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无神论     
一股新的无神论潮流正在西方社会兴起。与传统无神论相比,它不但更具进攻性,而且它的倡导者说,是到了打破“宗教不可批评”的禁忌的时候了。新无神论还建议无神论者向社会公开表明自己的无神论者身份,并团结起来改变大众对无神论者的偏见。  相似文献   

2.
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提出了当前科学无神论研究的三大板块:科学无神论、宗教研究以及邪教与膜拜团体研究,并极力倡导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本文就该书中引起笔者共鸣的两点内容——“西方新无神论思潮”和“宗教研究中的跨学科视角”进行了一个简要阐释。西方新无神论思潮近几年才兴起,但其社会影响已不可小觑,非常值得我们的无神论研究积极关注。价值无涉原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更是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立身之本:在宗教研究过程中坚持价值无涉可以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相关社会政策的制订,而且能够推动科学无神论与国内外宗教研究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壮大这一学科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新无神论是21世纪美国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宗教文化现象,它对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美国社会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引发了美国宗教文化界的巨大震荡和空前论战。本文对新无神论在美国的突起、新无神论的一般特征和主要论点、对新无神论的回应与诘难、新无神论勃兴的缘由等做了介绍和探讨,揭示了美国宗教文化界这场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美国无神论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思想一直潜存于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在经历了漫长的蛰伏期后,随着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在2005年前后以新无神论运动为标志的一种社会思潮正在兴起,并产生了一批代表人物和理论核心。任何思潮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处社会的矛盾和时代课题,我们需要从意识形态的高度来透视美国新无神论思潮的本质属性,并通过其发展变化洞悉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态势,这对于我们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建宗教》2002,(4):20-21
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2)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3)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6.
国内“宗教学界”对西方宗教的兴旺颇多张扬,对基督教神学尤其是情有独钟.以至在国人中制造出一种假象,似乎西方文明,包括科学与民主,都是由宗教滋养出来的.至今仍然炽热,统治着一切。这不仅篡改了西方全部近代史。也严重扭曲了当前的西方现实。为了校正此类偏颇,我刊开辟了《国际视窗》、《无神论在西方》、《阳光书系》(西方无神论著作介绍),报道和反映西方世俗人文主义、新无神论运动等近期信息和主要思潮.以助读者对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由于人少力微,欢迎学者赐稿,欢迎读者指导。  相似文献   

7.
作为藏传佛教的一个新兴宗教派别,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新噶当派的发展势头就非常迅猛,至今在海外拥有十多万信徒。新噶当派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宗教政治背景。在追溯新噶当派的历史渊源和教义思想的基础上,本文就新噶当派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在西方兴起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新无神论的视角,质疑"当代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日益强劲"的判断。根据国际社会调查署公布的数据,在现代社会,与不断发展的世俗化潮流相比,宗教有不断衰落之势。近几年来,一股新的无神论思潮正在西方社会兴起。这股新鲜的知识力量使公众意识到,以科学理性的方法批评宗教,有助于驱散近些年来宗教保守势力制造的阴霾。在影响宗教衰弱的因素中,科学与教育这两个因素特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无神论是从哲学上否定神的客观实在性,而不以否定宗教的客观功能为使命。以为无神论宣传教育就是充当反宗教政治工具的看法是对无神论作用、定位的夸大和意义理解的窄化。如果能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延长线上去设置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坐标,我们将重新审视如何建构一条无神论研究与宣传教育的中国路径,同时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开辟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1882年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1844--1924)的第一篇宗教心理学论文《对儿童的道德与宗教训练》作为现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开端,西方的宗教心理学迄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回顾西方宗教心理学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有神论思潮在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而具有无神论倾向的宗教心理学家的声音十分微弱.这种状况至今仍在延续。本文拟就百年以来西方宗教心理学中无神论与有神论话语权的争夺状况作一简要梳理.并就与此相关的学术文化对策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提出如何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成果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新阐述,是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两大理论亮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主导地位,首先需  相似文献   

