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虚构对象,实在论者认为,指称虚构对象现象构成支持实在论的证据。反实在论者则试图表明,无需坚持实在论,也能解释该现象。针对五种反实在论策略,即罗素式反实在论策略、弗雷格式反实在论策略、亚当斯式反实在论策略、布洛克式反实在论策略和埃弗雷特式反实在论策略,本文分别进行反驳。最终说明,指称虚构对象现象仍将作为支持实在论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徐敏 《哲学研究》2012,(7):50-57,128,129
<正>虚构对象是小说、神话、传说中虚构地进行描写的对象,如福尔摩斯、哈姆雷特、孙悟空。关于虚构对象的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1)我们的本体论是否应该包含虚构对象;(2)假如应该包含虚构对象,虚构对象属于什么范畴。针对问题(1),不同回答导致关于虚构对象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在对问题(1)做肯定回答的基础上,对问题(2)的不同回答导致不同的虚构对象理论。虚构对象理论可分为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认为,虚构对象并非  相似文献   

3.
反对直接实在论的关键论证是错觉论证,它使人们认为在外部对象和心灵之间存在着知觉的感觉材料,这个结论导致了表征论和现象论,进而影响了人们对知识性质的看法。自笛卡尔以来,直至康德,知识论的发展,实际上深刻地隐含着对错觉论证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实在论中的“实在论”这一术语,通常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使用。一种是把“实在论”当作主语来运用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是试图立足于某一既定的特殊领域,来阐述实在论的学说。例如数学实在论、语义实在论、物理实在论等。在这里,数学、物理等成为作者研究实在论问...  相似文献   

5.
直接指称论的反描述论论证主要有三种,即模态论证、认识论论证和语义学论证。多数语言哲学家相信,这三个论证对于反驳一般的关于物理对象名字的指称描述论是有效的。但是,三个论证对于一种可能的虚构对象名字的描述论是否有效,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本文根据虚构对象名字在语义上依赖于性质描述的特点,根据这种描述所产生的模态性质、认识论性质和语义学性质,最终得出否定性的结论:三个反描述论论证对于反驳虚构对象名字的描述理论是无效的。因此,对于反驳描述理论来说,如果直接指称论者使用的三个论证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则至少对于某些种类的名字,指称的描述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虚构主义是在过去20年间涌现出来的一种很有竞争力的反实在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某些领域(如数学、伦理)中的理论言谈所涉及的对象在本体论上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些理论言谈实际上都不是真的;然而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像虚构作品中的言谈一样继续使用下去。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虚构主义的历史和理念,特别强调了这种理论在语言哲学、模态理论、数学哲学、道德哲学、真理理论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寂静主义实在论者认为,道德实在论无须应对规范领域之外的形而上学挑战,因为道德的客观性并不要求我们作出任何额外的本体论承诺.以斯坎伦的寂静主义实在论为讨论对象,在批判性地考察其论证细节的基础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寂静主义实在论者的挑战,即"对称性问题".为了维护道德的客观性,尤其是为了打破两套内部融贯的道德话语的对称性,道德实在论者必须承诺,在规范推理之外存在着客观的规范事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假定有些对象(例如福尔摩斯)是不存在的。关于这些对象,人们是应该采取实在论的立场,还是反实在论的立场呢?根据实在论,一个包含非存在对象的可能世界的域与该可能世界上的存在对象具有什么性质、做出什么行为无关;根据非实在论,一个包含非存在对象的可能世界的域依赖于该可能世界上的存在对象具有什么性质、做出什么行为。这里的分歧在于,非存在对象出现在(一个世界的)量化/指称域中是否依赖于(在该世界中)存在对象具有哪些性质,特别地,比如是否依赖于能够讲述故事的情感生物的行为?在《走向非存在》(牛津人学出版社,2005)一书中,我给出了一种内涵语言的语义学,以实在论的方式来处理非存在对象。本文旨在提供一种非实在论的语义学,以非实在论的方式来处理非存在对象。实在论解释是定域的,与此不同,非实在论解释是变域的。在非实在论语义下,关于非存在对象的非实在论直觉可被尊重,这主要体现在对非存在对象和存在对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分析。关于非存在对象,本文和《走向非存在》分别以非实在论和实在论的方式来处理,这使进一步的比较和选择工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哥德尔对连续统问题的独立性的柏拉图主义回应作为一种"厚实在论"招致麦蒂(Penelope Maddy)的一个批评。作为一种可能的替代,麦蒂提出了所谓的"薄实在论"。本文试图论证麦蒂对厚实在论的批评并不像表面上看来那么有力,而薄实在论作为一种本体论立场涉嫌一种自相矛盾,并且后者也不能像厚实在论那样赋予连续统问题以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哥德尔从数论的客观主义出发,逐步将实在对象从抽象的数扩展到集合和类上,直到扩展到抽象概念上,最终形成他的柏拉图式概念实在论。哥德尔为他的概念实在论提供了三类辩护策略:第一,不可或缺性论证,承认抽象数学对象对于建立物理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以概念实在论在做出重大数学发现过程中所起的助探作用提供辩护;第三,诉诸抽象数学直觉的不可消除性的辩护。论文将从以下五个侧面给出具体分析:哥德尔概念实在论的基本立场;哥德尔的三种辩护策略如何与他的数学发现紧密相关;诉诸抽象直觉的策略如何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产生共鸣,以及这种共鸣的根源又如何与哥德尔建立"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规划相连。最后指出,哥德尔的辩护策略未能免除概念实在论最终遭遇的认识论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当代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它可以表述为:像自然数、函数或者集合这类数学对象是否是独立于我们思维的真实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立场,即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反实在论:数学实在论认为,存在抽象数学对象,它们既独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又独立于我们的思维;数学反实在论认为,不存在抽象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对象不独立于我们的思维。①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自始至终都作为科学哲学领域重要的两大对立分支在不休的论争中存在并发展。尽管反实在论在整个科学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由于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实在论进行了怀疑和攻击,或强或弱地都表现出了“对科学实在论的乐观主义的‘反动’”[1],因而他们在这个基础上结成了广泛的联盟,并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深刻的批评。正像反实在论的著名代表范·弗拉森所指出的:“劳丹于1981年出版的论文集《科学和假设》赋予我对特定的哲学观点以新的洞察……。它的反实在论和他的论证虽然与我不同,但我们却…  相似文献   

