学表现及AMPA受体、NMDA受体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均与CUMS组相同; 注射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能逆转应激诱导的上述改变。以上结果表明, CUMS诱发抑郁样行为与海马5-HT1AR表达下降, AMPAR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降低, NMDAR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升高有关。5-HT通过5-HT1AR产生抗抑郁作用。5-HT1AR激动剂抗抑郁作用与降低NMDAR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 提高AMPAR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在病态行为的产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八肽胆囊收缩素在前人研究中表明能够拮抗脂多糖在大鼠体内引起的细胞因子的分泌。实验目的:利用八肽胆囊收缩素的抗炎作用研究细胞因子在病态行为中的作用。实验方法:共分两个实验进行, 将大鼠分为控制组、免疫激活剂脂多糖组(200 μg/kg剂量, 腹腔注射)以及注射不同剂量的八肽胆囊收缩素的实验组(分别为20 μg/kg 、40 μg/kg 、80 μg/kg 和120 μg/kg剂量), 各实验组在注射脂多糖前半小时注射相应剂量的八肽胆囊收缩素, 药物注射两小时后进行行为实验 (糖水摄取量测验、旷场测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测验), 然后对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血清浓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脂多糖诱发大鼠产生病态行为, 与控制组相比, 脂多糖组糖水摄取量降低, 旷场测验中活动性降低, 高架闭臂进入次数减少; 脂多糖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与控制组相比, 脂多糖组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增加。在脂多糖注射前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能够抑制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 但八肽胆囊收缩素未能改善免疫诱导的病态行为。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仅改变外周的细胞因子浓度并不能完全改变动物的病态行为, 病态行为的产生可能与脑区的细胞因子有更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的NR2B亚基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抑郁模型, 结合眶额叶微量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和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 运用糖水偏爱测试、悬尾实验和敞箱实验等方法检测动物的行为表现,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来检测眶额叶内谷氨酸、多巴胺含量及NR2B和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CUMS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变化, 且眶额叶多巴胺含量降低, 其D1型受体表达降低, 谷氨酸含量升高, 其NMDA受体的NR2B亚基也明显上调; 注射SKF38393后可明显改善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 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显著下降, NMDA受体的NR2B亚基表达也有所降低; 正常大鼠注射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 大鼠表现出和CUMS模型组相似的抑郁样行为, 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升高, 其NMDA受体的NR2B亚基也明显上调。以上结果表明,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可能使眶额叶多巴胺释放减少, 从而使谷氨酸过量释放, NMDA受体过度激活, 导致抑郁发生。多巴胺抗抑郁作用是通过D1型受体抑制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抑郁症的发生及治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过度释放是应激性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为了证明应激性抑郁样行为发生中眶额叶(orbitofrontal cortex,OFC)5-HT1A受体是否通过对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调节而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结合OFC区分别微量注射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和拮抗剂WAY100635,采用糖水偏爱率测试、旷场测试及悬尾测试检测动物的行为学表现,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别检测了OFC区5-HT、Glu和GABA的含量。结果显示,CUMS组和注射WAY100635组大鼠较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且Glu含量显著升高,但5-HT水平和GABA含量均未有显著性变化。微量注射8-OH-DPAT后,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且Glu显著降低,但5-HT水平和GABA含量仍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结果表明,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并不是由于眶额叶5-HT水平的降低,而可能是由于5-HT不能满足应激状态下调节Glu能神经的需要,或可能是OFC区Glu能神经元上5-HT1A受体功能的降低,导致Glu水平过高所致。