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康德的先验哲学从理性批判出发表明了存在-神-学的不可能性,因而完成了形而上学历史上的决定性转折,那么第一个实现这种转折的,事实上是邓·司各脱的作为先验科学的单义性存在论。如果从内容而非功能的视角出发去考察司各脱式存在论与康德式先验哲学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揭示了时空的存在论特征的先验感性论由于同时摆脱了普遍存在者性和最高存在者的形而上学束缚,才真正完成了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现实的历史的人"是蕴涵其哲学真义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分析了费尔巴哈"一般人"的理论视阈与形上困境,澄清了建构"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感性活动"之存在论意义。马克思真正颠倒了传统形而上学"神话学"和近代哲学的"意识内在性"。基于对"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把握,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为现代哲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不仅表现为用实践性思考方式取代对象性思考方式,而且更深刻 地表现为将实践性思考方式具体化为对"事件"本身思考的历史性特征。马克思哲学不仅 超越了近代哲学理性主义的知识论传统,使其哲学研究的对象抵及存在论层面,而且通过对 "事件"历史性的感性诠释超越了以往存在论的抽象演绎逻辑。 一 马克思对"事件"(事实)的思考方式,从传统哲学的意义上看既不是哲学,也不是本 体论。理由在于传统的本体论停留于对形而上学的"存在"之追问,只是从逻辑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4.
孟彦文 《哲学动态》2007,(11):26-31
在西方哲学史上,作为形而上学的核心部门,存在论甚至可以作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词来使用。勒维纳斯以其思想的强力把两者分离开来,成为当代西方思想的一个异乎寻常事件。但这一异乎寻常事件之最异乎寻常者在于,西方思想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其异乎寻常,而只在德里达那里获得了反响(即使德里达不是第一个对勒维纳斯思想进行研究的,但其《暴力与形而上学》无疑是第一篇真正有分量的研究著作)。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勒维纳斯对以海德格尔为靶子的存在论哲学的批判来澄清其赋予形而上学一词的特殊意义。一存在论,亚里士多德把它规定为对作为…  相似文献   

5.
张桂权 《世界哲学》2007,2(3):80-86
笛卡尔以前的形而上学(包括神学)是存在论的形而上学,即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寻找超自然、超社会的最终根据、本原的理论。笛卡尔实现了形而上学的转向:从存在论转向了知识论,他为意识现象、认识现象寻找到了最终根据或本原:我思。本文系统论述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观点。首先,论述了存在论形而上学的含义及其演变;其次,论述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观点;再次,论述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存在与虚无》的现象学存在论工作是哲学人类学化的,换言之,正是一种哲学人类学立场促使其最终作出"人自由而无用"这一双重判定。与此同时,从理据上看,该判定在根本上乃是以"纯存在"和"自为自在"两个形而上学观念为奠基。有鉴于此,可以说《存在与虚无》的现象学存在论工作不仅是人类学化的,归根结底更是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7.
普兰廷伽的偶态分析在过去30年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导了英语哲学界存在论(ONTOLOGY,也译为“本体论”)或形而上学讨论的一个新方向。这里我想对《偶态的形而上学研究》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哲学讨论做一介绍,主要包括普兰廷伽的偶态分析的基本思路以及此书的主要内容。一20世纪60年代起,英语哲学界的存在论论坛出现了一种新动态,称为偶态分析。这里,为了帮助我们阅读普兰廷伽(A LVIN PLANTINGA)的《偶态的形而上学研究》,我想先对他的偶态分析思路做一些讨论,把握他所关心的问题和使用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偶态分析保持了语言分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探讨了西方形而上学的由来之后,分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主要特征;以此为历史和逻辑的衔接,阐述了作为西方形而上学继承和超越的马克思哲学的要义.  相似文献   

9.
如果以19世纪形而上学的衰落为"坐标",此前的伦理学以形而上学为基础,此后的伦理学则面临相对主义的难题.在古典哲学中,虽然形而上学为伦理学奠基,但形而上学的自由与伦理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矛盾.海德格尔试图把存在问题从形而上学中拯救出来,但就其对"人道主义"的批判而言,海德格尔哲学中有存在论而没有伦理学.虽然伦理学面临着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两难抉择,但我们这个时代对伦理学的需要却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或许我们首要应该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乃至文化之间能够和平共存而作为"底线"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0.
克服形而上学传统对世界的遗忘从而恢复世界作为存在原则的地位是20世纪哲学宇宙学运动的基本主张,而德勒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义性存在论恰恰可以被视为这场运动的环节之一。在洛维特和芬克的影响下,德勒兹意识到赫拉克利特式本源世界直观对于建构存在论而言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用斯宾诺莎主义对这种直观做出深化,最终设定了作为无限存在者和有限存在者的共同存在论条件的自然-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