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在设计理念中变得日益重要,情感化设计让产品与消费者有情感的交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对产品的使用热情。产品的情感化设计要打动消费者就要找到设计的情感触动点,找到影响情感触动点的文化因素,研究他们的生长经历、情景元素,探讨他们的人文情怀背景及其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中,能说会道未必就是优点;在营销活动中,能言善辩却是地地道道的才干。在某公司举办的化妆品展销会上,几位年轻的营销人员用十分专业的术语详细地向消费者介绍了公司产品原料、配方、性能、使用方法,给人以业务精通的印象。他们在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表...  相似文献   

6.
“限客经销”技高一筹 美国希尔兰奇珠宝公司生产的各类黄金首饰、珍珠项链,因其纯度高、款式新、工艺精而深受上层社会达官贵人和国内外客商青睐,但该公司却不像一般厂家那样“顺水推舟”,对其热销产品采取大批量生产、大批量营销方略,而是“逆水行舟”,对其采取“限客经销”术,将其产品销量控制在一定的限额内,让一部分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购不到该产品,使市场对其产品保持一种“渴望”状态。结果,“限客经销”奏奇效,其产品一面世就供不应求。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限客经销”术正是利用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这种“稀贵”心理,通过“限客经销”使该产品在市场上始终保持一种“稀缺”的紧俏状态,使消费者对该产品始终有种“新鲜感”,并由此而对其产生一种“先购为快”的心理,以激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此“限客经销”术,实在高明!  相似文献   

7.
广告创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式。它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围绕广告主题把推销的产品形象化、观念化、情感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打动和说服消费者。它通过审美的方式和手段,加强了产品的艺术性,是一种寓功利性于审美中的活动。在当今社会上如“洪水”般的报纸广告中,怎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广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惊鸿一瞥,并进而使他们对广告中的商品付诸行动呢?除了商品本身质量有信誉保证外,还要抓住人们的视觉和感官。这就要靠广告创意人员的设计了。 一则好的广告首先要确立广告主题,抓住产品的重点和中心思想,考虑产品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消费者社会需求层面,探讨在中国新奢侈品会给哪些人带来优越感,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带来优越感,以及为何会带来优越感等问题。本研究使用一个混合设计的实验,结果发现:(1)相比较非社会排斥状态,社会排斥状态增加了消费者的身份消费需求。(2)在产品炫耀性大时,相比较传统大众产品和奢侈品,社会排斥增加了消费者对新奢侈品的购买意愿。而在产品炫耀性小时,社会排斥的影响不显著;(3)社会排斥、产品种类和产品炫耀性三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是消费者感知的产品身份价格比。结论表明,相比较传统大众产品和奢侈品,炫耀性新奢侈品以相对低的价格满足了社会排斥消费者的身份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获得优越感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曾楚 《美与时代》2014,(7):50-50
进入新时期,世界各地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包装的个性化设计,以求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心理。品牌的个性化设计一方面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完美体现;另一方面个性化的设计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进而让他们产生购买的欲望。由此对个性化在品牌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品牌最新的一些设计成果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0.
汪涛  张琴  张辉  周玲  刘洪深 《心理学报》2012,44(6):841-852
以元认知和双系统模式的心理学理论为背景, 研究了分析式系统对来源国效应的削弱, 检验了产品信息呈现方式对来源国效应的调节作用。三个研究说明, 分析式系统的启动可以有效削弱来源国效应; 特定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所引起的消费者信息处理不流畅性感知会激发消费者的元认知困难, 从而使他们在产品评价过程中主要依赖分析式系统, 达到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目的; 并不是所有能引起信息处理不流畅性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都能削弱来源国效应, 过于复杂的呈现方式由于给消费者带来过多认知负荷, 反而不能成功启动分析系统, 从而无法削弱产品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章文 《美与时代》2014,(11):56-56
我国随着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掀起了文创产业发展的热潮。文创产品作为感性产品,需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后才能完成购买行为。比喻式的设计方法正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情感的纽带,唤醒消费者内心中的固有情感,成为实现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水平以及审美水平逐渐增长,只具有基本功能的单一类型的家具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更希望购买到的家具是除了具有其基本使用功能外还兼具空间功能的表达,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的不同使用功能,让消费者体验到设计的魅力所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努力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璐琼  郑毓煌  赵平 《心理学报》2011,43(10):1211-1218
在日常生活中, 消费者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我控制问题。当消费者有合适的理由时, 他们会放松自我控制。基于此, 本文经由三个实验探查了消费者努力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其中, 实验一和实验二通过操纵被试的相对努力程度, 发现努力会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购买意愿, 并且证明负罪感的变化是导致这一影响的内在原因。实验三通过改变产品品类, 证明相对于实用品, 努力对于人们对享乐品的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对物质的追求,在精神的层面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产品设计不仅仅要对消费者使用的过程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其成为人们更加的喜爱和欣赏的产品.设计的产品不仅仅要注重功能上的享受,更要注重感官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出奇不意     
1995年,南方某市举办日化产品展销会,各参展厂家纷纷聘请标致、漂亮的公关小姐推销自己的产品。某牙刷厂因晚来没请到合适的公关小姐,情急之下,厂长心中一亮,让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大娘手举牙刷站在展台前。结果竟轰动了整个展销会!记者们纷纷照相,报导,订货者络绎不绝;销路大开。  相似文献   

