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的中央,有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正在公路上驾驶着他新买的法拉利汽车兜风。这时候,他看到公路边上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可能是长途的跋涉使得这位老人显得疲惫不堪。因此他走起路来非常地艰难。麦尔宾·达玛将车停在了路边,走到老人身边问道:“先生,您要到哪里去呀,我想我可以载您一程。”老人说:“我要到拉斯维加斯去,年轻人。”到达目的地后,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看着老人一身破旧的打扮,把他当成了流浪汉,于是在老人下车的时候,给了他二十五美分让他坐公交车。老人很有礼貌地接过麦尔宾·达玛递过来的二十五美分的…  相似文献   

2.
量器     
偶尔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位作者的心灵独白。有位基督徒的老师对这位作者说:“应该只嫌恶一个人的不良行为,而不应该嫌恶这个人的本身。”过了很多年,他发现真有一个人,他只讨厌他的行为而不讨厌他的本身,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3.
有位女商人上了辆出租汽车,因当时是车辆高峰时间,而且这位女商人急赶火车,所以她建议司机往某一路线去。“我做出租车司机15年了,”司机嚷道。“你以为我不知道怎么走才最好?” 女商人尽力解释自己无意伤他感情,但司机仍不停咆哮。她最后意识到这个司机太难打交道,是个不通情达理的人。因此她突然改变方式:“您知道,您是对的。”她告诉他。“我刚才假装说您不知道最好的行车路线对我来说一定显得十分笨拙。” 司机听她这么一说,吃了一惊,用一种困惑的眼  相似文献   

4.
路易斯·帕罗是美国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在这位曾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大型布道会的世界著名布道家面前,赵启正坦率而幽默地说:“我不是信徒,为什么?因为我不能理解上帝。“”我不知道上帝说英文、法文还是西班牙文,我也不知道他的形态如何。”帕罗的回应是:“我不能对您布道。”帕罗如是说,是因为,他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会见赵启正这位很受许多外国人欢迎、很使诸多记者折服的“大人物”的。帕罗见面就说:“赵先生,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您,您正在主办《财富》全球论坛,您成了报纸新闻的头条人物,所以我在报纸上和电视上多次看到您。”这…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年轻人,对事业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磨着他。直到一个夏天与他的同学尼尔尼斯乘船出海,才让他懂得了许多他曾经不明白的东西。尼尔尼斯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他的打鱼生涯已有几十年了,这个年轻人看着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十分敬佩。年轻人问他:“您每天要打多少鱼?”老人说:“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只要不空手回去就可以了。尼尔尼斯上小学的时候,为了交清学费,我不得不想着多打一些,现在他毕业了,我也没有多少奢望了。”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老人对大海的看法。他说:“海真的是非常伟大,…  相似文献   

6.
平等的人格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将车开到检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名女工。女工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洛依德。令洛依德倍感奇怪的是整个巴黎的人都知道自己,而眼前的这位姑娘却丝毫没有流露出一点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德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的围棋高手升田幸三在解释自己为何总能不断地变换棋风、在棋坛保持常胜时,曾讲述了下面这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他很小的时候,敬佩有一身好力气、靠砍柴赚钱的父亲,常常跟着父亲进山砍柴。后来,他发现有一位60岁的老伯伯也常常到山里砍柴,但他总是很悠然地来得很晚,走得很早,中间还不时地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令他奇怪的是,老伯伯每次砍的柴,总是比父亲要多一些。一开始,他还以为老伯伯的斧子更犀利或者他砍的柴都是木质比较软的,但后来,他发现父亲和老伯伯的斧子一样犀利,他们砍的是同样木质的烧柴,再仔细地比较了父亲和老伯伯的…  相似文献   

8.
央视10频道《大家》做过一期周年特别节目,对一年来采访过的那些杰出的老人作了一个回顾.重放了主持人采访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等大科学家时的镜头。主持人问试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问他:“你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  相似文献   

9.
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  相似文献   

10.
幽默花束     
下台阶不用扶一次,美国白宫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颁奖仪式,受奖者是著名科学家冯·卡门。这位81岁的老人患有关节炎。当他走下领奖台的台阶时,总统肯尼迪上前扶了一把。老头子却将肯尼迪的手一推,说:“尊敬的年轻总统阁下,您应该懂得物理学的常识,凡是一个物体向下跌落时,是不需要任何扶力的,只有上升的时候才需要帮助和支持。”我还有另一个职务一个美国女子到巴黎游览。有一天她正在这座城市中散步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老头在一所别墅花园给花浇水,他那勤恳操劳的姿态,使这位美国女人很有好感。她想法国人真是头等的园丁,何不趁…  相似文献   

11.
美国老人哈里·莱伯曼74岁退休后,6年里经常去一所老人俱乐部下棋,消磨晚年时光。一天他又去下棋时,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陪他下棋了。看到老人一副失望万分的样子,热情的办事员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下。老人听了哈哈大笑:“你说什么,让我作画?我从来没有摸过画笔。”“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您会觉得很有意思呢!”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那一年,莱伯曼80岁,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回忆起这件事时,老人感慨地说:“这位女办事员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从那以后,我每天去画室。她又…  相似文献   

