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想实验的基本方法之一,由F.高尔顿(1879)首先开创。其方法是当主试呈现一个刺激(一般为词或图片,以听觉或视觉方式呈现)后,要求被试尽快地说出他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自由联想与控制联想相对应。在应用自由联想时,事前对被试的反应与刺激之间的关系,不加任何限制,但反应一般约定只以语言方式(单词形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时和继时实验任务,探讨语言表征在颜色类别知觉中的作用.实验一刺激同时呈现,被试表现出类别知觉效应,但效应不受语言干扰影响.实验二刺激间隔呈现,被试表现出类别知觉效应,效应在语言干扰时消失.实验三采用继时任务,没有语言干扰,在刺激呈现间隔(SOA)小于300ms时效应不显著,大于等于300ms时效应显著.研究提示类别知觉效应的机制取决于任务要求和被试无意识的认知策略.在同时任务中效应来自知觉过程本身,在继时任务中效应来自语言编码.继时任务中效应量随SOA变化,说明语言表征由上至下地影响知觉加工,类别知觉是一个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时间比较法,考察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任务中,首先呈现标准时距,此时变化刺激的数目或呈现方式,然后呈现比较时距,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比较时距比标准时距长还是短。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1秒内和1秒以上的时间,结果发现: 1秒内的时间加工中,刺激一个一个连续呈现时,小数引起标准时距的低估,大数导致标准时距的高估,而同时呈现时,刺激的数目对知觉到的时间无影响;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影响计时的准确性,而对计时的变异性和敏感性无影响。时间在1秒以上,同时呈现和连续呈现条件下,刺激的数目影响知觉到的时间;计时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模拟实验,考察了以仪表显示为主的监控系统中信号间隔时间和双作业任务对人觉察信号的反应时间的影响.双作业中的主任务是要求被试同时监视4个仪表,次任务为对显示屏上一个红色亮点是否出现闪烁作简单的辨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信号间隔时间是影响信号觉察反应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信号间隔时间由30-50秒延长到8-10分钟,信号觉察反应时随之先快后慢地增加.在低负荷的仪表监视作业中,通过增加一个刺激率较高而又比较简单的次任务,可使被试保持较高的唤醒水平和更好地集中注意,从而有利于提高信号觉察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用正常人和聋哑人作被试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将“红”“绿”“黄”“蓝”四个汉字中的每一个都用这四种颜色中的三种写成,然后按着事先排列好的顺序,分组呈现,并且在两种条件下分别要求被试延迟不同的时间进行反应,一种是刺激呈现前就告诉被试对“字”或“色”反应;另一种是刺激呈现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向被试提出对“字”或“色”反应。实验结果发现,聋哑人和正常人在色—字干扰任务作业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语义的自动加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选择性注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被试的作业成绩,但颜色命名仍比字词反应困难;Stroop效应在延迟反应条件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Stroop效应与记忆过程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报道了一项在诸如电影,电视等视听觉双重传导情况下,视听材料的时间交错在形成联系上的作用的实验研究。给14组大学生呈现30分钟的电影。电影介绍了一套自动工具,包括它的组成部分,部分的名称及关于工具的一些用途。电影的视听成分可能是同时呈现,也可能是相继呈现。每组被试分别以7种呈现形式中的一种来观看电影:视觉比听觉提前21秒、14秒、7秒呈现;视听同时呈现;或者听觉比视觉提前7秒、14秒、21秒呈现。然后,要求被试  相似文献   

7.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利用2个预实验和1个正式实验,考察阈下不同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要求被试在具有表情与注视线索的面孔呈现完毕后,快速而准确地对目标的位置进行判断。记录被试反应时间。结果显示,当被试未有意识的觉察到注视线索与面孔表情时,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存在,并受到表情的调节。表现为:在注视线索有效并伴有恐惧表情时,被试对于目标的判断更加迅速;当比较不同表情下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时发现,恐惧表情面孔出现时,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之间反应时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阈下情绪刺激能够激发个体更原始的生物性反应;在早期注意阶段,个体对于恐惧信息更加敏感,注意存在负向情绪偏差。  相似文献   

8.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  在传统心理学“知、情、意”三个不同方面的探索中 ,启动一直是认知研究的主要实验范式之一。近来研究发现 ,当启动刺激和探测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色彩时 ,被试的反应与控制组相比会有所不同 ,称为情绪启动。这一现象的存在 ,给情绪研究注入了活力 ,为情绪研究找到一种实验范式。证据表明 ,在情绪启动实验中 ,如果将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减少到几十毫秒、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 ,依然能观察到情绪启动效应。由于启动刺激呈现时间非常短 ,无法被有意识地觉察 ,被试根本不知道曾经呈现过启动刺激 ,故此时出现的情绪启动称为“阈下情绪启动…  相似文献   

