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什么人?     
余督兵 《天风》2007,(13):18-20
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之后,才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人。当他认识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正是他生命成熟而蒙召为以色列民族领袖的时候。那么,摩西认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一、是畏罪逃难的罪犯圣经说:“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呼叫摩西,要打发他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相似文献   

2.
火蛇与铜蛇     
陈志华 《天风》2010,(2):37-37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行程中屡发怨言,招致神怒,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最为严重且为人熟知的一次可能是记载于《民数记》21章中,“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就怨精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其结果就是火蛇进入以色列营中,咬死很多人,在百姓悔改的哀求声中,  相似文献   

3.
摩西见异象     
苏志明 《天风》2013,(11):20-21
摩西不仅是以色列人的民族领袖,也是一位属灵的伟人。摩西的一生常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埃及皇宫四十年,在旷野四十年,出埃及四十年(参徒7:17—36)。其中,摩西在何烈山上看到耶和华显现的特殊经历,是摩西在旷野四十年和出埃及四十年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对摩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饷,这种经历对我们的生命也有很多启发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吕德志 《天风》2005,(11):40-41
在耶和华神的护庇下,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摆脱了在埃及长达430年的奴隶生活。出埃及已经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来到了西奈旷野,就在西奈山下安营。耶和华神在山上,为以色列民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其中有十条诫命,十条诫命反映基督教信仰中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何明 《天风》2005,(9):34-35
如何从痛苦、忧伤、悔恨、挫折中学会重新坚立信心,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功课。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不久,由于他们要过有组织的生活,但进度好像有点慢,加上数千人聚居,自然有许多争执,尤其是游牧式的生活,使得争辩斗嘴的情况日趋严重。然而更糟的是他们一向是奴隶,即使在最好的环境中他们都不够条件生存,更何况生活在一片蛮荒中!  相似文献   

6.
我是什么人     
当荣耀的神在何烈山的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并呼召他去把以色列民从埃及为奴之地领出来时,摩西的第一个反应即是“我是什么人”?摩西的这句话,却为我们道出了一个伟大真理。  相似文献   

7.
摩西的祷告     
陈永远 《天风》2002,(1):12-13
经文:出32:11-14.民12:9-13:申3:25-27 我们弟兄姊妹刚来教会,不知道怎样祷告,我们圣经里看见信心的伟人,神重用的仆人是怎样祷告的。我们今天来看摩西是怎样祷告的,就会给我们属灵的道路上有所长进。一、耶和华叫摩西领以色列民出埃及,摩西到了西奈山领受诫命,约有40昼夜。这时以色列民就以金牛犊代替了神,得罪了耶和华神。耶和华神是忌邪的,命摩西下山,要惩罚以色列民并要毁灭他们。这时摩西为以色列民祷告:“耶和华啊,你为  相似文献   

8.
玛拉与以琳     
陈志华 《天风》2010,(9):39-39
在红海大胜埃及军兵后,以色列人带着无限的崇敬,向神大唱赞歌。然而,这份空前的喜悦,转眼间就被玛拉的怨言所代替。这情绪反复之快实在令人唏嘘!圣经说:“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出15:22—23)。玛拉究竟是何地,如今无法考证,倒是其字义“苦”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以色列人在此地真实的经历。旷野本是缺水之地,连续三天不得水源,  相似文献   

9.
违约     
《天风》1998,(8)
上主对摩西说:“赶快下山,因为你从埃及领出来的人民犯罪,背弃我。他们已经偏离了我命令他们走的道路。他们用金子铸造了一头牛,向他跪拜,向他献祭。他们说,这牛是领他们出埃及的神明。” 立约的精神是在立约的双方能遵守,哪知道才过了四十昼夜,以色列人就变心了。摩西在山上接受更多法律的时候,以色列的人民以为摩西出了事,硬逼着亚伦造一个神明来带领他  相似文献   

10.
亓建强 《天风》2006,(8):20-21
以色列人脱离了埃及的统治,一路上蒙云柱火柱的引领、保守,渡过红海,脱离追兵,并亲眼看见神大能的作为,使埃及的追兵身葬海底,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神向埃及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出14:31),他们中的众妇女也因此跟从摩西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出去击鼓跳舞,歌颂耶和华(出15:20-21)。  相似文献   