12.
尘海明珠     
无论你对梦想如何评价,无可辩驳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暗自期盼的梦想,可以说一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梦想成真! 梦想使你在那一刹那忘记所承受的痛苦的疲惫,鼓舞你继续前进的信心,所以也可以说,无论面临什么样的绝境,只要还存有对未来的梦想,就不会失去生存奋斗的勇气! 我们开设“梦想成真”这个栏目,不仅仅是鼓励您展开想象的翅膀,拥有梦想,还希望您把您的梦想告诉我们,通过我们的期刊,使更多的人了解您的梦想,促成您的梦想。佛学中对什么是梦,什么是真,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其实质并不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只讲假,只讲空。赵朴老倡导的人间佛教恰好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由于因缘和合。您期盼自己梦想成真,这个美好的梦想就是“因”,也可以称为“发心”;让我们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就有可能得到助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别人实现梦想,别人也同样全力以赴帮助我们,这就是人间佛教。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一一刊登所有人的梦想,但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如果您是梦想实现一项发明,我们会找有关专家对您的构思进行鉴定,明确您大胆梦想中的合理成份,指出您的设想成与不成的现实原因。如果有成功的可能,我们还会为您寻找愿意投资或投产的工厂、公司,为您申办专利。如果您是希望得到某种具体的帮助,请详细说明您的相关情况,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我们会在核实后给您具体的答复。寄来您的梦想,让我们帮助您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3.
福报与机缘     
记得1996年时途经香港,曾拜访了一位常怀报国之志的大师级学者。大师对将来谁接朴老的班十分关心。当时他虽比朴老年轻十几岁,但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睿智襟怀,使他并不违言生老病死,而且特别关注“我们这一代人走了之后……”的趋向。他热心地讲出一位大善知识的名字,郑重地反复叮咛我,一定要转告朴老,他建议选这个人来接班。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十年前撰写的一篇《谈谈写信》(载《语文学习讲座丛书。应用文写作》,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文章中,指出过使用“您们”这个词,是“一个语法错误”。笔者试引述有关原文如下: 近来某些人的来信中常常出现“您们”这个词,甚至在某会议给中央领导的致敬电中也用“您们”这个词。其实现代汉语里这个词并不存在。“您”字,北京念nín,是“你”的尊称。这个“您”并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nín men)。因此普通活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两位”“您三位”等)。最近某杂志刊登吕叔湘先生的一封信,编辑部把信中的“你们”擅改为“您们”。吕先生写信批评了编辑部。他说:“我从来不说‘您们’!”我们写信时,应该注意避免这一个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15.
在一座豪华的别墅里,住着一位富人。“我是世界上的首富吗?”他问他的仆人。“主人,您还不是。世界首富是比尔·盖茨,您还没排进前500名呢——但是快了。”仆人查完有关资料告诉他。富人祈祷说:“上帝啊,您让我成为世界首富吧,到那时,我愿用纯金给您重铸天堂。”上帝感动了:“好吧,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这是一个魔箱,你拿去吧。”上帝说:“这个魔箱里,有一块金子,是永远取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当你觉得够了时,你需把魔箱扔掉,你取出的金子才是你的财富。”上帝说完不见了,富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魔箱,箱里也真的装着一…  相似文献   

16.
您一定见过“五湖四海皆兄弟”的热情人士,这种人可以马上跟周围的人结为朋友,即使在公共汽车上对临座的人也会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甚至是对异性,他也能见面不久便成为青梅竹马似的好伙伴。而另一种人,则表现得很难与他人交往,当他开始做“准备运动”想结交新朋友时,往往被容易接近的人捷足先登,把他想得到的朋友或想到的事情抢走了。后一种人常被社会定义为有“交际障碍”,使他似乎套上了一个难以建立友情的枷锁。  相似文献   

17.
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某食品商店里。一位年轻人走进商店。他走到卖香烟的柜台前,问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同志,这里有好烟卖吗?”售货员是一位女同志。她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回答说:“我们卖的烟都是好烟!我们从来不卖坏烟!”年轻人:“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这里有没有好一点的香烟。”售货员:“我们卖的烟都不坏。”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了。我们不想在此评论谁是谁非。我们仅想  相似文献   

18.
在一处农贸市场上,一位卖无核蜜桔的个体户正在大声叫卖:“快来买无核蜜桔!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不甜不卖!”这时,有几个人走了过来,其中有一位年青人拿起蜜桔看了看,并且问道:“真的都甜吗?”“要不信,您就先尝尝,先尝后买。”这位个体户边说边拿起一只蜜桔,快速剥开皮后递给了年青人。年青人取了两辦尝了一下,然后点着头说:“这蜜桔还真甜!我买三斤!”个体户手上给年青人称着蜜桔,嘴里同时还在说着:“这位同志亲口尝了,证明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要买的快来!”  相似文献   

19.
在陕南汉江之滨的安康市郊欢喜岭上,屹立着一座东药王殿道观。这里香烟缭绕,气势不凡,吸引了大量人们前来朝拜、游览和求医。东药王殿道观的主持王宗清道长,是一位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王宗清道长,是陕西安康人,今年六十七岁。1942年在安康三尼宫加入全真道教,从此他边修道边学医,近五十年的修道生涯中,一直在为道教发展和医学事业而努力。由于他道德清高,于1954年被西安八仙宫招为高功。在西安八仙宫期间,他看到安康  相似文献   

20.
如果让你说谁是典型的美国百万富翁,像保罗·基弗这样的人根本排不上号。您也许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这位不喜欢出风头的富翁年方42岁,每年只花费3.8万美元供养妻子和两个孩子。他本人开一辆二手车,每周都要去一家鞋店上五天班。哦,您猜对了,鞋店就是基弗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