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隐学习的主观测量标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秀艳  朱磊  邹庆宇 《心理科学》2005,28(5):1192-1195
近40年来,验证知识的内隐性一直是内隐学习研究的焦点。传统三大范式常以自由言语报告或是迫选测验作为验证知识内隐性的外显指标,然而各种迹象表明,言语报告和迫选测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Dienes等人提出了内隐学习的主观测量。文章将从言语报告和追选测验的局限性着手,阐述主观测量诞生的必要性及其在衡量知识意识性上的效度。  相似文献   

2.
心理评价将成为心理测量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它在无数研究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与完善,心理科学也不例外。自从1905年比奈编制出第一份可资实用的智力量表以来,心理测验及测量在世界范围内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诊断、企事业管理、军事等众多社会生活领域中。一直到现在,新的测验还在不断地被编制出来,关于测量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随着近百年来研究资料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增加,在心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梳理了道德认知研究中的测量方法的理论脉络及其演进。道德认知的测量始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临床访谈法。后来者从中汲取精髓,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道德认知测评,比如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以及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将实验测量方法(比如IAT)用于道德认知测评。文章研究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未来的道德认知测量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杨向东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349-1358
从测验项目解决的认知过程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测验理论框架下的测量模型中的基本假设, 指出测量模型是测验开发者有关测验项目反应机制的理论假设的具体表征, 是系统检验测量假设和过程的统计框架。然而, 不管是经典测验理论、概化理论, 还是早期的项目反应理论模型, 相关假设都过于简化, 缺少相应实质理论的支持。与之相比, 认知测量模型强调与个体在测验项目反应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的对应性, 提供了在实质理论基础上界定测量建构、设计测验项目、进行建模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 为日益边缘化的心理测量学和主流心理学研究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概化理论是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之一,可应用在各种人事测评中,如表现性评价、多源评估、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水平测试、工作分析、评价中心等.与经典测量理论相比,概化理论应用于人事测评,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能够同时考察多种因素、确定多个维度权重等,其应用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即企业和机构.概化理论应用于人事测评,存在应用领域、样本数据、测评效度和微观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责任心的多元研究与测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明 《心理学探新》2008,28(3):14-17
责任心研究理论背景的多元性,决定了其测量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多元特征。文章介绍了心理动力学、人格心理学领域和社会认知等不同领域的责任心测量探索;并对责任心测量方法的发展做了整理,如责任心的自评与他评测量、个体与团队水平测量、经典与项目反应理论测量和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最后根据责任心三侧面的理论构想,讨论了责任心测量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厚粲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12,35(3):514-521
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人中国的。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违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1991年在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心理测验国际性学术会议,又与台湾学者交流,建立起隔年一次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的协议。这些都对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心理测验逐渐渗入医学、教育、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种应用领域,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教育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高考开始向各种考试、应用领域广泛扩展,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测验发展迅速日益兴旺。社会各界从多方面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的认同,使它变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应用科学了。最后,文章从测验的数量、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测验者素质提高和法律完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反应时的人格内隐测量及其方法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测量的热点已经转向内隐层面,以反应时为基础的内隐人格测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多因素特质内隐联结测验、个人化内隐联结测验、内隐联结程序、单目标词内隐联结测验等,它们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内隐人格测量的方法,深化了内隐人格的理论建构。但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内隐测量的表征是无意识的吗?内隐测量能避免社会赞许性等动机的影响吗?内隐测量的表征是高度稳定的吗?内隐测量是过程纯净的吗?内隐人格测量可以防止作伪吗?文章回顾了内隐人格测量的相关理论及有关的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三种心理测量理论的信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心理测量领域中主要存在三大理论派别。本文分别对这三种理论即经典测验理论、可概括性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作了简要介绍,着重分析这三种理论的信度观。文章讨论了这三种信度观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比较了它们的异同,指出经典测验理论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所作的改进。概化理论是对经典测验理论的扩展,它用多维的信度指标(概化系数)替代了经典测验理论的信度系数,项目反应理论则从信息量的角度出发,用项目信息函数、测验信息函数等指标更具体深入地反映项目、测验的测量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0.
概化理论(GT)与经典测验理论(CTT)是随机测量模型下信度评量的重要理论来源。本文将重复测量作为理解概化理论产生与建构的切入点,剖析了GT在测验假设、全域分思想与误差观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目前GT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心理测量近二十年发展的述评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腊梅  王小晔 《心理科学》2000,23(2):223-226
心理测量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目前,(1)国内修订的智力量表主要集中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及瑞文测验上.(2)在各种功能的量表中,以智力、人格测验量表发展得较为完善.(3)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能力测验量表在能力量表中占的比重较大.(4)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用于心理发展和心理治疗效果诊断的临床医学量表日渐增多.(5)儿童心理量表发展很快.(6)国内自编测验的形式绝大部分是问卷形式、文字形式.量表可按其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中国心理测验要想取得国际影响力,必须在编制有深度的、本土化的量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推理测验与推理实验不同。推理测验用来衡量智商;而推理实验则用来研究推理的心理过程。测验旨在找出能力的个体差异;而实验则意在突出所有个体的一般性心理过程。近年来,心理学中的推理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理论进化方面简要地总结了如下这些变化:关注点从推理任务中的反应过程变为个体对不同任务做反应时的差异和其中稳定的反应模式,开始考虑不同推理者的组织差异和数量差异(犹如不同游泳运动员的游泳动作和肌肉数量)。然而,这些理论创新必须有精确的建模技术的支持。我们将以条件推理材料为例,展示了现代心理测量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理论创新中产生的三类主要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动机测量方法的探讨经历了初期对TAT及其评分方法的怀疑、争论和认同,到对内隐与外显动机系统的概念区分,又开始转向了对新的测量方法的尝试、验证和发展。早期的内隐动机测量以投射测验的“大三”内隐动机计分为主。多动机网格技术的出现,为同一构念下的内隐动机测量带来了新的活力。工作风格测验另辟蹊径,从行为表现入手,使测量结果更为可靠。内隐联想测验则引入了当前内隐社会认知的最新研究方法,实现了更为高效、便捷、精确的内隐动机测量  相似文献   