16.
权力感对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璐  沈模卫  关忻 《心理科学》2005,28(3):660-666
从信息加工流畅性视角切入,探讨消费者权力感对不同类型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168名本科生参与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权力感的人来说,与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对于低权力感的人来说,与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信息加工流畅性在权力感与拟人化类型交互影响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包装设计成为了化妆品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中包装的色彩运用不仅可以揭示产品特性,更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可以优化产品特征,让消费者获得审美享受。包装的色彩运用在化妆品包装中站着的重要的位置,认识与学习包装设计色彩的知识进行充分实践与研究,并把握运用的规律对包装色彩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加工流畅性视角切入,探讨消费者权力感对不同类型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168名本科生参与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权力感的人来说,与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对于低权力感的人来说,与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信息加工流畅性在权力感与拟人化类型交互影响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品设计领域的消费者审美体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费者从产品设计上获得的审美体验会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感知和购买.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模型和情感反应过程三部分.具体图形与结构元素、一般化的设计要素、个体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设计的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会进一步通过溢出效应、感染效应和对比效应等方式影响产品性能感知、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未来研究应解决已有研究结果间的矛盾并继续探索美学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聂春艳  汪涛  赵鹏  崔楠 《心理学报》2018,50(12):1438-1448
文化混搭产品因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符号的同时呈现, 可能导致母国文化的完整性与生命力受到威胁, 引发外国文化入侵母国文化的感知进而降低消费者的产品评价。本研究从文化混搭产品的营销传播视角出发,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探讨了不同信息表述框架策略的采用会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文化入侵感知进而影响他们对文化混搭产品的评价, 并重点探究了它可能存在的两个边界条件, 即消费者的比较焦点和企业的不同解释策略。两个实验的结果不仅再一次验证了前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 即文化混搭产品采用“外国文化-母国文化”的框架策略时, 会使消费者产生外国文化改变了母国文化的感知, 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要显著低于采用“母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框架策略, 其中感知文化入侵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深入揭示出上述的这种不同文化混搭框架效应只有在启动的是消费者的差异性聚焦以及企业采用的是属性解释策略时才存在, 而当启动的是消费者的相似性聚焦以及企业采用关系解释策略时, 这一效应将会消失。本研究不仅深入剖析出了引发消费者对文化混搭现象产生排斥性反应的内在机理, 拓展了前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也为企业的文化混搭产品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有用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