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雪  郝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55-155
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对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简要描述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的具体影响,总结东正教在俄罗斯重要地位的成因,以期对俄罗斯东正教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峰 《世界宗教研究》2004,1(3):103-113
东正教从拜占廷帝国传入俄罗斯后,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适应俄罗斯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这些新特点表现为俄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俄东正教重视对圣徒、干尸和圣像的崇拜;俄东正教的排他性和不宽容;俄东正教的依附性;俄东正教的传教术等。  相似文献   

3.
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命运是俄罗斯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人们极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从俄罗斯民族心理特征、俄罗斯性格特点、俄罗斯理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极为深入的探讨,其中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遗憾和迷茫。依笔者看来,俄罗斯的命运显然并非某种神秘的天意支配下的历史演变,而是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俄罗斯各民族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由自身内在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历史轨迹。在众多因素中,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历史命运的最根本因素,而透过对东正教信仰的多方位分析,是解开俄罗斯历史之谜的钥匙。本文试就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觉醒、民族的性格形成、社会结构确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内在关系的分析,揭示出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历史命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是俄罗斯东正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重镇。中俄之间历史与现实的政治关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是哈尔滨东正教产生与演进的基础。哈尔滨东正教史,既有与中国其它地区相似的一面,又在教会产生原因、组织机构、根本任务、历史阶段、录属关系等许多方面,有着自己非常特殊的历史轨迹。对世俗政权的高度依附性、鲜明的侨民性、对哈尔滨影响的复杂性等三个方面是其主要的特征。中俄两个异质文明之间的交往,是我们理解哈尔滨东正教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东正教遭到苏维埃政府的压制。随后在三年的俄国国内战争中,大批保皇派东正教人士随落败的白军逃离海外,并于1920年正式成立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最高管理局,由此开始了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长达八十余年的分裂。而后由于出现了对教会管理权与教区自治等问题的分歧,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形成以塞尔维亚卡尔洛瓦茨为中心的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以巴黎为中心但隶属于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的西欧主教区和以纽约为中心的北美高级主教区。在苏联时期,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得以相对自由地保护和传播东正教传统文化,并且成为俄罗斯移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思想文化繁荣的"白银时代"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思想家的宗教哲学思想,特别是"神与神人类"、"神权政治和圣灵的王国"等独特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东正教在政教关系层面具有"依附性"的观点一直为国内学界所认同,甚至已经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演化为解析当代俄罗斯政治生活的重要范式之一。本文对前述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被学界泛化为解释工具的依附性政教关系,并非东正教之原初政治理念。后者缘起于拜占廷帝国,是由东正教的"出世性"价值取向所界定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尊崇世俗权威的表象之下,所彰显的是"教会-国家共同体"观念。与之相对,自彼得一世以来,俄罗斯东正教会更倾向于在行政意义上突显世俗权威的核心地位,进而使其政教关系陷入了某种依附性悖论:即教会对世俗权威的行政依附程度愈深,则对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感就愈加弱化。  相似文献   

8.
“圣徒”与“圣贤”分别是基督教与儒教传统中的重要概念,尽管两者隶属于不同的宗教文化系统,但两者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有着颇多的契合之处.本文拟从成圣的准则、受封的对象及类型、祭拜的形态、与统治者之关系、20世纪“同”亦“不同”的历史命运等几个方面考察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与我国的孔庙从祀制之异同,在二者显明的迥异之处,挖掘其相通之点,在二者相似的表象之下,探求其本质性的差异,以期凸显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的变通性、生命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王立 《法音》2004,(9):16-16
本刊讯8月25日下午,俄罗斯东正教外事局副局长马克主教一行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蘧俊忠副秘书长的热情接待。马克主教简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宗教情况。他说,俄罗斯宗教就像中国五大宗教一样,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的。传统宗教有4个,即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我们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20-30年代驻京俄罗斯馆成员在其日记、纪行和书信中留下了大量与黄寺敏珠尔四世活佛往来交谒的记述,内容涉及中外地理、科学、宗教、医学和绘画等诸多领域。俄罗斯馆成员主动晋接活佛及亲信以探听西藏情势,向其学习藏蒙语言,深入了解藏传佛教,为发展俄国东方学和统治境内蒙古民族服务,而敏珠尔四世则希望借助在京外国人了解外部世界,满足自身的求知和学术需要。从敏珠尔四世在俄国人帮助下撰写《世界广论》,到王西里摘译此书完成《西藏地理》,再到科瓦列夫斯基等人的蒙古学和佛学成就,皆对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一般人而言,“门”是家的象征,进“门”就是回家,而出“门”则意味着离家远征。如果把家放大.大到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也有“门”,“城门”、“国门”是也。  相似文献   

