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说卦传》错简说新考廖名春引言《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明言《说卦》为孔子所“序”。但《隋书·经籍志》却记载: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  相似文献   

2.
一、卦变问题的提出卦变是《周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易·泰》卦辞云:“小往大来。”《否》卦辞云:“大往小来”。《周易》所讲的大小往来,也就是阴阳二爻的变化往来。孔疏说:“阴去故小往、阳长故大来。”是正确的。而《周易》所谓的卦变,也就是由于阴阳二爻的往来变化所引起的六十四卦卦象的改变。孔子作《易传》对于《周易》的卦变思想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和发挥。清代学者黄宗羲说:“卦变之说由《泰》《否》二卦小  相似文献   

3.
有关《周易·说卦传》首二章的说解,从汉代以来即聚讼纷纭,本文的目的,是想就其中关键性的“理”、“性”、“命”等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说卦传》首章云: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蓄,参天两地而依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4.
《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是以日、月、五星和二十八宿等星象为基础构筑起来的。辟如,明夷卦的星象基础是“日”。由于日中有“三足乌”,故称“明夷于飞,垂其翼”;日为君之象,古代天子有巡狩之礼,故称“明夷于南狩”;日有十时,亦当十位。鸡鸣为士,故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平旦为卿,故称“箕子之明夷”。归妹的星象基础是“月”。嫦娥奔月,翩翩归妹,归妹卦是以嫦娥奔月的神话为依托,叙述月的运行的。木星的别称,曰“大晋”,所以晋卦的星象基础是木星。古代有木星受“西王母”的派遣,下降人间,考察人间善恶的神话传说,故称“受兹介福于西王母”。古代认为上天对人类的一切惩罚,是由火星主宰的。它脾气暴躁,性情古怪,动辄施罚于人,送给它一个雅号叫“大怪”。卦是取火星雅号的谐音字作为卦名,其星象基础是火星。坤为地。坤卦的星象基础是土星。坤为女主之象,故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土尚皇,土里当令,国人着黄裳则大吉,故称“黄裳,元吉”。  相似文献   

5.
《周易》成词例说(三)徐传武三十一、咸卦咸,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其义为感应、感化。《咸·》:“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因以“咸感”为阴阳相感,夫妇相和。唐杨钜《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民族学和考古学资料,叶《周易·明夷卦》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明夷卦》中的“明夷”不是成语,而是鸟名,乃指太阳鸟,在文明降临赤县神州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又是作为君王神威的象征。“明夷”本卦“明入地中”也不是讲“箕子的晦气”,而是体现了先民普遍存在的“返本归根”的宇宙观,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则意味着“归位”或“嗣位”。“明夷”卦爻辞中所蕴涵的“文王明夷”和“箕子明夷”两个历史故事就是记述文王和箕子两人如何经历千辛万苦,犹日之丽天,最终都能化凶为夷,返归本位,并建立起周王朝和朝鲜国。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用“隐”的手法所构成,它以“象”表达思想,许多文字类似今日的“密码”,卦、爻辞虽然简短,而它却能容纳很多内容。如《周易·上经》之首的《乾·坤》二卦,其中就有四、五个系统。作为《周易·下经》之首的《咸·恒》两卦,虽然次于《乾·坤》两卦,它们也蕴藏不少系统。这些系统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水平,代表着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没揭发这些系统之前,首先分析一下《咸卦》卦辞:  相似文献   

8.
《周易》释“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不管是《噬嗑》卦九四爻辞、《大畜》卦九三爻辞、《明夷》卦卦辞的“利艰贞”,还是《泰》卦九三爻辞的“艰贞,无咎”、《大壮》卦上六爻辞的“艰则吉”、《大有》卦初九爻辞的“艰则无咎”,“艰”都当读为“限”,其义为限止.而《艮》卦的诸“艮”字,与“限”字同源,当为古今字,所以其音义亦同.以《周易》本经的“艰”字为“艰难”的旧训和以其本字为“暵”、“根”的新说,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刚与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的刚与柔张增田《周易》是构筑在阴阳之上的神秘殿堂。“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系辞》)阴阳和刚柔并不是“立卦”和“生爻”的并列关系,而是一对体用关系,即“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从立足之本上看...  相似文献   

