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文明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天人合一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时代,对生态文明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进行合理的阐释,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关于这个主题的论说甚多,但存在的偏颇也比较明显,其主要表现:一是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缺少足够的、具有历史感的把握;二是对于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对立的主仆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伦理层面,主张要承认自然的伦理尊严,摒弃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传统,实现人为天地立德,伦理之善的完成必须依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而,化解人与自然的道德冲突与疏离,这不仅需要满怀友爱大爱的生态道德情感,还需要变革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以及与之联系的整个社会制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解.这不仅是马克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极伦理关怀,更是他们为人类构建的生态伦理的至善图景.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身心这四种关系的和谐生态的文明。它蕴含着人尊重自然、管理自然、保护环境等自然道德的根基,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他人合作等人际伦理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认同接纳并融入社会等社会伦理精神,个体自尊、自律等自我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震 《哲学研究》2021,(4):5-15+127
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构建新的生态文明,需要中国的学术研究和话语体系。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经过新时代范式转换和意义拓展,可以成为具有当代意义的理论观念。当代中国应该基于自身"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传统,积极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重建新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新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应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也就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对“现代性”道德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解决生态危机的伦理探究中,生态伦理要么镶嵌在人类中心主义框架内成为个体主义环境伦理,遇到一些违背常识的困难;要么成为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被指责为个体牺牲自己的"环境法西斯主义".生态伦理只有超越"现代性"道德,才能使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互为补充,获得自身的历史合法性及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6.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先民智慧的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1、把天地万物风调雨顺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阐发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2、提出生态忧患意识观,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3、描绘了“生态之乐”的社会理想蓝图,倡导人与万物友好相处的生态和谐观。这些思想对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际伦理观下的资源物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局限,导致了人与资源的紧张关系。资源物权立法应凸现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并具体贯彻生态限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环境权限制以及强化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等原则。加强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在我国资源物权立法中的渗透力度,确立有关资源物权立法的一般生态原则,为防止生态伦理成为生态乌托邦,特别应将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类型化、内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 :从男、贤妻、良母、孝媳、贞妇、妇仪、女红等。本文在述论古代妇女伦理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现代妇女伦理建设应坚持批判摒弃其片面维护男性特权 ,剥夺女性人权 ,重妇女家庭道德义务 ,轻妇女个人正当权益等历史局限性、非人道性的糟粕。同时 ,主张大力发掘、改造、继承其中蕴涵着尊爱丈夫、赡老育小、性爱文明、仪态端庄、勤俭持家以及善待亲邻等具有超时代性与现代价值的传统妇女美德 ,建立历史延续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现代妇女伦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中足以引导出“生态伦理”与“生态智慧”的独 特理念的,是《大禹谟》中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为实现“厚生”的 生命目的,“利用”自然世界之全部资源是正当的,但同时又要求把自然世界的对象物转化 为伦理实践的对象,以“正德”而实现“利用”,以“利用”而导向“厚生”,终以“正德 ”“利用”“厚生”三者之间的“惟和”为价值归趣。其中包含着生命目的与资源获取手段 之间的张力平衡,包含着生资富厚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张力平衡,包含着物质生命之发达与德 性生命之提升之间的张力平衡。在这一整体观念之中,自然世界是被明确纳入人道实践的 伦理体系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思想在传统宗法社会组织中存有,在家学、姻亲、乡学、书院等近亲土壤中传播和发展。在学术传承的模式上更多地使用伦理式的维系方法,如强调正统、祭祀思想权威,建构了中国特色的带有伦理性特征的思想谱系。中国思想谱系的书写以宋代为分界线,呈现为前后两种不同的特点:宋以前按经书分类,宋以后按思想家分派。认识中国思想谱系的结构特点,对当下思想体系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生态哲学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生态文明之生态哲学的新视野透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内在关系存在论(“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生态存在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道在万物的的生态价值观、人副天数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寡欲”“节葬”的朴素生态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伦理生态概念是一个创新性的伦理学概念范式。伦理生态是指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性和谐状态,也就是人的理性生存样态,是人类发展的"应该的应该之应该"。而阐述伦理生态的概念、思想渊源、涵盖内容及其研究意义是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明是一种以伦理一政治为取向、以维护封建专制王权为核心的政治明。中国古代政治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不可逾越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政治明有着根本区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批判专制主义政治的糟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后现代生态思想,阐述了农业文明时代中国生态思想在宇宙生成论、有机整体论、生命价值论和天人合一论几个层面的基本理论特质。笔者认为中国的生态思想传统虽然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是它的基本观点与后现代生态思想是一致的。中国生态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后现代生态思想中的科学理性的互补,可能确立人类未来的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生存环境危机已成为关系人类前途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工业文明时代.全球生态环境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空前恶化和引人注目,但是他们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创立了生态平衡发展的完整观念,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这一思想为当今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了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普遍将生态文明视为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实际上这种观点未能全面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在整个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历史定位。对文明的理论和现实分析表明,文明本身蕴含着生态本性,潜在地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则是文明之本质的真实显现,是文明本身所追求终极目的的彻底达成。因此,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中生态文明并不仅仅是一种新文明,还是一种真文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由于不完全合乎文明的本质规定性,因而并不是一种真文明,而是一种前文明。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一种生态可持续、利益共分享的普惠型农业。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生态农业的伦理"应当"就是保有并发展土地和生态系统的生命价值,以此为前提获取经济价值。就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而言,生态农业的伦理蕴涵在于摆脱资本逻辑和工业理念的控制,以生态农业构建平等互利、共信负责、合作共赢的人际关系。生态农业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共赢,追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利益的实现,维护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同样应承担双重伦理"应当",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绿色兴农、共享富农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思想结合下产生的,它强调女性必须和自然结成同盟,在解放女性的同时解放所有生命。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与自然世界关系密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域回溯中国神话中的生态智慧,可以丰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乃至最终解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9.
杨帆 《现代哲学》2021,(1):58-6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海外研究的关注热点。围绕这一思想的生成背景、主要内容、鲜明特征以及重大意义,海外学界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海外学界认为这一思想的生成具有其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包括生态文明核心论、生态经济平衡论、生态财富等值论、生态要素和谐论、生态模式中国论、生态治理体系论、生态责任大国论、生态命运共同体论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并认为这一思想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的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以及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的鲜明特征,还总结了这一思想的世界意义、话语意义、理论意义和民族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当代的生态学家普遍认为,要克服生态环境危机,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转向整体论、关系论的生态世界观。基于这种理解,很多西方生态伦理学者纷纷转向中国佛教,他们认为在中国佛教中已经找到了答案,这就是生态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