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圣地五台山历来僧尼生计、寺庙修道的经济来自何处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查阅了五台山寺庙碑文记载、《清凉山志》、《1947年土改工作团的调查报告》和近年来寺庙收入状况等,初步认为五台山寺庙经济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逐步有所增加,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主要来源有以下方面: 一、尚化布施。凡朝台礼佛者布施的钱财叫尚布施,而将四方化缘带回的布施叫化布施。五台山佛教相传始于汉代,盛于北魏、隋、唐,历代都在此播下佛种,建寺弘法。元宪宗七年(1257),藏传佛教又传入此地,特别是内蒙、西藏等少数民族,崇佛弥深,年年  相似文献   

2.
当前藏传佛教寺院经济逐渐步入转型阶段,建立在封建农奴制基础上的超经济剥削已经不复存在,在佛教"布施一功德"观念的影响下,社会财富以"供养三宝"的方式大量流入寺庙,成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收入。总的来看,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近年来从无到有,实力不断增强,同时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产业化程度低、区域及城乡差异大、经营管理失之粗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譬喻作为佛教十二部经之一,其存在本身就是为了佛教的弘法度人而提供一种善巧方便。佛教比喻经典以其独特的魅力,使高度抽象思辨的佛教教义穿梭于内容雅俗共赏、情节跌宕起伏、构思奇特巧妙的诸多比喻故事当中,为佛教自身添加了不少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几则关于布施的佛教比喻故事,阐释其中所蕴含的佛教教义,分析佛教布施思想的理论根据,以及布施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晓鸿 《天风》2018,(8):20-22
世尊布施论第三-1世尊曰:如有人布施时,勿对人布施,会须遣世尊知识,然始布施,若左手布施,勿令右手觉。基督说:若有人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人前施舍,应当让基督了解,然后再开始施舍,如果左手施舍,不要让右手知道。  相似文献   

5.
按佛教教义及管理学原理,以饶益、随顺众生为特色的寺庙慈善行为,满足了社会中的个体及群体的部分需求。因此,慈善行为也就成为寺庙这一非营利组织存在乃至发展的前提。人类的需求,有的亘古不变,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有的则具备时代特征,如商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求职、职业发展需求等。当今寺庙的慈善行为以因袭传统为特质,所满足的大多是那些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需求。满足需求的手段,也以传统的财布施为主。因袭传统的慈善,或许可以维持寺庙的生存现状。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探究众生在现时代的特有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技能满足之。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12)
正本刊讯11月7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云南省佛教协会、临沧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佛教福慧袈裟布施仪式"在云南省临沧市孟定洞景佛寺举行,为临沧市200位南传佛教僧侣布施由中国  相似文献   

7.
南岳衡山,是中国著名的山岳型旅游名胜,同时也是八小佛教名山之一,拥有众多蜚声海内外的佛教寺庙。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寺庙作为人文景观成为旅游资源,其商业化饱受争议。一方面,寺院本身的院落组织、景观结构变成了人文景观的实际物质承担者;但另一方面,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升与寺院清静禅定的精神世界追求形成了矛盾。文章以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佛教寺庙布局为讨论对象,探寻寺庙景观空间布局和游线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佛教教义中包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和理论。缘起法、慈悲心、业报论、布施观和福田说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缘起法是佛教慈善理念建立的理论基石,慈悲心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主导核心,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规约,布施观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践行路径,福田说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依归。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是佛教四众弟子创建济贫救世、积德行善、利乐有情的慈善组织的理论支柱,也是佛教徒及信众完善人格、成佛得道、涅槃寂静的精神依归,更是中华慈善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佛祖言语     
问曰:今说尸罗波罗蜜当以成佛何,以故乃赞天福?答曰:佛言三事必得报果不虚:布施得大富,持戒生好处,修订得解脱。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12)
座落在巴音浩特形胜之地——营盘山上的延寿寺,已于10月初建成。这座寺庙是由本地男女信众发愿修建的。资金完全是来自信众的自愿布施和募捐。为了庄严道场、弘扬佛法、庆贺这一自力更生而建的寺庙,巴音浩特佛教会于10月18日(农历九月十九日),举行了为期3天的寺庙落成  相似文献   

