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正的启发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提出了试图整合这些一致性的公正理论:公正的启发理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正的启发理论的含义,如何启发等核心概念,并对启发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启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倾向,对于个体发展具有普遍影响,但是在学校情境中探索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很有限。本研究以郑州市两个区县的258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从班级生态环境的角度,探索个体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显著预测其学业成就;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分别通过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以通过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对班级公正的感知,进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多重中介路径发挥作用。个体对班级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是公正世界信念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组织不公正及其效果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外关于3种组织不公正,即分配不公、程序不公正和互动不公正研究及其效果,特别分析了组织不公正对组织的具体危害,这种危害包括隐蔽的攻击、退缩行为和公开的攻击。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学者关于分配不公平方面的研究。最后,作者指出组织不公正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即组织不公正可能本质上不同于组织公正,组织不公正研究存在操作定义狭隘和跨文化障碍,以此为基础描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组织公正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回顾了组织公正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组织公正的概念和理论发展。并从组织公正概念的整合、机会公正、第三方公正、群体公正、跨文化研究、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程序公正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序公正是组织公正的重要成分。自从Thibaut和Walker(1975)提出程序公正的概念以后,程序公正被引入了很多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程序公正的内容需要整合统一。发言权效应和尊重效应讨论了影响程序公正判断的因素,个人利益模型和团体价值模型则分析了其内在的心理机制。程序公正影响了大量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和行为,并与分配结果产生了交互作用,其内在机制也在文章中得到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影响效果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大学生奖学金评比为例,探讨了组织公正各维度影响效果的差异。以6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情境故事法(scenarios)呈现刺激,研究了奖学金评比中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班级荣誉感、班级归属感、与辅导员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公正三个维度与效果变量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影响关系:分配公正主要影响具体、以个人为参照的效果变量;程序公正主要影响与组织有关的效果变量;互动公正主要影响与上司有关的效果变量。  相似文献   

7.
王燕  龙立荣  周浩  祖伟 《心理学报》2007,39(2):335-342
以160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模拟故事(scenarios)的方法呈现刺激,研究了在职称评定中分配不公正的前提下,程序公正/不公正,互动公正/不公正对教师的退缩行为(消极怠工、拒绝帮助、离职、对校长的消极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配不公正条件下:(1)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均影响教师的消极怠工程度;(2)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均影响教师的拒绝帮助行为程度,而且交互作用显著;(3)互动公正影响教师对上司的消极态度,程序公正无显著影响;(4)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对离职意愿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考查观察者公正敏感性对不公正信息加工(注意、解释)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两个实验研究。在实验一中,让被试观看不公正影片剪辑或中性剪辑后,要求他们完成视觉探测任务,判断探测刺激是在不公正词汇还是中性词汇的左边或右边;在实验二中,让被试对一个模糊的暗含不公正意义的影片剪辑中的主角进行公正性评价。结果表明,当被试不公正概念被激活后,观察者公正敏感性高的被试比观察者公正敏感性低的被试对不公正信息的注意加工更集中和更自动,同时他们对模糊的信息解释为更不公正。  相似文献   

