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乾隆初年,刘体恕、黄诚恕等人在明末刊刻的《道书全集》所收《纯阳吕真人文集》的基础上,汇辑江夏涵三宫等乩坛所出的经卷,编成32卷本《吕祖全书》。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年,邵志琳在杭州全真道士蔡来鹤等人的支持下,将32卷本《吕祖全书》增补为64卷。本文对32卷本《吕祖全书》的编纂过程和每卷经文的来历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64卷本增补的内容。尹志华,哲学博士,现为《中国道教》杂志副主编、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正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皇家拨库银三万余两,敕建宫殿,嘉靖皇帝改白岳为"齐云山",御赐观名为"玄天太素宫",并亲撰《御制齐云山玄天太素宫之碑》立于宫内。安徽省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玄天大帝的道场玄天太素宫即坐落于此。  相似文献   

3.
由江苏广陵书社编印的《中国道观志丛刊》。平装32开36册,已于1999年12月出版,每套4500元。本丛书所收宫观志主要可分两种情况:第一,记述某一宫观的专志,如《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苏州元妙观志》、《长春观志》等;第二,记述某地或某山所有宫观的专志,如《金陵玄观志》、《龙虎山志》、《茅山志》等。有的山为道教某一宗派的中心,或其本身和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多的神仙传说和遗迹,成为道教名山。因此,本丛书把《龙虎山志》、《齐云山志》、《青城指南》、《麻姑山志》等道教名山的志书,视为一山宫观的…  相似文献   

4.
现存《龙虎山志》有元明善初编、周召续编本,张国祥、张显庸续撰本和娄近垣续修本三个版本。由元本而张本、娄本,山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前后相承的编修历程。三部山志间不是简单的沿袭和增补关系,而是在体例安排和文献辑录上自有取舍,别具面目,各有其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阳明先生文录》,卷首唯载有黄绾嘉靖癸巳(1533年)一序,收有《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凡二十八卷。笔者经与传世的《阳明文录》嘉靖各本比对,发现其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范庆重刊姑苏本《文录》所据母本。该本版心所留刻工之名,亦可佐证其刊刻于姑苏。结合相关文献,可判定国图此本即闻人诠姑苏刻本,经钱德洪手自编订。该本乃钱德洪所编《阳明文录》的初刻本,弥足珍贵。一般为著录者、收藏者、研究者普遍称为"闻人诠刻本"者,当非文献所指向的嘉靖乙未闻人诠刻本,乃亦经钱德洪编订的稍晚出之别本。  相似文献   

6.
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朝以议礼受帝赏识,嘉靖十年(1531)官升至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擢升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居首辅,后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最终为严嵩所构,卒坐弃市.隆庆初,追复原官,谥文愍. 夏言一生著述颇丰,且包括诗、词、文等文体.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云:"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赐闲堂集》十卷,又《应制集》四卷,又《桂洲词》一卷."[1]卷三十二又记载:"夏言《桂洲词》一卷."[2]不仅如此,由于他曾任嘉靖朝首辅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的作品从刊刻之始就一直受到世人关注.明清时期,相较其它文体,人们对夏言词作的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相似文献   

7.
齐云山,位于皖南徽州休宁县城西15公里,与黄山相望对峙,系黄山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一个隆起部分。因为白云长从山中生出,古代又称“白岳”。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有诗云:“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说的正是黄山和白岳所在的徽州地区徽商发达时代的繁荣景象。黄山是人间仙境,齐云山则是天上人间。这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名山,在道教中又称福寿山。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它始于唐,兴于宋,全盛于明,直到清末民国,仍是香火不断。但由于遭受“文革”期间的破坏,许多道教建筑只存下遗址,道教文化的各种载体也散落民间…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9.
王卡 《中国道教》2015,(2):24-29
<正>齐云山开辟为道教名山、皇家镇岳,当始于南宋。自宋元以迄清末民国,齐云山道场大致经历了开辟、中兴、鼎盛、盛极转衰等阶段。齐云山古称白岳,又名中和山。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三十余里的齐云山镇。齐云山不仅自然风光胜冠江南,可与近在咫尺的黄山争雄并峙1。而且神灵效祉,人文荟萃。自宋代以来被称为道教名山、皇家镇岳。相传齐云山所在古新安郡,上应  相似文献   