9.
龚自方 《心理科学》2001,24(4):496-496
对偶比较法(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on)是实验心理学中制作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它最早由心理学家J.Chon在他的颜色爱好研究中介绍出来。此法是把所有有待比较的刺激一一配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献给被试,要求被试对各个配对刺激就给定的某种属性作比较,并判断其中哪一个属性更强。当每个刺激都分别同其它刺激比较后,便得到它的各自强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比,再依据它们百分比的大小形成一个顺序量表。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强迫人们在两种差异不大的刺激中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做出较多的归纳推论,而较少做出演绎推论,但这种社会推论倾向亦受到了文化及语言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检验该现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现.采用Maass等人提出的研究范式,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引发被试做出归纳和演绎两种推论,使用特别选取的特质形容词和相应的行为信息,用录音呈现实验材料.因变量为: (1)正确再认实际呈现过的材料; (2)正确拒绝没有呈现过的材料; (3)虚报没有呈现过的材料; (4)从已呈现的材料中做出推论的数量.统计被试做出各类反应的次数及反应时间.结果表明,中国被试并没有表现出对归纳推论的偏向,研究讨论了这一现象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场依存性与独立性认知方式对视动错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检验了标准的GNAT内隐联结测验范式的有效性,实验一发现,积极名词与正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与负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实验二发现,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重复呈现过的中性名词,替换标准GNAT内隐联结测验范式中的积极名词,再次进行标准的GNAT内隐联结测验,观察到了重复呈现的中性名词与正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与负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表明被试将重复呈现过的中性刺激与积极刺激联系比与消极刺激的联系更紧密.实验三发现,同样是这些中性名词,当没有被重复呈现时,在GNAT内隐联结测验中与积极形容词和消极形容词的联结的反应时之问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导致偏好的产生,使其能够起到积极刺激的作用.该研究认为,刺激的重复呈现,可能是积极情感产生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地在心理实验室里装备了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如果从60年代中期算起,在不到20年内,小型计算机已被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领域,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小型计算机除用于数据分析以外,作为一种特殊的实验设备,它在当前的心理实验中主要用来控制刺激呈现、记录和加工被试的反应。这给心理实验带来明显的变化。可以说,小型计算机的应用是现代心理实验技术的一个新的因素。由于心理物理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这种实验又需要严格控制刺激参数,所以小型计算机与心理物理实验的结合就显得格外突出。这方面的情况应当引起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4.
事件相关电位(ERPs)反映汉字与其心理模板的失匹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0名年龄为19—24岁的男性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ERP实验。当被试对特定汉字的心理模板与实际呈现的汉字不匹配时,记录到一峰潜伏期在400ms左右的负走向波——N400。在形、义因素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汉字刺激和其心理模板间音因素的匹配与否影响到N400的左右不对称程度。N400和P300部分重叠,受到非语言因素如刺激字比例和判断任务的调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相似文献   

16.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字对部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研究中,"字优效应"是单词促进字母加工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中文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汉字的部件认知中,汉字整体对局部(部件)的影响。实验刺激材料分为三种,即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真字、假字与部件字。目标部件为既能够放置于三种字符的左侧,又能放置于右侧(上部或下部)的汉字部件。实验一采用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先呈现刺激材料350ms,掩蔽后再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被试对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实验二中采用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先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再呈现刺激材料,被试对刺激材料中是否包含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与正确率。27位健康女性大学生参与本实验。结果显示:(1)不论是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还是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均显示部件字的部件认知判断速度最快。真字与假字相比,无"字优效应"。真字与部件字相比,存在着"字劣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汉字整字对汉字部件认知加工起到抑制作用;(2)两个实验任务均表现出汉字结构方式效应,即对左右结构的汉字的部件认知比上下结构的汉字更快;(3)部件的空间位置对部件识别存在影响。实验一中对下部件分辨最困难,分辨时间最长;实验二中发现对左部件的反应最快。字符结构方式效应与部件空间位置效应既存在于真字中,也存在于假字中。  相似文献   

17.
1前言词汇决定任务是字词识别研究中使用最多的实验任务之一。该任务要求被试区分真词和非词,并做出按键反应。为此,被试必须建立一个判断标准,以便在可接受的错误率下有快速的反应,而这个判断标准有可能随着刺激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刺激情景下,被试可能采用不同的反应策略,建立不同的反应标准。本研究就是要探查中文词汇决定任务是否受被试反应策略的影响。由于我们在不同非词条件下,保证呈现相同的真词,相同的呈现时间和视觉质量,井要求同样的按键反应,所以,任何观察到的对相同真调的反应时或错误率的差异都应归因于被…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是考察拖延个体对拖延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及特点。实验1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要求被试忽略刺激的语义,仅判断刺激的颜色。实验2采用修改后的点探测范式,以拖延词和中性词为线索,并操作线索和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目标刺激的位置。结果发现:高拖延的被试难以抵制拖延词的注意,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拖延词的反应时间更长; 当拖延词和目标刺激的位置一致时,在短的线索—目标时间间隔(SOA)内,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更长,但当时间间隔长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表明,高拖延行为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抵制拖延信息的注意,对拖延刺激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证明了负相容效应的存在,但目前对于负相容效应的产生是否依赖于掩蔽刺激还存在激烈的争议。实验共3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12个选自汉语情感词语系统的汉字词语为材料,在显示屏刷新率为70HZ的无掩蔽启动范式下操纵启动与目标的时间间隔,让被试对目标词语的效价做出按键反应,记录被试对目标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本研究试图基于该时间进程下负相容效应发生的关键点来研究上述争议。结果发现:(1)无掩蔽范式下也存在负相容效应;(2)刺激呈现方式不同相容效应也不同。这表明负相容效应的产生并不依赖于掩蔽的呈现,且刺激的呈现方式对该效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牟兵兵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14,46(11):1603-1612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 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 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 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 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 并对它的非情绪特征进行辨别反应。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 分别采用情绪面孔的照片、情绪性动物图片、情绪性动物示意图, 均发现了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也就是说, 当先呈现无靶子的试次再呈现有靶子的试次, 且有靶子的试次中干扰项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的刺激的效价一致时, 被试的反应要比靶子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刺激效价一致时更快。这些结果表明, 选择性注意系统可以利用以往的情绪信息引导注意的分配, 使当前注意偏离那些曾经搜索过但没有找到靶子的情绪特征, 而且这些情绪信息可能是由人脸表达的, 也可能是由于人以外的因素表达的。这些结果体现了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尤其是个体对情绪的已有经验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