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型逻辑语法(Type Logical Grammar)是经典范畴语法(Basic Categorial Grammar)的一个现代版本,是范畴语法与类型逻辑语义学联姻的产物。利用加贝(D.Gabbay)[1]给出的加标演绎表述,类型逻辑语法实现了句法生成和语义组合的并行推演,句法生成基于Lambek演算提供的范畴运算,而语义组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范畴逻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多模态范畴逻辑的背景介绍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和语言的交叉研究获得长足发展。该领域的基础是范畴语法:作为开端的蒙太格语法,其思想来源于范畴语法;而蒙太格语法以后的类型-逻辑语义学及语法逻辑均是范畴语法序列的延伸。近20来年,关于自然语言的范畴语法分析已在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内获得了应用。同时,对范畴语法进行逻辑系统的抽象,并构造可能世界的框架语义解释,就形成了所谓多模态范畴逻辑。可以说,范畴语法是多模态范畴逻辑产生的背景。范畴语法是一种使用运算和推演的手段描述语言的形式化工具。运算的概念与数学相关,所…  相似文献   

3.
姚从军 《哲学动态》2012,(10):103-105
范畴语法是一种面向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理论,是便于计算机处理的逻辑语法。它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50年代后逐渐走向成熟。[1]纯范畴语法是所有形式主义范畴语法的共同起点,它是巴-希勒尔(Bar-Hillel)对爱裘凯维茨(Ajdukiewicz)的句法演算进行方向性修改的产物,一般被称为AB-演算。[2]AB-演算仅有两条函项应用规则,导致其推演能力太弱,斯蒂德曼(Steedman)在  相似文献   

4.
针对温宾利命名的"什么……什么句",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该句式与驴子句和关系结构的不同之处,然后从逻辑语法的角度综合分析了该句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提出其中成对出现的疑问词是不连续的全称量词,该句式是汉语表达充要条件的一种句法手段,充分条件意义和必要条件意义都是其默认含义,由语法系统自动计算得出,可在特定语境中被撤销。最后运用以不连续兰贝克演算为核心的逻辑范畴语法,推导两类"什么……什么句"。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服务于英文法律语言处理的类型逻辑与范畴语法。首先,分析并总结英文法律语言主要的句法特征,由此提出刻画这些特征的类型逻辑与对应的范畴语法。同时,证明了本文所关注的类型逻辑是可判定的且其对应的范畴语法是上下文无关的。本文研究结果为英文法律语言自动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冯棉 《哲学动态》2007,(6):68-72
现代逻辑由众多的逻辑分支组成,各个分支有着自己的背景和发展动因,各个逻辑分支的相对独立发展成了逻辑研究的一道风景线。随着近年来子结构逻辑(substructural logics)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子结构逻辑”的名称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它是一大类逻辑的统称,涉及基本子结构逻辑(basic substructural logic)与经典逻辑之间的各个现代逻辑分支,包括Lambek演算[2]、线性逻辑[3]、衍推逻辑、相干逻辑、BCK逻辑[4]、极小逻辑、直觉主义逻辑,以及多种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模态推演,具有宽广的研究视野。子结构逻辑的特点是:从结构规…  相似文献   

7.
正结合演算     
从结构推理的观点来看,结合演算是一种很弱的逻辑,因为它仅容纳一种结构规则,即“结合规则”。正结合演算作为一种“正命题逻辑”,是结合演算的基础。本文构建了正结合演算结构推理系统BL和对应的公理系统B,阐述了结合演算拒斥“交换规则”、“收缩规则”和“弱化规则”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证明了系统BL和系统B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8.
刘新文 《哲学动态》2004,4(7):26-31
逻辑研究有效推理,判定其有效的依据是结论所传达的信息与前提所传达的信息之间的必然关系,而传达这些信息的媒介不一定就是语言。日常推理是运用语句、图形甚至声音、气味等多种信息进行的多模态推理,对这些多模态表示系统和推理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地带。自从  相似文献   

9.
正统数理逻辑实质上仅只涉及了逻辑常项(非范畴词)及其非演算(一),而逻辑变项(范畴词)及其反演算(~)实质上至今未进入数理逻辑学家们的视野.然而,事实上前者与后者之间有正反对称互补关系.缺失后者,导致了前者根本无法克服的单调性;补上后者,正统数理逻辑将会扩展成为非单调性的逻辑——这对发展计算机的推理技术,对解除大批似是而非的逻辑矛盾(悖论),将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似然推理     
纯粹的数理统计演算系统并不是归纳的逻辑,但归纳逻辑与统计推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推理的逻辑重构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主要內容之一臣蒲菟阆低秤牍槟陕呒牧凳怯伤穆呒镆逖Ы⑵鹄吹?即对统计演算系统作归纳逻辑的语义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不同母语类型留学生表达汉语句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德 《心理学报》2004,36(3):274-280
以汉语句式为测试材料,研究留学生母语是否影响他们习得汉语的问题。结果发现,留学生在主动宾句、主谓谓语句/领属句、主谓谓语句(受事主语句)和“把”字句2上的成绩表现出与其母语类型相关的规律性,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与母语是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有显著差异。与母语语法规则接近的汉语句式较易掌握,反之就较难。这一结果提示,母语语法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法,在初等汉语水平阶段需要按授课对象的母语类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2.
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9~30日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学者近50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逻辑与语言,报告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逻辑学、语言学以及两者的交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从而使我们对逻辑与语言领域的国际前沿动态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一、语言逻辑波兰亚当·密茨凯维支大学计算理论系主任沃依切赫·布茨科夫斯基(Wojciech Busz-kowski)教授做了题为“范畴语法和子结构逻辑”的报告。他首先阐述了兰贝克演算的由来,及其形式化系统和根岑…  相似文献   

