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暑假,我们学员八人,有幸参谒了仰慕已久的陕西省道教圣地——周至县楼观台。俗话说:“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我们一来到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确实被这里的景色所迷住。但见山环水复,风光秀丽,竹木葱茏,真可谓神仙境界,洞天之冠。无愧夙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的美名。楼观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道教宫观。据《楼观本起传》所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即观之始也”。近三千年来,楼观台几经兴废,楼、台、殿、阁、塔、泉、洞、观、堂、池等,有文物古迹点五十余处,现仅存有“说经台”,“炼丹炉”、“宗圣宫”、“老子墓”、“仰天池”等遗迹遗址,都是古楼观很珍贵的文化遗产。楼观台历代屡有修葺或重建,现属国务院批准开放  相似文献   

2.
<正>一第一次探望任法玖老道长是在2014年2月27日,当天"闵智亭大师羽化十周年纪念活动"结束,道教之音付薇女士和隋玉宝先生打算去楼观台采访任老道长,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相约同去。陕西省道协会长胡诚林道长还特意安排司机开车送我们。下午2点出发,3点左右到达楼观台道院,知客丁道长接待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陕西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早在周平王四十三年(公元前七二八年),老子为关令尹喜说五千文就是在今陕西省周至县的古楼现说经台。道教庙宇称“观”,就是以楼观得名。东晋时期的楼观道,唐代的钟、吕金丹道,宋初的陈抟,南北五祖,开创全真派的王重阳、邱处机、郝大通、刘长生、马丹阳等,都曾以陕西为活动中心。大重阳万寿宫是全真“祖庭”,现存的三十一通碑石是研究全真教的瑰宝。邱祖龙门派、郝祖华山派,是以陇县龙门洞和华阴县的西岳华山得名。终南山素有“神仙窟宅”之誉。故陕西道教宫观林立,历史上出了不少有名的道教学者  相似文献   

4.
道教作为我国唯一本土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安道教历史悠久,两千五百多年前,道教始祖老子在终南山古楼观讲经传道,留下了道家思想开山之作《道德经》;八百多年前,王重阳在重阳宫修真悟道,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作为我国唯一本土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安道教历史悠久,两千五百多年前,道教始祖老子在终南山古楼观讲经传道,留下了道家思想开山之作《道德经》;八百多年前,王重阳在重阳宫修真悟道,创立了全真  相似文献   

6.
历史悠久道教祖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地处巍巍秦岭北麓的终南山古楼观说经台,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李耳)讲经传道之所,这里不仅是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美誉的中国道教祖庭,更是一处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寻根圣地。  相似文献   

7.
安岳玄妙观的道教造像精美绝伦,是盛唐道教的实物佐证,也是巴蜀道教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玄妙观的道教造像自发现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由于史书文献的失载,导致我们对这些造像的认识人言人殊。《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是记载玄妙观道教造像的唯一文字资料,解读该碑文是揭开玄妙观造像神秘面纱的关键钥匙。文章从校勘碑文入手,对碑文作出考证与释读,指出玄妙观的道教造像是依据道教黄箓斋法而造,这是认识这些道教造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据《楼观本起传》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①。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2006,(4):5-5
香港圆玄学院300000元香港道教联合会50000元福州市裴仙宫20000元广东紫云观20000元北京白云观10000元香港信善紫阙玄观10000元陕西华山道协10000元河南省道协10000元广东省道协10000元陕西周至楼观台道观10000元成都青羊宫10000元辽宁千山无量观10000元陕西西安万寿八仙宫1000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注解老子一书《道德经释义》韩文本 ,已由韩国金仙学会翻译出版。这是由崔炳柱会长和他的金仙学会与陕西省楼观台道观进行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韩国金仙学会已出版三十余本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及道教修炼方面的著作。近几年朝拜和参访楼观台及大陆道教宫观 ,为促进中韩文化交流 ,弘扬道教传统起到推动作用。任法融副会长《道德经释义》韩文本出版@嗣传  相似文献   

11.
正历来被誉为武当胜境巅峰之作的紫霄宫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体现了明代初期的风格,蕴含着中国文化和建筑工艺的深厚内涵,为研究明代初期政治和中国道教历史以及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体见证。一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成故宫后,命工部侍郎郭瑾率领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拉开了序幕。依道教"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传说,三十万工匠,历经十二年,在武当山建成宫、观、庵、堂达两万七千余间,成为名副其实的道教建筑王国——"大岳太和山"。而这连绵四十华里、九宫八观三十六岩庙七十二  相似文献   