13.
语言之所以引起分析哲学家的兴趣,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似乎提供了研究一些主要哲学问题的一种有力方式。以语言意义理论的形式所进行的关于语言的研究,便构成对实在性质的研究。上述这个想法一直就产生很大影响,它是提出真值条件语义学的主要动因,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激烈争论的主要动因。在这一争论中,反实在论者论证说,标准的真值条件语义学所假定的那种实在论是无法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在论者试图赋予科学过多的信誉,却忘记批判其工具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成分。毫无疑问,自诩一种科学观念,比达到一种正确的实在观念要容易,所以,科学实在论者,当他谈论科学时,比他谈论实在更受激励。对科学实在论的大部分理解来自这样的意见:对科学的性质所作的详细研究,一般地说不是与深刻思考实在同时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证把科学实在论变成了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或把前者引向后者。  相似文献   

15.
"进化揭露论证"是一种通过为人类道德判断给出进化论解释来降低健全道德实在论地位的论证方式。乔伊斯的谱系学揭露论证和斯特里特的"达尔文式困境"这两个流行并且重要的进化揭露论证,能够帮助我们来探究这类论证中蕴含的核心挑战。健全道德实在论者为捍卫自己立场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解释消除非循真的道德判断与独立于立场的道德真理之关联中存在的"反事实巧合"。  相似文献   

16.
错误论和非事实论是用语义方式表述的两种不同形态的非实在论,当中涉及"真"、"假"、"指称"、"真值条件"这样的语义概念。布高西昂认为,针对真值条件内容概念的错误论和非事实论是内在地不一致的,从而可以先验地予以拒绝。本文详细分析布高西昂的论证,揭示其论证的缺陷,以及分析布高西昂与其批评者达维特之间的争议,消除他们对用于表述非实在论的语义概念的误解,尝试为真值条件内容非实在论给出一致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虚拟实在真的会导致实在论的崩溃吗?--与翟振明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山大学哲学文库第9卷靶子论文推出了翟振明的<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从虚拟实在谈起>一文(以下简称翟文).该文以思想实验的形式,试图通过论证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驳倒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论,得出实在论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道德实在论是具有本体论取向的非虚无主义的伦理认知主义形式,其否认了道德命题的真理价值,又被进一步划分为强、中、弱模式。与之对应的道德反实在论认为,道德命题的"真"与"假"是无法被认识和确证的。作为一种范式,道德怀疑论主要涉及认识论道德怀疑论、非认知主义和道德误差理论,旨在反道德客观主义,而道德反实在论从内涵上涉及投射主义、语义学的表达主义以及误差理论,特别体现在怪异性论证和相对性论证逻辑上。另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实在论同道德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如下观点:第一,存在是个体的一个真正的谓词.尽管说每一样东西存在可能是不足道的,但很多东西只具有偶然的存在.第二,虚构实质上是一种假装,虚构名称不具有普通名称的功能,它们只是在假装进行指称,关于虚构对象的陈述也只是假装表达了命题,而不是真的表达命题.第三,“虚构的”一词可以叠置,虚构实体是由于人们的活动才得以存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抽象实体,它们的存在取决于虚构作品是否被创造出来,因而虚构实体的存在是一个诉诸经验便可解决的问题,在日常语言中,我们完全可以对虚构实体进行量化并建立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交锋集中在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上:如何划清可观察物与不可观察物之间的界限,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如何论证从可观察物经由仪器、工具、理论和推理方法而推导出不可观察实体这一整个过程的合理性?范弗拉森等狭隘经验论者认为这个过程是不合理的,因而对这后者实体的存在持怀疑态度。普特南、萨尔门和刘普林等各种形式的实在论者(趋同实在论、理论实在论和方法实在论)则坚持这整个过程的合理性和这些实体性、理论术语的有所指称和自然界的普遍因果联系。争论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替代,这集中反映在理论的成功与实在论解释的关系问题上。劳丹等反实在论者把理论的成功与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