14.
影响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评定飞行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Sternberg双重任务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运动测验,以测量人的手一眼协调能力和双任务下的注意分配能力为目的.受到心理选拔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许多著名的心理测验系统中都可以找到该技术的踪影。研究中我们发现,Sternberg双重任务主要用于评价实际飞行的快速反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际飞行操纵能力和飞行能力综合评价。但由于飞行员年龄、文化程度和驾驶飞行机种的差异,其评价效果是有差异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年龄、文化程度和飞行机种对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成绩的影响,探讨三项因素对双重任…  相似文献   

15.
作假普遍存在于人事选拔各个阶段,并对最终选拔结果造成影响.研究者对于作假的内涵界定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者对作假结构、变异来源和作假水平有不同理解.根据不同作假定义可衍生出多种作假测量方法,常用的有基线差值法、认知模式法、嵌入量表法和行为模式法四类.从测量指标、次数和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归纳这四类测量方法,其作假识别效用与选拔中作假测量的可行性各异.今后的研究应完善现有作假测量方法,开发作假动机测量工具,加强作假的过程性控制研究,并深入探索作假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适应性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形式,与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相比,具有省时、高效等很多优越性。测验应该适合于被试的理念最初可见于比内的智力测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适应性测验的研究从经典测量理论阶段发展到项目反应理论阶段,经历了从二阶段、三阶段、多阶段测验、固定分支测验和分层适应性测验的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研究。随着项目反应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已经在教育和心理测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它的研究日益深入,主要有项目克隆、项目曝光、多维适应性测验、被试诊断、人格适应性测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凡以使用心理测验进行研究、诊断、安置、教育、培训、矫治、发展、干预、选拔、咨询、就业指导、鉴定等工作为主的人,都是心理测验工作者。心理测验工作者应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恪守科学精神,遵循下列职业道德规范:第1条心理测验工作者应遵守《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自觉防止和制止测验的滥用和误用。第2条心理测验工作者必须具备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认可的心理测验使用资格。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戴海琦 《心理学探新》2011,31(3):270-277
相对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表现性测验的突出特点是任务的真实性水平较高。表现性测验是一种认知导向的测验。在国外教育、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能力评价中,一系列表现性测验已被开发出来并用于实践,获得了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表现性测验可用于国内学生、教师的能力评价,辅助人才选拔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实践。表现性测验开发过程中若合理应用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现代测量理论,对于提高测验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征公民计算机自适应化拼图测验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回顾和参考外军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反应理论和空间能力测验的有关理论编制试题库。首先采用纸笔测验的形式进行预实验,探讨采用IRT理论编制CAT拼图测验的可行性。然后,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试题进行修订并扩充试题数量,编制计算机辅助测验。选择三参数Logistic模型,采用铆题等值设计,分7份不同的试卷在全国征兵心理检测的过程中对55777名应征公民进行施测。根据测试结果,对题目进行分析,选择高质量的题目构成CAT试题库,采用a系数分层抽样的方法控制曝光率,并采用不同的测验终止策略编制CAT拼图测验。最后用WAIS智力测验积木分测验和三门功课的考试成绩为效标,通过72名被试对CAT拼图测验进行效度验证。结果显示该测验符合项目反应理论三参数Logistic模型的假设,各题目参数比较理想,所编制的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应征公民心理选拔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运用于特质焦虑量表,考察这一测验形式在人格测量中所具有的特性.收集特质焦虑量表真实纸笔作答数据,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量模型,模拟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结果表明:相对纸笔测验而言,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测试效率更高、对被试的分辨力更强、结果更直观.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人格测量中的实践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