12.
国内"宗教学界"对西方宗教的兴旺颇多张扬,对基督教神学尤其是情有独钟,以至在国人中制造出一种假象,似乎西方文明,包括科学与民主,都是由宗教滋养出来的,至今仍然炽热,统治着一切。这不仅篡改了西方全部近代史,也严重扭曲了当前的西方现实。为了校正此类偏颇,我刊开辟了《国际视窗》、《无神论在西方》、《阳光书系》(西方无神论著作介绍),报道和反映西方世俗人文主义、新无神论运动等近期信息和主要思潮,以助读者对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由于人少力微,欢迎学者赐稿,欢迎读者指导。BBC(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影响全球最大的媒体。2003年它委托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1934年-)拍摄一部题为"无神论简史"的片子,于2005年在BBC播出。乔纳森·米勒是一位神经病学家,又是作家、导演、演员和制作人。在拍摄这部片子中间,他访问了很多作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但BBC感到片子太长,剪掉了大量的谈话内容,未能出现在最终的作品上。乔纳森·米勒认为,被剪掉的谈话中有些非常精彩,在他的交涉下,BBC做了一个非常规的决定:从那些面临被抛弃的原始材料中,节选出6个人的谈话,作为"无神论简史"的补充部分连续播出。在此我们择选了其中3位的部分谈话。他们分别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哲学家科林·麦克吉恩(Colin Mcginn)以及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y)。我们根据BBC播出的录音整理出来的译稿,拟逐期发表,以见无神论在西方的若干近况。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对美国有组织的世俗主义者进行第一次社会学调查,该书揭示出其中一部分人如何通过激进主义团体创造出一种新的、有凝聚力的无神论身份;认为无神论的重新兴起是对1980年以来美国政治中宗教狂热复兴的反应,无神论者感到在公共领域里被忽视,于是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应对,包括建立社团。该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  相似文献   

14.
休谟虽然没有明确否认神或上帝的存在,但他在人学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试图消除传统宗教在世界观、道德观和现实活动中的影响,而且在悬置上帝信仰的同时将其根基还原到人性上,并对传统宗教在现实层面上产生的危害展开了深入批判,因此休谟的思想中潜藏着无神论倾向。与后来的法国无神论相比,尽管休谟的无神论倾向因为带有保守性而在立场上偏弱,但他的这些思想在西方无神论发展史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并且对于当今学界深入探讨无神论概念内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是英国卓越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一书中全面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以及教会与国家、神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讨论。综观霍布斯的全部理论,其无神论思想和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对西欧各国进步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通过对宗教神学本质的揭露和批判、神学与政治、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社会秩序构建等四个方面对霍布斯宗教神学的基本精神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坚持科学无神论,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研究与宗教研究的关系,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与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做好宗教工作的关系,这里就其中的十个问题做一些讨论。一、维护信教群众利益和维护不信教群众利益的关系这里指的是思想、精神、文化方面的利益。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方面,群众利益并不因信教或不信教而有所区分。这是全面认识宗教的群众性不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新右派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基督教新右派(NCR)①,以迅猛之势登上了美国政治舞台。他们在诸如堕胎、学校祈祷、同性恋、家庭等问题上坚决捍卫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用“上帝”的声音说话,积极投身于建立组织、动员选民、结盟共和党,进行政治活动以干预总统选举和公共政策(包括干涉中美关系),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影响颇大。学术界对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其为什么能在短短二十年迅速崛起的原因,除刘澎在《宗教右翼及其与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政治》一文中从“反应论”②角度作过探讨外,国内尚无系统研究。笔者试借用美国犯罪小说中的“动机、手段、机会”③三要素来剖析NCR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揭示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动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方法论的无神论是哈贝马斯后期宗教思想的核心.从方法论无神论的立场出发,哈贝马斯既认可宗教的本质内涵是现代性的一项重要资源,又承认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与宗教可以平等共处,在后传统社会中理性包容着宗教,在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普遍主义和程序主义伦理学中宗教构成话语伦理学的伙伴,在包容着解放潜能的现代民主法制社会中宗教共同体乃是政治共同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语境中,从无神论的起源及其发展史来看,无神论思想的理论阐释简单而又复杂。尽管大多研究者都从词源学的视角解读无神论,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无神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划分,无论是否出于意识形态上的故意,无神论因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已然作为一种西方社会文化现象独立存在。它依托于进化论等现代科学的力量,不但完成了从神到人的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也在与有神论和宗教的长期斗争中成长和发展为一种相对系统和特色鲜明的思想体系,甚至现实化为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乃至整个马克思学说产生的理论起点和逻辑基础。19世纪上半叶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及其理论局限性为马克思科学无神论理论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宝贵理论素材和逻辑起点。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成了宗教的真正"祛魅",揭示了宗教产生和消亡的社会物质根源;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阐明了宗教的历史命运,实现了宗教批判向政治批判和经济批判的理论转向;坚守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揭示了消灭宗教异化的革命力量和现实路径,为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科学无神论实现了宗教观上的革命性变革,其理论意蕴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无神论提供了可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