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伟庆 《天风》2010,(9):18-20
基督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和谐”的宗教,在圣经中“和谐”又常被称作“和好”、“和睦”或“和平”,基督教所传的福音常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参徒10:36;弗2:17)或是“和好的道理”(参林后5:18—20),因为基督来到世界,就是要在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参弗2:14—15;赛65:17—25)建立和平,正因为如此,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9:6)。  相似文献   

2.
葛蕤 《天风》2006,(6):46-47
基督教和平的福音是一种社会的见证,这个和平福音的“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和”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徐晓鸿 《天风》2003,(7):10-11
经文:徒10:34—36,弗2:13—18 上述两段经文,提到了基督徒的使命,即:“传和平的福音”,耶稣基督福音的核心内容是“和平”,和平的标志是结束对立的战争状态,让我们尊重生命,热爱和平,为世界的安宁祈祷。 一、拆毁隔断的墙垣 以弗所书2章14节“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圣经告诉我们:人与神  相似文献   

4.
岳清华 《天风》2010,(9):24-25
被称为“和平的福音”的基督教,其圣经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承载着神人和好、人人和平、人物和谐的美好信息。因此,积极创建和谐教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符合圣经主旨。一、多角度诠释中国教会创建和谐教会的神学价值,激发信徒创建和谐教堂的信仰热情树立正确的圣经观才能建立信徒和谐健康的生命!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思想,教会的活动来自神学思想的支撑。多角度、多层面诠释圣经和谐之价值,才能增加教会在创建和谐教堂这一事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应有兴 《天风》2001,(10):4-5
经文:王下5:1-14 真基督徒肯定是一个真正得到神救赎的人,且都有“巴不得他人与我们同蒙神恩”的心愿,正如保罗所说:“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9:23)然而,有许多所谓“热心”传扬福音的弟兄姊妹,在传扬福音中,不但不能使人归主,反而事与愿违。如何有效地使他人愿意接受福音呢?乃缦蒙恩的经历(王下5:1-14),能给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中国穆斯林》2023,(1):23-25
<正>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和平”是“伊斯兰”一词的重要含义之一,与和平紧密相连的,便是和谐。伊斯兰教倡导和谐,鼓励穆斯林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此营造社会和谐。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2:208){???????????????}“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2:208)那么,穆斯林应当如何去促进社会和谐呢?  相似文献   

7.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称为天主的儿女”(玛:五,9)。 耶稣基督在他开始宣扬天国福音建立教会之时,就宣布了天主教信仰的总纲,即真福八端。“ 缔造和平……”就是这八端中的一条。真  相似文献   

8.
方思义 《天风》2006,(6):4-5
但耶稣对他们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路4:43) 经文:路4:43;可1:38 主耶稣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路4:43)可见,传扬神国的福音,是主耶稣来到地上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对话中,宗教对话无疑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著名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有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而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我国各宗教自古以来就有和谐与合作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我国各宗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宗教间业已存在的和谐与合作,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崇助 《天风》2006,(10):37
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并非保罗其它的不知道,而是对保罗来说,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是他传福音的重点。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就是除去和好的障碍(罪),使神人和好、人人和睦、人与万物和谐。十字架的福音是和好的福音。十字架“一竖”开通了神人之间的路。“一横”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十字架使人与神,人与人和好。神藉主耶稣在十字架上钉死,来作成这救赎的大工。“和谐”、“和睦”、“和好”是十字架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学诚 《法音》2012,(6):8-9
(2012年5月30日于阿斯塔纳)一、和平与和谐的意义全球化的浪潮将世界各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结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意味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开始逐渐成形。与此同时,和平与和谐的意义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可,这是因为:和平与和谐是一个基本前提。和平与和谐能够  相似文献   

12.
海外消息     
《天风》2017,(8)
<正>世基联总干事指出普世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关联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总干事奥拉夫·费斯克·维特博士(Rev,Dr Olav Fykse Tveit),2017年6月18日在瑞士教会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活动中致辞。他围绕"上帝的国在乎公义、和平及圣灵中的喜乐"(参罗14 17),指出宗教改革的核心是重新发现基督福音是爱与恩典的福音,揭示福音是拯救世人的福音。而今天教会的普世运动正是爱与恩典的运动,将教会从过去的偏见中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6,(5)
本报杭州4月16日电记者江南报道: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暨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今天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举行。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108位高僧代表主持了法会仪式,共祈世界和平。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宣读了《世界和平祈愿文》。此次论坛发表了《普陀山宣言》,并在普陀山立碑铭记。《普陀山宣言》指出,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盼,和谐更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世界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世界,从心开始。”(2006年4月17日人民日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  相似文献   

14.
论宗教间的和谐与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和谐社会与宗教宽容全球伦理的主要推动者汉斯·昆(Hans Küng)有句名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宗教间的和谐在当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各宗教间和平共存、和合共生,也就是传统意义上“和而不同”的和谐。宗教间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各宗教间有足够的宽容。因此,对各宗教间的宽容进行历史反思也许能对当前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天国作为福音的主题,在对观福音中出现不下百次之多。主耶稣基督在从加里肋亚开始其三年传教工作时,据圣史记载,首先讲的就是天国的福音,他说:“你们悔改罢!因为天国临近了。”(玛4:17)不仅如此,而且耶稣福音宣讲的主题正是天国。在山中圣训中讲到实践真福八端者时就说:“天国是他们的”(玛5:1-10);在教导我们祈祷时,他说,“我们在天的父,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愿你的国来临”(玛6:9-10);他教导  相似文献   

16.
面对谎言     
王正秀 《天风》2002,(1):44-45
福音不仅传在城市,也传到闭塞的农村,“因为神不偏待人”(罗N:11)。在福音广传的同时,异端邪说也会频频入侵。  相似文献   

17.
刘延东 《法音》2006,(5):4-5
(2006年4月13日)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来宾,朋友们:阳春时节,西子湖畔,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朋友在此相聚,就建设和谐世界进行探讨,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政协,向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世界各地的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为人类福祉、国际友好、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高僧大德,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家和”才能“万事兴”。国与国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国家的和顺兴…  相似文献   

18.
杨琳 《法音》2006,(4):3-6
作为有着深刻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的宗教,佛教将对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双和模式”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6—8)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是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且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宗教。《古兰经》说 :“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 ( 2∶2 0 8) ,又说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 ( 16∶12 5 )。伊斯兰教又是主张建设和平社会的宗教 ,她用信仰的力量号召全体信士进入和平教中 ,在信士生命的每一刻 ,在他们可能涉足的每一领域中 ,无论是思维意识 ,还是行为方式都要发挥和传播伊斯兰教的和平精神 ,这种精神给社会倾注的全是安宁、和平、友好和稳定。“伊斯兰”一词本意就是和平 ,穆斯林之间祝安词“赛俩目”之意也是和平与安宁 ,穆圣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