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言祖语     
《法音》1988,(3)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觉怀琏禅师日:(晓)舜老夫(禅师)赋性简直,不识权衡贷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协会印有由第十世班禅大师鉴定的诸佛菩萨画像一套,共十一张.每帧像的下方有班禅大师撰书的《诸佛菩萨圣像赞》.此赞于诸佛菩萨功德一一赞颂,学佛之人无不欢喜信受.常有汉地佛徒,对于藏像佛菩萨名号,不甚了解,来信询问.今特译出,并注明诸佛菩萨名号,以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圆寂一周年.译文如有错误,还希方家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3.
主持寄语佛教的经典充满着智慧,起着启迪人心的作用。为此,千百年来吸引着广大众生。佛在世时并没有著作,佛经是在佛涅后众弟子集结回忆,忠实记录下来的。佛弟子们没有把个人的观点参杂进去,只是“如是我闻”。在编本期漫画真谛故事时,我想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的一段:“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佛陀的教育完全是为度众生出苦难,所有经典都出自这一慈悲的根本。我想当我们读经典、细参详时,都能记住这一根本,或许才能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排除杂…  相似文献   

4.
佛教的净土法门,是指通过念佛、观想等方式,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得其力量加持,往生其所居净土,速证菩提。诸佛菩萨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摄受众生,据说是因为其弘深无边的悲愿力。诸佛菩萨在过去久远劫前,已发普度众生的誓愿,经累劫修行,其功德愿力至弘至深,所以能够普摄一切有缘众生。按净土类经典的说法,在诸佛菩萨中,阿弥陀佛誓愿最弘,愿力最大。无论何等极恶众生,一称其名号,均蒙其接引,  相似文献   

5.
森孝忍 《法音》2012,(5):39
伏惟大圣释迦牟尼世尊及诸佛、诸菩萨、诸天善神加持,中国佛教协会、香港佛教联合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诸位大德全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和合,甚感欢喜无量。  相似文献   

6.
佛言祖语     
《法音》2000,(8):1-1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三?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  相似文献   

7.
方文昕 《法音》2019,(6):20-23
正《神僧传》是明成祖朱棣等撰录的一部僧人传记,介绍了自东汉至元代中外二百零八位高僧的神通事迹。永乐十五年正月《神僧传》成。上尝闻释氏书,采往昔名僧功行之卓越者,辑为一编,名《神僧传》,至是亲制序。~([1])朱棣在"靖难之役"时曾得道衍和尚辅佐,得帝位后故对佛教给予大力的扶持,并有《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  相似文献   

8.
佛方祖语     
《法音》2000,(8)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2011,(3):124-124
供养,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寺院每天过堂之前,都要诵供养偈,以三德六味供养三世一切诸佛,供养诸尊菩萨摩诃萨,并令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而在初一、十五,寺院还要特别隆重地上供,以种种美妙饮食供养诸佛菩萨。那么,是佛菩萨需要这些东西吗?如果我们不供养,他们就会忍饥挨饿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10.
万圣今朝清真地五岳光中自在天万圣:南山寺始建于元,时称万圣佑国寺。佛教谓佛、菩萨等“觉者”为圣者,万圣即指诸佛、菩萨。清真地:清净无染的佛土。清真,纯洁质朴之意。原为普通词语,曾用以称道观、佛寺、犹太教会堂、天主教教士以及幽静场所等。明弘治、正德  相似文献   

11.
准提信仰是中国佛教诸佛 ,菩萨信仰中的一支 ,本文通过对《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书的内容分析及与其他载有准提信仰的佛教经典的对比 ,阐明了准提信仰在我国元明代流行开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镌刻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海棠山摩崖造像,在全国极为罕见,独放异彩。现存190尊造像,分布于73处、163龛中。镌刻造像突出了藏传佛教信徒崇拜和信仰的诸佛、菩萨、救度母、明王、佛母、天王、护法神、祖师、高僧等像。海棠山岩石上镌刻的文殊菩萨造像共有10尊,白文殊菩萨造像有一尊,此外还有一尊文殊菩萨所化现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刚造像。通常文殊菩萨的雕、塑、画像都是坐或骑在狮子背上,而海棠山雕刻的文殊菩萨造像都是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因造型较为复杂,所以均采用了坐在各异的莲花座的造像。这些造像的造型无一雷同,在全国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行,诸佛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佛言:“若菩萨不行生法,不行灭法,不行善,不行不善,不行世间,不行出世间,不行有罪法,不行无罪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修道,不行除断,不行生死,不行涅槃,不行见法,不行闻法,不行觉  相似文献   

14.
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无有馀乘若二若三。三世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虽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过去诸佛皆以小乘引诱,然后令入究竟一乘。故往波罗奈国,转四谛法轮,度侨阮如等五人,渐渐诸处,乃至千万。亦为求缘觉者说十二因缘,亦为求大乘者说六波罗蜜。中间又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淘汰如上声闻,进趣诸小菩萨。渐渐见其根熟,遂于灵鹫山开示如来知  相似文献   

15.
精进在人间记山西省佛教协会根通副会长●王化伦在古城太原的闹市区,有一座金碧辉煌的佛教寺院———崇善寺。寺处文庙之后,可谓闹中取静,别有幽情。寺虽不大,却是山西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直至两年前,崇善寺仍是太原市区唯一的一处佛教活动场所。每逢诸佛菩萨圣诞日...  相似文献   

16.
成蹊 《法音》2009,(6):32-32,33-53
2009年4月4日至29日.香港西方寺举办了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共有162位戒子参加,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内地的13个省市以及中国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笔者作为大陆戒子中的一员.有幸亲临盛会.纳受如来戒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沙弥成长为菩萨比丘.内心有很多感触.愿用我这支拙劣的笔.把在戒会中的见闻觉知记录下来.供养给诸佛菩萨、各位大善知识以及护持戒会的各位居士,并与读者们分享。  相似文献   

17.
"花名宝卷初展开,诸佛菩萨降凡来.善男信女虔诚听,增福延寿得消灾.……南无阿弥陀佛."清明节一过,苏州吴江一带的宣卷艺人就开始忙碌起来. 春暖花开,江南乡间办喜事的特别多.喜庆的爆竹声中,吴侬软语的宣卷曲调在村头巷尾唱响.宣卷,这个源自唐代佛教讲经故事的民间说唱,历经千年而久唱不衰,时至今日还在乡间乔迁嫁娶中扮演着重要...  相似文献   

18.
药师佛     
药师佛是佛教的诸佛之一。药师,梵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因他是为人医治无明痼疾,音译为靼杀社窭噜,又作药师如来,全名为解除病苦,令人身心安乐的医生,所以又名大医王佛,或名医王善逝;又因他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过十二大愿,故又名十二愿王。其十二大愿为。  相似文献   

19.
千秋妙相万古法身浅谈佛教寺庙中的造像卞允中在民族众多的云南,自古以来,半数以上的民族都信奉佛教,佛寺、佛塔遍于各州各县。佛寺里、佛塔上的诸佛菩萨的金身妙像各现异彩,有金、银、铜、锡铸造的,有彩塑、木雕、石刻、绘画的,众多的造像均严格遵照佛经中的记述严...  相似文献   

20.
佛言祖语     
《法音》1988,(8)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劝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