11.
五代吴越国崇佛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吴越国在近百年的历史时期中,始终推行崇重佛教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佛教在吴越国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表现在:大兴寺庙宝塔;统治者礼重僧侣,与僧侣关系密切;高僧辈出,大德云集,佛事活动频繁活跃。吴越国统治者重佛,其原因,一是佛教对吴越国君王及其政治的大力支持;二是借助寺庙追荐先人,祈求神佛赐福驱邪,以利国利民;三是佛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可弥补儒学之不是。佛教对吴越国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5)
新华社拉萨三月十二日电 (记者罗布次仁)藏历新年刚进尾声,今天高原古城拉萨各大寺院开始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祈祷法会,当地官员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各寺僧尼发放了布施。祈祷法会是拉萨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每年藏历元月八日至十五日举行。今天记者来到我国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哲蚌寺,见到身着暗红色袈裟的喇嘛们,沐浴高原新春和煦的阳光,赤膊辩经。寺庙大殿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来自区内外的信教群众纷涌寺庙进行朝佛、发放布施。来自八角街的商人索白姐妹俩表示,她们向哲蚌寺的喇嘛们发放了一千二百九十  相似文献   

13.
佛教界应继续高举以戒为师的大旗,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佛教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寺庙陆续恢复重建,人才不断涌现,不少寺庙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佛教也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的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在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的“法布施”是其佛教社会福利的主要平台.法鼓山以“人间佛教”的理念为基础,以多样化的社会教育和实体化教育、僧团教育和信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法布施”体系,体现了都市佛教早期社会福利建设的若干特点:社会教育的介入性强,组织形式富有时代感、延续性和叠加性;实体化教育学术倾向明显,紧扣国际前沿,易于树立话语权威;僧团与信众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形成自下而上的独特组织结构.这些对大陆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龙泉寺佛教简史姬古龙泉寺,以寺东有一眼清澈甘冽、不竭不溢的泉水,可以砥砺刀剑,而名之曰龙泉。寺以泉名,故名龙泉寺。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10余里的车沟村东。以寺院坐落在西、北、东三面环绕的九道蜿蜒起伏的山脉阳面的山脊上,故俗名九龙岗。寺庙坐北向南,海拔...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0,(6)
本刊讯云南省佛教协会于3月12日至21日在昆明圆通寺开办首期汉传佛教开放寺庙僧尼职事培训班,学习和贯彻中国佛教协会制订的《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和《汉传佛教寺庙共住规约通则》及有关的重要文件,以搞好开放寺庙的管理工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国佛教寺庙经济现象是佛教组织形式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僧团将得道解脱作为唯一目标,将物质生活要求降到最简最低的状态。据《阿含经》及《僧祇律》等记载,僧人行止依照的"四依法"——粪扫衣、乞食、树下坐、陈弃药,可见当时佛教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7,(3)
一、根据《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第二条和第十五条的精神,本会决定设立佛教弘化基金拟并定本办法。二、佛教弘化基金旨在资助佛教界培养僧伽人材、开展佛学研究和出版佛教书刊,发展佛教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三、佛教弘化基金的来源:1.接受全国各地寺庙、佛教团体、广大佛教信徒和关心佛教文化事业人士的捐助;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五台山佛教以其传入历史悠久、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历代高僧辈出而闻名遐迩,著称世界。在佛教发展史上,五台山佛教曾出现过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三个发展高潮。隋唐时,全山寺庙多达360所,僧人1万余名。华严、天台、禅宗、律宗、净土等宗派各建道场,高僧云集,讲经传法,著述甚丰。明清时,帝王将相垂青眷恋,康熙、乾隆多次巡幸。外国高僧不断朝山拜佛,取经送宝,写下了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光辉历史。 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支持和保护,使在抗日战争和土地改革中遭受破坏的佛教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佛教僧尼由建国前的90多人,增加到582人,66处台内寺庙得到维修,法事活动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佛教协会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于八月三日至九日在佛教圣地九华山召开。与会代表就佛教界在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方面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僧人管理寺庙的经验,组织教徒为四化建设服务等有关事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目前该省已有六十六座寺庙解决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行政领导下由僧人管理寺庙的体制。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