13.
思维四律不能表述为重言式陈波近年来,有一种见解在我国逻辑学界十分流行:传统逻辑的四条思维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只不过是现代逻辑演算系统中的重言式或普遍有效式(简称永真式)并不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在实际处理时,很多逻辑教材又在此种观点和传统观点之间折衷:一方面承认思维四律是逻辑演算的重言式,另一方面又仍然给予它们以基本规律的特殊地位。我认为,上述见解和处理并不正确,其中隐藏着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错误。对于元逻辑来说,在构造和研究逻辑演算系统时,作出下述区分是至关重要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内定理和元定理,以及内定理和元规则等。这里,对象语言是被刻画和被研究的逻辑演算系统内所使用的语言,内定理是用对象语言表述的该系统所肯定和接受的命题;而元语言则是用以刻画和研究对象语言的语言,它本身可区分为语形语言和语义语言,例如,“肯定”、“否定”、“可证”、“定理”“证明”等是典型的语形概念.而“真”、“假”、“重言式”、“普遍有效”等是典型的语义概念。元定理是用元语言表述的关于该演算系统的定理,它们刻画着该系统的某种性质或特征。元规则也是用元语言表述的,它指导着人们如何在该系统中从公理推演出定理。如果套用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新考察Bull在1964给出的一个结论:以纯句法方式定义的一些扩张S4的正规模态逻辑具有有穷模型性质。本文修订Bull的代数证明。对于新定义的S4的Bull公式,证明通过它们在S4基础上生成的正规模态逻辑都具有有穷模型性质。这是关于模态逻辑的有穷模型性质的句法结论。本文还证明,相对于所有克里普克框架类而言,并非所有S4的Bull公式都具有一阶对应句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家部分为例,试图以逻辑推演的方式,建构其哲学体系。以"顺"为逻辑原点,此文中即人事依据天道。天道为道在天的显现,亦即必然性的天象。首先是春夏秋冬四时之序,此天象之必然性为偶然性的必然性,对应之人事为俗。其次为春与生、夏与长、秋与收、冬与藏之对应,此天象之必然性为类型与属性对应的必然性,对应之人事为礼。偶然性的必然性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类型与属性对应的必然性是知其所以然,但此二者仍然处于经验范围之内,于是阴阳家进而追求超经验的、绝对性的必然性,即数的演算的必然性,对应的人事为法。天道虽超越人事,但又必须入于人事,指导人事。数的演算的绝对必然性与经验性人事的结合点,即是类型数量。其数的演算所得的绝对性之必然性的类型数量所规定的类型,却绝对地与其属性的经验显现相违背,从而宣告阴阳家以绝对天道指导人事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个理解古汉语的计算机系统——SUACH。实验材料是两个古汉语的小故事。该系统对课文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系统也能回答某些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句法功能和意义。 汉语与西方语言不同。前者没有词形变化。人们不能根据词的形态来判定一个名词的格或一个动词的时态。汉语语法也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点。文中提出和讨论了一些计算机理解古汉语的临时规则。  相似文献   

17.
杨丽霞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1,24(4):465-467
现实世界中,信息是以各种各样的模态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视、听、图不同形式而呈现的多模态(Multimode)信息逐渐成为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形式。多模态信息的认知加工也已成为认知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概述了有关多模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促进效应、干扰效应及抑制机制的主要研究,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8.
非形式逻辑是如可诞生的?它研究些什么内容?它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具有怎样的哲学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一、深刻的历史背景 伟大的哲学家莱布尼兹曾有一个美妙的设想:将逻辑处理成演算;使得推理的有效性可以转化为计算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他的这一设想,逻辑学家以及数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等人的工作,莱氏将“逻辑”处理成演算的设想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得以实现。莱布尼兹也因此被人们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狭义的,即数理逻辑)的奠基  相似文献   

19.
逻辑研究推理并且主要是研究推理形式。具体地说,它研究推理中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联系。过去,人们从自然语言出发研究这种必然联系,建立相应的推理形式或规则。今天,人们从构造形式语言出发,通过建立逻辑演算来研究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联系。逻辑演算是形式系统,是把逻辑理论形式化的结果。今天人们熟悉并且经常使用的一阶逻辑就包括把命题逻辑形式化而建立的命题演算系统和把谓词逻辑形式化而建立的谓词演算系统。  相似文献   

20.
英国心理学家Evans在对他所提出的有关人类思维的"双重加工理论"进行3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其理论的名称和内涵等方面都有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该理论的名称而言,通常称为双重加工理论,同时他还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主要与"双重加工理论"这一名称相联系的几组概念包括:类型1—类型2,启发式—分析式,不可明言加工—外显思维加工,系统1—系统2;主要与"双因素理论"这一名称相关联的两组概念是:理性1—理性2,逻辑加工—非逻辑加工。最近,他又以"两种心灵假设"为名概括他的理论内容。该文对双重加工理论在名称及相应的内涵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了较为详尽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