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子贪玩,下课的时候往天空中抛书,落下时碰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班主任说:"最好带那孩子去医院看看。"赶到学校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在了,看上去年岁都大了。一问,孩子的爷爷七十九岁,孩子的奶奶七十六岁,一个不停地咳嗽,一个浑身不停地微抖着。孩子的爷爷见了我,不停地说抱歉,说他们年纪大了,现在上个医院又要填单,又要刷卡什么的,自己实在搞不明白,真是麻烦你了。我说:"不是你给我添麻烦,而是我儿子给你们添麻烦了。"两位老人一听,说:"小孩子又不  相似文献   

2.
神把一双钉痕的手伸给我…… 1995年9月1日,天爱慈善中心成立了一所弱智残疾儿童院。我当了一名保育人员。 这里的孩子多数生活不能自理,我常常要洗大堆大堆的脏衣服,深秋的风扎得我两手背裂血口子,冰冷的水使我手心脱了皮。孩子们很淘气,会走动的总爱跑在院里玩沙土。我渐渐劳累了,也软弱了。我抑制不住就发怒,也打孩子,晚上我祷告认罪了。可第二天我又发怒又打了孩子。后来,我一直这么犯罪,我很不平安,就不愿再工作了……  相似文献   

3.
当了20年全职妻子和母亲后,孩子长大了,我决定找个工作消磨时光。一天,当我开车经过一处停满校车的场地时,答案有了。我当时想:就是它了!我喜爱孩子,而且我已在我们家的雪佛莱车上开了好多英里了。  相似文献   

4.
孩子叛逆行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其形成的原因包括: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的相处,是起着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也是如此。身为家长的你,必须注意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叛逆的,可能他说了一句话,母亲觉得不满意,就大声骂他,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甚或以沉默抗议,出现反叛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产生一种习惯,这是日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韩雪 《天风》2017,(5):24-25
<正>2015年7月神学院毕业以后,我就正式开始参与教会的服侍,主要的服侍工作是教会主日学。在服侍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我发现,单单依靠每周一次的主日学事工无法使信仰深入孩子的生命中,主日学的孩子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孩子,而这些孩子之所以这样,可以直接从其家庭找到原因。可见,主日学孩子的信仰教育就要从他们的家长人手,  相似文献   

6.
我在家乡开了一间小食品杂物店。一天我正站在店门口,忽然听到街对面有个孩子朝这边喊:“妈妈,快过来,你看这……这位太太跟我一样高!”尴尬的母亲跑到孩子面前,训斥了这个约莫儿7岁的男孩,然后她转向我抱歉地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您了!”我微笑道:“没关系。”我对这个叫米克  相似文献   

7.
正飞机离开地面的一瞬间,座位后面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欢呼,声音很大。飞机在上升,穿过云层时有些颠簸,每颠簸一下,都能听见身后的小孩“大呼小叫”。那个时候,我愿意用“大呼小叫”来形容他,尽管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我困得眼皮儿直打架,我实在不想忍受这个孩子一句句“太好玩了”的亢奋。落座前我听到孩子喊身边的一老一少“姥姥”和“妈妈”,想回过头提醒一下她们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报,有这么一件事: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下班后没有来得及换下工作服,就匆匆地去幼儿园接孩子。可是,孩子却不见了,老师急得不得了,说刚才还在这里做游戏,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大家找了半天,才发现躲在拐角处哭泣的女孩。老师和这位妈妈直纳闷,这孩子为什么躲到这儿哭呢?问了好久,女孩才抽泣着说:“妈妈穿着这身衣服来接我,太不好看,丢死人了!我不想见你!小朋友都在比妈妈,看谁的妈妈最美!”这位妈妈听了孩子的话,好不伤心。她说:怪不得这些天孩子总是督促我穿新的、好看的衣服,戴漂亮的首饰,甚至出门前还要检查我是否抹了口红呢?原来如此!我是印刷厂的工人,孩子觉得我的工作服不美。  相似文献   

9.
朋友访美归来,没有和我谈及美国华尔街的繁忙景象、纽约夜晚的璀璨灯火,也没有对我描述华盛顿、西雅图、迈阿密、芝加哥的都市风光,而是特别向我提到一位两岁的美国孩子和一位93岁的女士。我的朋友应邀到一位美国友人家中做客并探望其可爱的孩子小约翰。朋友到访时,年仅两岁的小约翰正坐在大水盆中玩水呢。他一边往身上撩水,一边欢快地叫着,玩得很惬意、很投入。朋友忽然感叹:做孩子真好啊,能永远做孩子就好了,那样便能永远与开心快乐不分离。  相似文献   