11.
向前奔跑     
林志华 《天风》2009,(11):5-6
神在得救的人面前安排的常常不是安乐椅,不是美味佳肴,而是一段需要奋进的路程。正像以色列百姓,神在他们吃了逾越节羔羊之后,不是让他们去享受,去睡觉,而是安排他们赶路。摩西吩咐百姓吃的时候要“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出12:11)。因为他们吃完,就要离开埃及,奔走神引领的旷野道路。基督徒的一生是奔跑的一生,要奔跑神为我们安排的天国路程。要跑好这段灵程,我们必须有心灵的装备。我们不但要参加跑,还要跑得好,跑得快,争取当一名得胜者。跑好灵程有下面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亚伦的失职     
《天风》2020,(6)
正亚伦是摩西的哥哥,被神选召做摩西的代言人,向法老传达神的训诲和警告。借着神的权能,兄弟二人与法老唇枪舌剑,终于带领几百万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踏上了进军迦南的旅程。亚伦作为以色列民族第一位大祭司,在与外敌的争战中,奋勇向前,百战百胜,但在对内治理会众的信仰生活中,却有两次严重的失职,犯下了不能原谅的过错,以至于死在旷野而不能进迦南福地,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13.
跨越约旦河     
何介苗 《天风》2010,(6):15-16
<正>约书亚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中,何止是一只蝴蝶,他是天空中高飞的领头雁,他是群羊中干渴寻找水源的领头羊!走了四十年旷野之路的以色列人,没有一个人的鞋破损!他们来到约旦河旁,流水湍急的约旦河,横在他们的面前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以色列人只能隔岸相望迦南地!约书亚要带领以色列人跨越约旦河。按照常规,不外乎三种方法:一是"等",等到涨水  相似文献   

14.
王玉校 《天风》2002,(10):24
在《约书亚记》中,当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走出了旷野,就在神的应许之地面前,摩西离世归天,神就晓谕约书亚,要他领百姓过约旦河。约书亚曾是摩西的一位好帮手,辅佐摩西打那一次次的胜仗。在窥地的十二探子中和迦勒一起是唯一报喜讯的。约书亚从他的辅佐地位,上升为以包列民的领袖,从中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一些属灵领袖所应具备的几样素质:  相似文献   

15.
葛美华 《天风》2006,(2):42-43
今就“不要惧怕,只管站住!”为题分四个方面与兄弟姊妹共勉。一、站稳根基 1、以色列人的软弱以色列人靠着上帝的能力(上帝藉着摩西降十灾出埃及),带着上帝的应许(上帝应许以色列人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迦南)离开为奴之地埃及。当以色列人满怀喜乐,靠着上帝的带领向迦南美地行进中,上帝却任凭法老的心刚硬,目的是上帝要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让埃及人知道上帝的能力。以色列人行至红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追到以色列百姓,以色列众人面对的是前  相似文献   

16.
往前走     
范爱侍 《天风》2004,(6):38-39
以色列民因不堪埃及为奴生涯之苦,哀求耶和华神。神差遣摩西去见法老王,进行了十次的谈判、较量(出7-11章)。最后,摩西率领以色列民昂然出离埃及(出12:37),奔向神应许的美地迦南。正当以色列民初享自由幸福之际,他们来到红海之滨。但见滚滚海水,拦住去路,而掉首远望:尘埃蔽天,法老大队军兵车马,铺天盖地般追将上来,气势汹汹,使以色列民惊惶失措。处此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生死关头,神吩咐摩西、命令百姓"往前走"!(出14:15)接下去,出现了摩西举杖,把海水分开,让以色列民步行过海的神迹,以色列民获救。  相似文献   

17.
荆棘与火焰     
陈志华 《天风》2010,(6):37-37
<正>在圣经中许多属灵的伟人,往往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蒙召经历,摩西的蒙召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出3:2)耶和华就是藉着荆棘和火焰的景象,把"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的使命交给了摩西。  相似文献   

18.
出埃及记17章短短九节经文,记录了摩西、约书亚率领以色列民战胜亚玛力人的战争。虽没有描写战场的杀戮与硝烟,却记录了此次战争中以色列人获胜的“战略战术”。摩西按神的要求,把战争记下来,摩西也为此次胜利而筑坛向神感恩,并称“耶和华是我旌旗”。此次战争有何特别重要之处,神要摩西记录下来以传后世呢?谨将笔者从中得着的一  相似文献   

19.
孙美慈 《天风》2004,(6):2-3
经文:雅2:14-26 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较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得救和称义的来源和背景。因此,雅各在此注重追溯犹太人的历史根源,以色列的传统就是从亚伯拉罕开始,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呼召,且信到底,他的信心以他的行为体现出来,他的信心是没有动摇过,他被称为义。从他产生以色列民,从以色列民经过出埃及的蒙拯救,这就是最初以色列民得救与称义的来源与背景。  相似文献   

20.
以"行"体"信     
经文:雅2:14-26 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较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得救和称义的来源和背景.因此,雅各在此注重追溯犹太人的历史根源,以色列的传统就是从亚伯拉罕开始,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呼召,且信到底,他的信心以他的行为体现出来,他的信心是没有动摇过,他被称为义.从他产生以色列民,从以色列民经过出埃及的蒙拯救,这就是最初以色列民得救与称义的来源与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