眶额叶5-HT1A受体在Glu合成与释放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激导致抑郁样行为的同时导致免疫激活敏感化, 但是免疫激活对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目前并不清楚。研究目的: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作为外周免疫激活启动剂, 强迫游泳应激(forced swim stress)作为应激模式, 考察免疫激活背景是否影响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LS组(LPS + swim, n=12), LC组(LPS +空白, n=10), AS组(生理盐水+swim, n=10), AC组(生理盐水+空白, n=10)。在实验期第一天根据分组分别注射脂多糖(LPS, 50 μg/kg, 腹腔注射)或生理盐水一次, LS组和AS组大鼠于注射后2小时进行第一次游泳应激, 此后持续应激2周。分别在应激一次后, 应激2周, 应激结束后1周和应激结束后2周测定大鼠的糖精水偏爱、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结果显示:应激一次后, 应激2周, 应激后1周LS组大鼠与AC组相比较, 糖精水偏爱分数, 旷场中的水平活动显著下降; 应激2周, AS组大鼠相对于AC组大鼠的糖精水偏爱分数以及旷场中的水平活动都显著下降, 结论:慢性强迫性游泳应激导致抑郁样行为, 应激前LPS免疫激活能够促使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更容易出现, 症状加剧, 并持续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齐慧新  王玢 《心理学报》1990,23(3):68-74
本工作应用脑内埋植慢性导管进行微量注射的方法,研究了背侧海马内注射乙酰胆碱及其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GABA及其受体阻断剂印防己毒素,L-谷氨酸及其受体阻断剂4-羟基喹啉酸和受体激动剂海人酸、喹啉酸对大鼠巩固的操作式防御性条件反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乙酰胆碱、低浓度的印防己毒素、L-谷氨酸、海人酸、喹啉酸均对动物条件反射有暂时的促进作用。(2)阿托品、GABA和4-羟基喹啉酸均对动物条件反射有暂时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海马内几种神经递质系统可能参与大鼠记忆再现的调制。  相似文献   

10.
东莨菪碱对大鼠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东莨菪碱对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编码、保持和提取过程的作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分别在训练的不同阶段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mg/kg)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各东莨菪碱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游泳潜伏期、路径长度、轨迹和游泳速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在训练前和探测实验前注射东莨菪碱的大鼠在探测实验中对目标象限不表现出空间偏爱,说明东莨菪碱干扰参考记忆的信息编码和提取过程;而在训练结束后注射东莨菪碱的大鼠探测实验的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东莨菪碱对参考记忆的保持过程没有影响。在工作记忆实验中,无论第一次测试前、第一次测试后和第2次测试前注射东莨菪碱,均造成大鼠游泳潜伏期延长,说明东莨菪碱干扰工作记忆的编码、保持和提取过程。研究提示M受体在空间工作记忆和参考记忆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熊兆  彭素芳  张晟  张逸  蔡琳 《心理学报》2012,44(3):330-337
为研究慢性温和应激诱导的抑郁大鼠纹状体内前列腺凋亡反应蛋白(prostate apoptosis response-4, par-4)的表达, 及甲基化是否参与par-4基因表达的调控, 将10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慢性温和应激, 对照组不接受实验性处理。于大鼠13周龄时, 采用强迫游泳、糖水偏爱测验测定大鼠的抑郁水平, 以实时定量PCR检测纹状体par-4及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 DRD2) mRNA表达水平, 免疫印迹法检测纹状体par-4蛋白质表达水平, 用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par-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实验组大鼠漂浮时间延长, 糖水偏爱率降低, 脑纹状体par-4、DRD2 mRNA及par-4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降低, par-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提示慢性温和应激诱导大鼠产生了抑郁样行为, 并能抑制纹状体par-4基因的表达, 而基因甲基化可能并不参与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平台被动回避反应为行为模式,采用侧脑室微量注射AVP和GABA能受体激动剂蝇蕈醇(Muscimol)、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进一步研究了AVP易化记忆巩固效应及与中枢GABA能系统的关系。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AVP对被动回避行为模式的学习训练过程无促进作用,但促进了这种行为的记忆巩固过程,注射AVP的动物记忆保持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动物,有效剂量为30ng/大鼠。 2.侧脑室注射100ng/大鼠蝇蕈醇后,AVP仍非常显著地保持其行为效应,但注射100ng/大鼠印防己毒素后,AVP的效应已见下降,剂量增至300ng/大鼠后,AVP的效应已被完全消除。 