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分形理论的哲学思考李后强分形理论被誉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由于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分形是非线性特征的几何表现,因此,分形性应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属性。所谓分形是指一个分形是由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客体。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混饨理论是相互补充和紧密联系的,都是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形理论从几何学角度研究不可积系统几何图形的自相似性,可能成为定量描述耗散结构和混饨吸引子这样一些复杂现象的有力工具。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对古老的哲学范畴,是分形理论研究对象。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要素来研究是一条方法论原则,哲学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区u,整体由部分组成,可通过认识部分来映象整体。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即元素映现系统,这可能是分形论的哲学基础之一。从分析事物的视角方面来看,分形论和系统论分别体现了从两个极端出发的思路。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形论的提出,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它打破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隔膜,找到了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似。(2)使人们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洛仑兹吸引子与中医经络──混沌理论与中医理论研究之二山东省威海市卫生防疫站(264200)于景琮山东省威海市卫生职工进修学校丁环玉十分模糊而又无规则的状态称为混沌,而对这些巨大系统的“紊乱”现象进行整体研究,则会发现惊人的规律性。这就是我们要引用的混...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美的认同,在当代科学共同体中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20世纪以来,爱因斯坦重申了“我同意昂利·彭加勒,相信科学是值得追求的,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的美”(《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O4页)。杨振宁则把牛顿运动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等比作“造物者的诗篇”,说明“学物理的人在了解了这些像诗一样的方程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又十分复杂的”。以美与物理学》,见《中华读书报)1997年9月17日)当代混饨学和分形几何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气象万千的非线性自组织的世界图形,更…  相似文献   

4.
传统职业理论主要是还原论范式的,包括结构论和过程论;自引入混沌理论以来,职业发展的研究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文章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从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职业发展的混沌特征,包括初值敏感性,分形和吸引子的作用,通过分析指出这一理论在职业咨询中的应用及其对理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系统科学哲学探讨中值得注意的二个问题王雨田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系统研究的新学科、新学派相继出现,系统科学及其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是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国内,自拨乱反正以后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关于系统研究的分期。在前期(70至80年代前后),主要是补课。通过大量的引入与评介,我国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逐渐注意并了解这些新学科、学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到1985年前后出现了以"老三论"为主的所谓"系统热"。这可算作第一阶段。在这前后,我国科学界,特别是在理论物理与数学领域中一批学者密切注视着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非线性系统、混饨理论分维与分形理论的研究进展。在1985-1990年前后,进入到以学习与讨论"新三论"为主的高潮。这可算作第二阶段。从1990年前后以来,系统研究进入到第三阶段,逐步形成对"新三论"中的自组织理论,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哲学探讨的高潮。第二,从所探讨的问题来看,总的说来,在这十几年中的前一个时期,主要是围绕着系统伦比锡u是一般系统论)来进行哲学与方法论的探讨的,对于系统、信息这类基本概念,对于系统规律,特别是系统规律与唯物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分形的观点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以分形的方式存在的,城市建筑也不例外。在我国,城市建筑已经在初步应用分形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理论框架,并且延展到了城市分形的规划中。城市分形的规划在国内建筑界仍属于空白知识阶段,因此,研究城市建筑策划与城市分形的规划与实践,对发展国内城市规划的水平具有进步与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分形模型,现代生物医学发现,人体也不例外,如人脑、肺管、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移植都有分形理论的应用。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人体的耳、鼻、舌、手、足等各个部分,都是人体的缩影,这与生物分形原理似乎一脉相通、不谋而合。结合临床感悟,发现中医"法天象地"的思维逻辑也是分形理论对于"万物皆本于阴阳"的朴素应用。并且,分形理论在中医里的应用效果也经受住了临床的检验。这为利用分形理论解释传统医学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中南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西方自然哲学史学术会议征第四届青年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月25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60多名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广泛考察了西方自然哲学的历史和现状,其内容涉及到机械论、目的论、还原论、整体论、空间一时间和物理实在、有限与无限等诸多在传统哲学中多次出现而今天又有重要意义的概念范畴,也涉及到混饨、自组织演化等现代科学提出的全新问题。大家普遍注意到,从古到今,深厚的自然哲学传统是西方哲学的突出优…  相似文献   