9.
组织公正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章先介绍了公正及公正感的概念,进而分析了组织公正感的概念。国外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可分成3个阶段,首先由Adams提出分配公平,之后Thibaut、Leventhal等提出程序公正,最后Bies等提出相互作用公正。尽管国外对组织公正感研究比较广泛,但对公正感的结构及测量方法还存在分歧,有单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和四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王怀勇 《心理科学》2020,(6):1446-1455
以往对公正氛围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源自权威的公正氛围上,而对来自同事的公正氛围关注较少。同事公正氛围是指团队成员对团队内同事之间相互对待公正性的共同知觉。本文首先对比总结界定了同事公正氛围的概念,明晰了其结构维度与测量工具,然后着重梳理评价了同事公正氛围的影响效能。未来研究应致力于:加强探讨同事公正氛围的前因变量,探讨同事公正氛围影响效能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运用纵向设计研究同事公正氛围的形成机制及影响效能,以及探索同事公正氛围研究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以公平启发理论为基础,结合不确定管理理论,采用情境实验法(实验1)和行为实验法(实验2),探讨了不确定感这一工具性动机在他人的程序公正与自我的合作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他人的程序公正会促进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出现;(2)不确定感降低了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出现;(3)不确定感中介了他人的程序公正对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浩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07,39(5):909-917
以428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德行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权威领导对领导公正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在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上,德行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在领导公正、领导解释上,仁慈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最后,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组织公正是员工对工作场所公正环境的心理感知, 研究层面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层面, 以致研究结果缺乏对群体现象的有效解释。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群体层面的公正氛围研究, 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可以发现:(1)在理论机制上, 公正氛围的形成可以通过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吸引-选择-磨合模型、公正传染概念和公正启发理论来解释; (2)在研究视角上, 主要存在维度视角、整体视角、感知来源视角、氛围属性视角和第三方视角; (3)在研究主题上, 主要涉及领导、团队和组织三方面对公正氛围的影响, 以及公正氛围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效果。未来研究可着重从多种领导行为对不同公正氛围影响的比较、其他领导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不同公正氛围对结果变量影响的比较、新视角公正氛围测量方法的尝试, 以及文化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多元化医疗公正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命伦理学面对的最大的道德困惑是公正问题,其中最为尖锐的问题是生命权利与医疗公正.公正原则在实际医疗领域运用中存在着种种误区.公正观的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包括现代医疗的必然结果,体现在医疗公正方面合理的伦理选择就在于在不同的医疗境遇中,使用不同的公正原则,从而选择现实的生命伦理学道路.  相似文献   

15.
组织公正的动态研究是在时间视角下分析组织公正的变化及其影响。根据研究中不同的时间跨度,可将该领域研究分为短期公正变化与长期公正变化研究。短期公正变化研究主要分析公正事件在日层次上的变化对组织内个体的影响。长期公正变化则分析组织内个体过往的公正经历如何影响他们当前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从自我调节资源的变化、长时社会交换、不确定管理及社会认知角度解释公正的动态影响。未来可从公正动态变化的特征、前因机制及其差异化影响机制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企业伦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旨在为改善人类生存状态而建构起三 E(Economics,Ecology,Equity)协调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公正三大目标。社会公正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作为应用伦理学学科的企业伦理学 ,首先要应用社会公正的理论和原则去阐明企业伦理和企业公正问题。以企业公正为核心价值的企业伦理 ,逻辑地包涵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对企业行为的公正要求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的必要条件。倡导以企业公正促进社会公正、环境公正的企业伦理观 ,承担起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义责任 ,是有远见的企业家为实现企业长远目标而必然作出的明智抉择  相似文献   

17.
大卫·休谟论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认为 ,公正是一种社会契约 ,是尊重个人财产权的人为美德 ;功利是道德的最后裁判者 ,也是公正规则的唯一来源与基础 ;理想的社会与政府应以落实社会公正为目标 ,反对“平等主义”的社会利益分配。休谟还认为在特殊情况下 ,维护生存权的公正高于维护财产权的公正 ,从而为“剥夺剥夺者”的正当性留下了道德空间。休谟的公正理论虽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但对于当代社会的公正论研究仍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公正世界信念:概念、测量、及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世界信念是美国心理学家Lerner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人们需要相信他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公正有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并且所得即应得。公正世界信念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对世界的可控制感,从而使人贯注于长远目标,并遵循社会规范行事。这对个体适应复杂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公正世界信念的概念、测量、及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指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与其他心理公正研究诸分支的区别和联系,借鉴内隐社会认知、内隐动机研究中的一些技术方法来研究公正世界信念,深入探索公正世界信念发挥作用的潜意识机制,可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何建华 《伦理学研究》2012,(5):42-46,58
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公平正义观,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在西方,公平正义观经历了一个由形式公正走向实质公正进而追求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的过程.借鉴西方公正观演进的逻辑,把握公平正义发展的规律,构建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公平正义实现机制,逐步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对于构建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话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瑛 《道德与文明》2002,(5):18-20,49
公正这个概念、范畴,使用范围极为宽泛,内容极为丰富,它可以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里应用;但是它本身又是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更具体的内容充实,它在任何领域里都是软弱无力的.人们对于公正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用历史的、具体的眼光对待.要弄清我们所追求的公正,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下的公正.我们所反对的不公正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下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