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这样说:“这个时期,生理上心理上都出现了很大变化,而且变化非常快,幅度非常大。往往说这个时期是一个暴风骤雨时期,但是他们心理还不成熟,还有许多问题弄不清,是幼稚的,情绪上还不成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因此,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人生价值观中,公私观处于主导的地位,人生价值观的性质集中体现为如何看待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主张“大公无私”、“先公后私”,还是主张“先私后公”甚至“自私自利”,抑或主张“公私两利”,历来是不同公私观点的标志.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生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公私观特点将会对其人生道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国青少年的公私观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亲子冲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孔海燕 《心理科学》2004,27(3):696-700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富有特色的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人生过渡的时期。过渡性往往和不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因此,青少年时期容易产生亲子冲突,被有的学者称之为“亲子关系危机期”、“疾风暴雨”期。且目前我国青少年亲子冲突愈演愈烈,针对此现象,本文从亲手冲突的特点、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开展的此领域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少男少女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忧愁呢?就像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似乎说愁的少男少女真是自作多情,心中欢乐无比还“强说愁”。还有人则认为,“危险的年龄”、“危机的时期”、“极度的迷惘、困惑”都是青少年这一阶段的专有名词。比如日本学者依田新先生在一本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开头就说:“烦恼是青少年的特权”。看来,青少年并非欢乐无比,烦恼只跟他们有缘,究竟青少年有没有烦恼、困惑呢? 应读说,烦恼、困惑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属性,是  相似文献   

5.
告别了童年时代,青少年迎来了人生黎明风景般的青春期,这是一个“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有人称之为“第二反抗期”、“最难接受教育的年龄期”、“最易见教育成效的年龄期”、“最危险的年龄期”。随着青春脚步的迈进,青少年在感觉到青春热血涌动的同时也体验到性意识的萌动。性意识是人对性的认识和态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而是人生的一个非常关健的时候,尤其是3岁左右的托班幼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及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溺爱”了孩子,导致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及早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网络又是双刃剑,在带来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让孩子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为青少年上网构建“心灵防火墙”。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本文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1.考试焦虑症“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进辅  杨东 《心理科学》2003,26(3):415-418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和兰州市的150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总体疏离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地区的交互作用上,而环境疏离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和片区的交互作用上。各群体疏离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级和片区之间;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大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是:初中阶段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变化;高中和大学阶段都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倒“V”字型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但也是情绪最易起伏波动的时期。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对他们的智力活动会造成干扰和冲击,使他们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知识技能的掌握,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心理  相似文献   

11.
辜玉梅 《天风》2006,(14):13
在一次教会“青年团契”的讨论会中,我们有一个计论议题: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是奉献、舍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是服侍人的人生”;还有人说“是传福音、荣耀神的人生”,这些都对。但根据约翰福音15章,耶稣要求我们过的人生是多结果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莱斯根据多年研究指出:15—25岁的青少年处于“青春冲动容易犯罪期”。了解青少年冲动犯罪期的特征及原因,采取对策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危险期”,就能有效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据一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冲动犯罪主要有五个特征:一是“攻击性冲动”。产生报复他人、聚众闹事、寻衅斗殴、行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深圳市1279名初一学生进行连续3年追踪测量,采用增长混合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及其网瘾症状的演化规律。增长混合模型结果显示,根据青少年网瘾的发展趋势可以将青少年区分为正常组和风险组。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组青少年的网瘾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核心症状:在初一时,“强迫性网络使用”、“满足感缺失”、“情绪失控”和“戒断反应”的中心性均较高;在初二时,“满足感缺失”成为了该时间点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在初三时,“戒断反应”成为了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本研究拓宽了对青少年网瘾动态变化性的认识,扩充了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的方法,为未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阶段杨军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一条主要途径。正如《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根据社会心理学原理,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或爱国情操依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运用因素分析、评价与实验的方法,编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教师评定问卷”,探讨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结构及幼儿自我控制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3)幼儿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断乳”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道德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很大,其中又以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为直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200位初中学生,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相关关系,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则不显著。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人都会遇到坎坷,遭遇挫折,这已成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本文着重讨论有关挫折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如何面对等问题,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提高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红  高雪梅  郑持军 《心理科学》2002,25(2):234-235,230
1927年Luquet提出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理论.阐释儿童绘画的所知所见,是由于发展阶段不同而出现的不同表现方式:幼儿的绘画因“理智的写实性”画所知的多,到8、9岁因“视觉的写实性”开始画所见。这一理论的提出.突出了儿童绘画的“知”“见”矛盾,从此引发了研究者们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口福与口祸     
正一个人一生有很多福气,手脚灵巧是福,躯体矫健是福,心地善良是福,精神清爽是福,别人的祝福也是福,一生幸福更是福。人生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福气,懂得珍惜和呵护,才是真正会享福的人。所有福气中,口福是人生重大且时间最长的福气。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眼睛尚未睁开,已经知道如何吸奶,尽享人间至美至醇的第一次口福。从婴儿到幼儿,享受口福的机会是越来越多,大自然的五谷杂粮、珍馔美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学教育中加强科学与无神论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当某些非科学的邪教的东西以新的面孔出现时,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二是青少年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对社会了解较少,获得社会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