10.
孺子可教     
姥姥因为疾病做了子宫摘除手术,因此只生育了母亲一个孩子,我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以慰其情。在不知不觉中听着姥姥讲的妖魔鬼怪的故事长大了。姥姥身体还硬朗,70多岁的时候又开始帮我带孩子。于是太姥姥又给孩子重复起了那些红毛绿眼长舌头的故事,什么鬼搭墙、吊死鬼吓人、黄鼠狼迷人等等。这种教育的后果是孩子很胆小,一到晚上就怕黑,而且一旦什么事情成功了就会说“阿弥陀佛”。孩子6岁时,我把他接到身边上小  相似文献   

11.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特地向您请教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 我的孩子从小就很聪明,我想一定要让他成大器。可是自从他上学后越来越让我失望了。现在已经三年级了,成绩逐年下降。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贪玩,每天都得让我和他母亲逼着他写作业,而且大多数时间都是应付了事。看着孩子如此“无药可救”,我也痛苦不堪。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曾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等等……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帮着看看孩子  相似文献   

13.
许晓 《中国道教》2018,(5):72-76
2014年,我在新浪微博看见这段话:“这孩子刚来山上时晚上,营、不睡觉,后来渐渐改善了。老修行说她那边是坤道院,过几天这个孩子就要送到武夷山桃源洞去了,看得出来老人家很舍不得这孩子。我问过老修行,这些孩子姓什么。答曰:不跟我姓。女的都姓朱,跟当地民间信仰的一位朱仙姑姓,男的都姓李,跟老君爷姓。没有一个姓陈。”  相似文献   

14.
童贞美丽     
李奋飞 《天风》2005,(9):F0004-F0004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图画。一日,带孩子去踏青,是骑自行车去的,路过一座铁路立交桥。前面有一位平板三轮车夫正在吃力地爬过桥坡,车上装了满满的一车pvc管。正当我感叹生活的压力和艰辛时,坐在我自行车大梁上的爱女突然对我说:“爸爸,你看这多像蜜蜂的窝啊!”听了孩子的话,我深感惭愧。“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然而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虚空和灰暗。我们有太多的挂虑和烦恼,以至于无法领受神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15.
前言:你希望父爱是一种深沉如山、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还是希望父爱能够外在地表现出来,像海浪一样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呢?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爸爸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基本上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一次回家稍微早一点,看到5岁的孩子站在门口等他。孩子:"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爸爸:"儿子,这你不需要知道。"孩子:"可是我想知道,爸爸。"爸爸:"好吧,我一小时赚20元。"  相似文献   

16.
吓一跳     
老婆爱吓人,常暗藏门后,等我下班归来或孩子放学回家,突然间从门后蹿出,吓得我肝儿一颤,孩子嗷一叫,她便哈哈大笑,小孩似地手舞足蹈:"哈哈,吓着了吧!"然后摇着尾巴得意而去。  相似文献   

17.
几天前,一个朋友给我来电话诉说她儿子学二胡的辛酸和苦恼。请求我这个教育心理学硕士帮忙出个主意,想个办法,平缓一下内心的烦躁。面对朋友的挚诚,本着对专业、对家长负责的态度,我捧出了一颗爱孩子的心,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从心理学的理论到实践,从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到行为表现,从智力因素谈到了非智力因素,从遗传决定论到环境决定论,我侃侃而谈,她频频应是,最终使他下定决心放弃了逼孩子继续学下去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葛蕤 《天风》2007,(18):6-8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种叫"彼得·潘"的现象。这种现象讲的是有的人不愿意长大、拒绝长大。这个名叫彼得·潘的孩子,是苏格兰作家,在1904年所创作的一部小说的主人翁,他是个健健康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做小孩子真好,于是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两部反应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的影视剧,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银河补习班》里有一位父亲学会了冷静沉着,每当遇到问题他选择包容孩子的不成熟和小脾气,为孩子指明方向,明确目标,陪伴孩子,鼓励孩子,建立信心,给予希望,遇到挫折,以身作则跑在前面。《小欢喜》里的孩子乔英子,站在桥边,撕心裂肺地喊出压抑已久的心声:"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长久的压抑和沉重的母爱让英子承受不住,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  相似文献   

20.
正问:我们一家原本很和睦,但随着孩子长大,在育儿方式上出现了冲突。爷爷说"不打不成器";奶奶说"一个孙,宠都来不及!长大了一切自然就会好";而我坚持"科学育儿,照顾孩子情绪,培养孩子独立性",但孩子他爸则认为"没那么多讲究,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听爷爷奶奶的没错……"因为意见不同,而导致家庭气氛紧张。我们当怎么办?一位无奈的妈妈:思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