12.
王灵芝 《孔子研究》2019,(2):151-158
近年来,儒学研究在俄罗斯不断发展,孔子学说中的理想人格"君子"引起了当代俄罗斯汉学家的极大兴趣。一些汉学家以《论语》为底本,对"君子"进行了独特的解读。马斯洛夫从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君子"是人与神交流的媒介,是巫师;贝列罗莫夫和马尔德诺夫从传统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强调"君子"的政治责任以及对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卢基扬则从哲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君子"鲜明的哲学特质。俄罗斯汉学家多样化的解读不仅丰富了"君子"的内涵,而且为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域外视角。  相似文献   

13.
徐凤林 《世界哲学》2017,(1):131-137
"俄罗斯世界观"作为俄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基础,具有有机性、宗教性、理想性和集体主义等特点,这些特点妨碍俄国现代化。以"俄罗斯世界观"为基础的俄罗斯哲学对俄国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是不把"现代化"看作社会理想和最高价值,而只看作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立场和精神关切。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3,(7):1
5月30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在广西召开了2013年宗教界"宗教政策学习月"活动专题会,会议要求:"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宗教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集正能量,要指导宗教界结合各宗教实际,积极组织宣传学习,使十八大精神尽快进团体、进场  相似文献   

15.
<正>年初,"少林寺被上市"事件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被上市"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足见其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而其中,新闻炒作有加,不明就里居多,情况乖  相似文献   

16.
在俄罗斯民间东正教的人类学中,能够发现一条具有诺斯替主义特征的思想线索。诺斯替主义人类学具有建立在灵肉二元论基础上的人神关系、以同神为目标的人的终极使命这两大特征。在作为俄罗斯民间东正教思想背景的官方东正教中,人与神的关系是一种内在关系,人具有恢复似神性、成为受造的神的使命;而在民间东正教中,人与神的关系建立在灵肉二元论的基础上,人的心智拥有非受造的上帝形象,人的使命是恢复同神性、成为非受造的神。这种愈发鲜明的诺斯替主义特征反映出俄罗斯民间思想对于人的神性本质及其自我拯救能力的不断强调与强化。  相似文献   

17.
徐叶 《中国宗教》2021,(3):64-64
宗教活动场所属地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江苏省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主动扛起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引领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全力推动大统战格局下的宗教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尹明 《中国道教》2006,(4):63-63
2006年5月14日,四川省资阳市道教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代表大会在乐至县仙鹤观隆重举行。 出席成立大会的各级领导有:省宗教事务局杨伯明副局长,省道协唐诚青会长,市人民政府吴华副市长,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乐至县的有关领导。参会代表及信教群众约100余人参加了成立会议。  相似文献   

19.
杜威 《中国天主教》2012,(6):38-40,69
2012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第八届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出席会议,传达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蒋坚永副局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主教作了《2011-2012年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工作报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作了  相似文献   

20.
“Eros”音译为“爱若斯”或“厄洛斯”,在古希腊有两种含义:爱欲和爱神.作为“爱神”的“Eros”,是介于有知与无知之间、神与人之间的大精灵、传语者.作为“爱欲”的“Eros”,是凭借美来孕育和生殖的一种欲望,并且“爱欲”是一种原发的动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对永恒世界的不懈追求.柏拉图虽然坚持追求永恒不变的相的世界,但是他并没有忽视对感性世界的研究.相反,他认为追求美本身是在“爱欲”的冲动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柏拉图“Fros”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沟通了永恒的相的世界和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