9.
儒家终极关怀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极关怀,根源于生死这一生命面临的根本问题,它表现为对人生价值不断追问所达到的最后悬解,其圆满归宿只能是一个可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的精神彼岸。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眷恋,使人类力图使自己有限易灭的生命化为无限与永恒。在这种超越生命的本能驱使下,古代世界各个民族在其步入文明社会的时期,都在各自伟大圣贤的指引下,找到了安置终极关怀的不同彼岸。基督教找到了上帝,伊斯兰教找到了真主,佛教找到了涅。中国儒家找到了什么呢?难以置信,一个大同社会理想。与世界各民族混饨初开后所走过的道路大致相同,中华民族曾…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现代社会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景观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便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大多数景观元素已不能仅依据欧氏几何学来分析,其呈现出来的形态多是非线性变换的分形特征。分形理论及其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设计理论,同时在设计手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通过梳理分形理论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分形理论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同时丰富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的思维发展是有轨迹的,孔子将这一轨迹描述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岁以前,人的思维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常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也很幼稚的问题,这是由人的年幼无知所造成的。三十岁时,由于人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知识,因此思维趋于成熟,能独立自主地理解和思考问题了。到四十岁,年轻时那些稀奇古怪的、幼稚的问题都化解了,所有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不再有浑浑饨饨、疑惑不解的感觉。五十岁时,人的思维发展已达到顶峰,对这个世界已是无所不知了。上至天文,下达地理,社会、入生无所不知…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一书可谓中国古代一部惊世之作。区区五千言.言简意赅,其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象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尼采)其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更是给人以启迪。它第一次把“道”这一具体概念抽象为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表现了很高的抽象思辨水平;把整个宇宙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表现了很强的整体思维能力;其辩证思维在占代哲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对中华民族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其直党思维、混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现代思维科学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仅就最后三个方面窥其高超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一、空隙──生长的活跃区近年来,当代著名数学家、分形理论的开创者曼德尔布罗特通过对典型的生长模型DLA巨集团即受限扩散凝聚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分形生长更深层的新图景。[1]他指出:生长实际上包括两大集团区域,一个区域是分形已经生成的部分,它不再因生长而进一步改变;另一个区域则是分形生长的空隙区,这是生长过程尚在继续的活动区。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区域像格式塔视觉变换那样交换一下背景与图象,立即就会发现:原来那巨大的空隙区,竟然也是一种分形!显然,对于生长,它比已经生成的部分更重要、更有趣。它是孕育…  相似文献   

14.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不同注意负载条件下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avie的注意负载理论认为:靶任务的加工负载决定无关干扰子被加工的程度;当靶任务的注意负载增高时,外周干扰子被注意的程度会减弱。实验通过改变靶任务的负载、以及干扰子出现的时程,发现干扰子在低和高负载条件下同样可以产生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低负载在333ms左右;高负载在0~167ms左右。这说明在高负载条件下干扰子同样会吸引注意,只是在时程上与低负载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与非线性科学的哲学研讨会暨全国第七届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第七届数学哲学研讨会,于1999年8月25日至8月2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新疆气象学会、数学哲学委员会、熵与交叉学科委员会共同召开的。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新疆科协和新疆气象学会的负责同志到会祝贺。与会的专家学者主要就复杂性科学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议题涉及复杂系统演化与非线性、混沌、分形理论,还原论与整体论、复杂性的关系;熵与复杂系统演化的描述及泛化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主要包括: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存在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Anderson的智力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智力的个别差异和发展变化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机制来说明;Sternberg的三元理论,包括成分子理论、经验子理论和背景子理论;Ceci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智力性成果有赖于具有丰富的并很好组织的知识基础的多重认知潜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智力的研究焦点是探索生理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进辅 《心理学动态》2001,9(4):330-334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主要包括: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存在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Anderson的智力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智力的个别差异和发展变化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机制来说明:Sternberg的三元理论,包括成分子理论、经验子理论和背景子理论;Ceci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智力性成果有赖于具有丰富的并很好组织的知识基础的多重认知潜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智力的研究焦点是探索生理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浑沌──意义与特征苏恩泽浑地是复杂系统学及非线性力学、非线性科学的理论热卢、之一。浑沈是个大宝库,对事物与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丰富的崭新信息。浑洗的主要特征有:(1)确定的规则的力引起随机的不确定运动,这种随机性,即内随机性,又称动力随机性。牛顿以来的确定论框架非常牢固,概率统计方法虽然有所突破,但仍是靠“大数定律”起作用,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色彩;可是,内随机性就不同了,它说明随机性是系统运动内在的客观存在(有动力的存在)。这样,任意性也并非实验的“缺陷”,而是深深扎根于完全确定论的低维体系动力学之中的必然性的反映。(2)初值敏感性,又称初值放大作用,或局部不稳定性。(3)奇异吸引子。系统动力方程的解,就应是系统进化的路,原则上都可以用图来表示,一般相图上的轨迹就是系统各变量的时间进化。一般认为,不动.支,极限环和环面为三种通常见到的“平庸吸引子”,而“奇异吸引子”则是与它们不同的,带着许多奇异特征的“浑泡吸引子”。奇异吸引子的出现可以用“吸引”和“排斥”的统一来说明。一方面,系统耗散运动的轨道最终要被吸引到相空间的有限区域,即吸引子上;另一方面,运动轨道从局部看来又是不稳定的,要沿某些方向指数分离。(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