实验结果再次提示,加压素具有促进记忆巩固过程的中枢性效应,脑内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参与了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条件反射性免疫增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条件反射性免疫增强的主要成果;介绍了相关实验所使用的刺激物,观测的指标和实验程序;探讨了一些脑区如下丘脑、岛叶皮质,神经通道如交感和迷走神经,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如β-内啡肽、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如IL-1等在条件反射性免疫增强中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酚A (bisphenol A, BPA)对脑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关注, 本研究探讨围生期不同发育阶段母体BPA暴露对仔鼠成年后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影响。分别在妊娠期(妊娠第7天~出生)和哺乳期(出生第1~14天) 将母鼠暴露于BPA (0.4、4 mg/kg/day), 以旷场、明暗箱、镜子迷宫、高架十字迷宫等多种模型检测生后56天(postnatal day 56)仔鼠的焦虑行为, 以强迫游泳模型检测其抑郁行为。结果显示, 妊娠期BPA暴露的成年雌性仔鼠在所有4种模型中均检测到促焦虑作用, 而哺乳期BPA暴露的雌鼠、妊娠期或哺乳期BPA暴露的雄鼠仅在2种模型中检测到促焦虑作用。妊娠期BPA暴露显著加重雌雄仔鼠的抑郁行为, 而哺乳期仅高剂量BPA加重仔鼠的抑郁行为。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 妊娠期或哺乳期BPA暴露显著下调成年后雌雄仔鼠海马和杏仁核AMPA受体GluR1亚基的表达, 但对NMDA受体NR1亚基的影响不一致。以上结果提示, 妊娠期或哺乳期BPA暴露对成年雌雄仔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焦虑和抑郁作用, 其中妊娠期暴露对雌鼠的作用最显著, 海马和杏仁核AMPA受体活动的减弱可能与围生期BPA暴露加重仔鼠成年后的焦虑和抑郁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5.
恐惧消退能力的受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标志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 相较于延迟消退, 恐惧获得后短时间内进行的消退训练不能形成长时程的消退记忆, 这一现象被称为即刻消退缺损。然而, 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缺损是一次性的, 还是会继续影响其后的重消退。实验1中, 大鼠在恐惧习得后1小时(即刻消退)或24小时(延迟消退)开始进行消退训练, 24小时后进行重消退, 再24小时后进行消退记忆的测试。结果显示, 与延迟消退相比, 即刻消退效果缺损, 并引起第二天的重消退也出现效果缺损。实验2中, 恐惧获得后立即给予大鼠盐水或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10 mg/kg, i.p.), 然后测试即刻消退和重消退的效果。结果显示, 普萘洛尔虽没有阻止即刻消退的缺损, 但避免了重消退出现缺损。总之, 严重创伤后的即刻消退不但无法有效抑制恐惧反应, 还可能造成二次创伤, 会损害恐惧消退能力, 而普萘洛尔可修复即刻消退引起的重消退缺损。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PTSD病理机制和早期干预后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急性情绪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以及脑神经颗粒素(Neuroganin,NG)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急性不确定性空瓶刺激,建立情绪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1(ES1,接受情绪应激和旷场测试)、情绪应激组2(ES2,只接受情绪应激)、正常对照组1(C1,无情绪应激,但接受旷场测试)和正常对照组(C2,无情绪应激,也无旷场测试)(n=10)。以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 应激后ES1组的水平活动增加,与C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2)ES1组海马和前脑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高于C1和C2组,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0.05; ES2组的前脑皮层NG的磷酸化水平高于C1组,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3) 海马的NG磷酸化水平与水平活动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急性情绪应激能导致动物明显的行为改变如焦虑,这种行为改变可能与脑内NG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有关。水平活动可能是反映急性情绪应激的较敏感行为指标,海马NG磷酸化水平可能是预测急性情绪应激所致焦虑或抑郁行为的较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替罗非班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选择AMI直接PCI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不给予替罗非班;B组PCI术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C组PCI术中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内注射替罗非班,两组均静脉滴注36h;分别检测三组术前及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A组PCI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较术前高,而B、C两组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B、C两组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行PCI术的AMI患者应给予替罗非班,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以及粘附反应,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作用效果与给药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