12.
道教界在甘肃省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到了海内外道教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目前生态林程建设已初具规模,产生了一定的生态和社会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道教界除前期筹集到位的资外,目前尚需建设资金115万元。陕西省道教界在中国道协的倡议和任法融会长带领下,周至楼观台、西安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大众眼中,这或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宗教胜地探访活动。然而,对参与其中的慕道者来说,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心灵穿越、寻根访道之旅。2015年7月,"问道之旅——朝拜祖庭陕西行"活动先后在西安八仙宫、周至楼观台、户县重阳宫举行。活动由北京市道教协会主办,北京平谷龙王庙、西安八仙宫、道教之音网站承办,  相似文献   

14.
盛会纪实     
“白云名观重京畿,玉宇丹房映朝晖。”金秋九月,宏伟幽雅的北京白云观,呈现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棂星门上高悬着四只巨大的红纱宫灯。进入气势壮丽的棂星门,便见一条红底金字“热烈祝贺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的横幅标语。它告诉人们四年一届的中国道教协会应届代表会议即将在这里开幕。六日始,代表们陆续抵京。道教最早的道观——楼观台的代表,从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麓的“仙都”来了!年轻的茅山道士,头戴逍遥巾,离开了山色秀丽,令人陶醉流连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来了!云南观音寺、云峰山的两位坤道代表经过六天的  相似文献   

15.
<正>很幸运,这四十多年来,我能够一直研习道教。在剑桥时,我曾追随著名的李约瑟博士进修。而在中国,我有幸能与许多高道和老师们一起共事,并参访了从泰山到青城山等重要宫观,其中也包括问道白云观和楼观台。道教教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它很简单,却具有革命性。我们并非生存在自然之外,我们不是站在自然之外进行观察的局外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是宇宙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仙境     
道教称神仙所居的胜境。《桓真人升仙记》描绘为:“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宝盖层台,四时明媚。金壶盛不死之酒,琉璃藏延寿之丹,桃李花芳,千年一谢,云英珍结,万载圆成。”道教认为无限美妙的神仙世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远之名山洞府。仙境之说源于我国远古神话。其一,以昆仑为中心。《山海经》的《西次三经》、《海内西经》和《大荒西经》皆谓  相似文献   

17.
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在西安市所辖周至县境内,距西安约70公里。它南临秦岭与黑河,北望渭水,风景如画,素有“仙都”美誉。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不止一次亲临其境,拜谒仙迹,并深为感慨地写下《仍书楼观》诗二首:(一)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常有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丹砂久窑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闻道仙人已先过,只疑田叟是庚桑。(二)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青牛早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一据道教典籍记载,楼观的创始人尹喜是周朝时著名…  相似文献   

18.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论坛即将闭幕。在这难忘的六天里,我们见证了精彩纷呈的开幕演出,气势恢宏的万人诵经,庄严肃穆的楼观台法会,余音绕梁的道教仙乐,目不暇接的《道德经》版本展和宫观图片展,以及精彩的大会发言和两场妙语联珠的大会座谈。高人高论,为我们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丰富的内容,成就了论坛的圆满。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海峡两岸纪念老子楼观授经祈祷法会、楼观台修复奠基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大陵山祭拜老子墓及临潼明圣宫开光庆典活动在陕西西安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协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国道协副会长、陕西省道协会长任法融道长、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先生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嘉宾及国内道教界人士300多人,国家宗教局外事司司长郭伟女士一行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陕西省人大副主任陈再生、省人大秘书长岳松华同志会见了张柽先生一行。省人大陈再生副主任和省政府原副省长徐山林…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入夏以来 ,陕西省陕南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全省 30多个县、5 10多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惨重。灾情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部门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人士对灾区人民的生活与重建工作也予以急切关注 ,纷纷以各种救济形式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济世利人 ,扶危救难是我们道教界优良的传统。省道协向全省道教界发出紧急倡议 ,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全省道教界在有限的条件下向灾区人民集资捐款 5 370 0多元。其中楼观台 1万元 ,八仙宫 2万元、衣服 10 0 0件 ,华山 1万元 ,其它地区 1 37万元。6月 2 1日上午 ,陕西省宗教界向灾区人民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