10.
庾潍诚 《周易研究》2002,30(5):22-29
焦循破除汉人“卦变”说之非,在《易》学史上颇具远识及贡献。他自己创立的另一套解《易》体系,有以下特点:(一)这是一套“之卦”学说,而不是“卦变”说。它是在既定和已生成的64卦基础上,用阴阳互变的“爻动”(爻之)关系解释《周易》经传,不存在卦与卦的相生成问题。(二)焦循这套学说,虽然体系繁密,但不符合历史事实,且多为强《易》就例、牵强附会之论。(三)焦循并没有最后解决《易》学史上“卦变”说的千古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 如实了解《周易》卦爻辞思想及其与孔子的关系,是正确认识中国思想源头和孔子思想渊源的前题。《周易》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卦画不是语言概念,人们从来没有用卦画来进行思维,它也不是记录思想的工具,而只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卦画的基本符号一、—不具有哲学中阴阳范畴的意义。只是到了战国时期,《周易大传》的作者们才用阴阳范畴解释一、—这一对基本符号,《周易》的卦画结构才第一次得到全面解释。卦爻辞则是周公、召公为了使成王、诸侯及其后嗣子孙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指导史巫将历年存放于“金縢之匮”中的命龟之辞及其他历史文献,加以整理,编写而成的文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的《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一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词着眼,一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一定难度的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13.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刘蕙孙(一)《易》的卦序次第,古代《连山》、《归藏》、《周易》等三“易”文献无征,无可叙述,今言《易》序惟《周易》卦序及宋先天图卦序两种,先天图卦序完全是符号自然变化,简明易解,不论。《周易》卦序,则是两千年一个勘不...  相似文献   

14.
《周易讲座》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又是哲学著作。卜筮产生于无知,同时又是对无知的反抗。巫在卜筮中输入有知因素。筮已不可考,可考见的只有卦。《连山》《归藏》二易久亡,仅存《周易》。《归藏》又名《坤乾》,孔子用以观殷道,而《史记》云“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以《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反映殷周二代历史的不同思想基础。孔子著《易大传》,对《周易》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阐发,使卜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质变;并明确指出《周易》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哲学著作。组成《周易》的四个要素是蓍、卦、爻、辞。《易大传》对这四个要素逐一作了详实的阐释。蓍的变化莫测,卦是蓍的记录,蓍与卦是形与影的关系。爻是对卦的进一步发挥。辞有卦辞(象)和爻辞(变)。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中,乾坤二卦居于特殊地位,是一个最大的矛盾统一体,六十四卦的变化发展都蕴藏在乾坤二卦之中。《易大传》的说明,可以看出六十四卦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是后世道经养生思想之源。养生即是顺应天道、顺应人性而为《太平经》的养生思想是从《周易》继承与发展而来。乾坤两卦为《周易》中最基本之卦,二者是阴阳之象征与根本。《易·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纯阳之卦,具至刚之性,为  相似文献   

16.
《桃花扇》中的《周易》文化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扇>的构思受到<周易>文化的深刻影响.<周易>的阴阳之道是<桃花扇>人物阴阳对应设置的依据;剧中复社清流和马阮奸党的斗争是一出光明受损的明夷卦;<桃花扇>不奇而奇的主旨深受<周易>名小旨大思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孔子《序卦》充分发掘和补充了《周易》丰富的辩证思想。就“理”言,发掘出乾坤咸恒既济未济等的卦序排列内涵;就“象”言,勾勒出六十四卦按“错对”、“综反”的原则排列,强调阴阳静态和动态二气交感的矛盾统一规律和现象。同时,《序卦》作为一篇文字写定范本,能避免上古时期因简牍散乱而错排六十四卦,影响后人对《周易》义理思想的理解和阐发。由此,充分肯定《序卦》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否定前人认为《序卦》“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出土材料和世传文献相结合来看,“《说卦》三篇后得”说是不正确的。《说卦》、《序卦》、《杂卦》皆当出自先秦,而“河内女子得逸《易》一篇”,当即是《杂卦》。秦颁禁书令,《周易》经传当皆在未禁之列;所谓淮南缪生及帛书缪和未必就是申公同学穆生;《易大传》当别为一名,并非就是今本《系辞》或《易传》。西晋不准盗掘的汲郡墓,其下葬时间应在公元前3世纪初年。根据墓葬《易》简,今传本《易经》的定本当早已流行于战国中期以前,而春秋战国之易学流派纷呈;《易繇阴阳卦》并不即是《连山》、《归藏》,但今传本《归藏》有许多材料来源颇为悠久古远;《卦下易经》似《说卦》而异,《说卦》当曾综合前人象例而成;师春可能与左丘明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师春》一书并非刘歆伪造《左传》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自然哲学典籍,是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颗明珠,它对中医学影响深远,故素有“医易同源”之称。《易》学的六十四卦中,有半数表示“吉”,有半数表示“凶”,吉均是母卦与子卦能相交感者,凶则是不能交感的。如泰卦,母卦乾主天在下,子卦坤主地在上,天为阳,阳气本性升腾,地为阴,阴气下降,这样阳在下主升,而阴在上主降,使阴阳相  相似文献   

20.
《遁》卦是《周易》的第三十三卦.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卦意涵的理解见仁见智.本文认为《遁》卦并非是倡导消极隐退,而是反复强调隐遁的两个重要条件:时与志.这种思想对晋代著名道士葛洪产生了深刻影响.葛洪的隐逸思想与《遁》卦存在密切关系,将《周易·遁卦》与葛洪的隐逸思想贯通起来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遁》卦内涵,也有助于对道教思想文化发展状态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