10.
历代武当山志重视玄帝灵验故事的收录,入志玄帝灵验故事的载录方式比较灵活,有单独设卷立目者,亦有散见于其他卷目者。入志玄帝灵验故事主要围绕着玄帝修真、宫观建设、斋醮法事、像器陈设、朝山信众等几个主题展开叙述,不仅继承了道教灵验记的优良传统,还较好地体现了山志纂修者阐教、劝世、护山的编撰意图,具有浓郁的宗教情怀、鲜明的本山特色和强烈的现实精神,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和不足。正确认识和评价入志玄帝灵验故事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传统宫观山志的挖掘整理,对新修宫观山志的编纂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由分守湖广下荆南道杨素蕴修、均州知州王民皞等纂的康熙《大岳太和武当山志》二十卷是清代成书较早的一部官修山志,也是武当道教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可惜该志剞劂不久,所刻即"失于净乐之火",故流传不广,至乾隆九年(1744)分守安襄郧下荆南道王概为新修山志而访辑旧本时,也"仅得山间所藏钞本"~1。此后,该志既罕见流播,亦罕为官私书目所著录,论者多称其亡佚,每引以为憾。最近,武当文化爱好者在北京首都图书馆意外发现该志,不仅卷帙无缺,而且品相完好,洵属幸甚。为公诸同道,兹述其文献特征及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真可大师传     
真可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真可(1543—1603),字达观,晚号紫柏。祖籍句曲(今江苏句容县),父亲沈连,世居苏州吴江。真可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据说他长至五岁,尚不能言,父母十分着急。一天,一行脚僧过其家门,抚真可头顶而对其父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真可自此遂能讲话(《清凉山志》卷三《紫柏大师传》)。少年真可“性雄猛,慷慨激烈,  相似文献   

13.
李良 《中国道教》2011,(3):54-58
《穹窿山志》全书共六卷,前四卷为杂录、序记、疏引等作,后二卷为纪游览题赠之诗,从内容上讲是道教宫观方志书,另有大量山水、人物版书,是道教宫观志书中极少见的。《穹窿山志》于康熙初年付梓刻印,流传于世,为研究上真观的由来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穹窿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禅宗灯录<五灯会元>历代的刊刻情况,对<五灯会元>的版本进行了较为全面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此书历代的流传状况.  相似文献   

15.
《婴童百问》10卷,儿科著作,相传为明代鲁伯嗣撰。该书博采众家,融合已说,许多病的论治多有精见独到之处,对现代儿科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该书首序作者在不同的版本中署名有夏言、严嵩之别,根据此序题记时间"嘉靖壬寅仲冬长至日"考证当时的历史,发现这种情况与明代夏言、严嵩两大权臣倾轧互争有关。很有可能是夏言作序在前,而严嵩篡改在后。此书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许赞呈书后获准于礼部校刊,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完成,但夏言革职时尚未完工,以至严嵩有篡改之机。  相似文献   

16.
明镇澄法师所撰《清凉山志》是一部重要的五台山山志,对研究五台山佛教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清凉山志》的众多刊本中,有一个刊本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故宫博物院院藏的顺治十八年阿王老藏印本,这个本子是现存《清凉山志》中最早的印本,基本保存了镇澄旧版的原貌,对于我们整理《清凉山志》的版本源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嘉靖十五年刊刻的《甘泉先生文集》,其文字多于通行的《甘泉文集》一至二倍。甘泉为湛若水(1466~1560)号,湛若水与王阳明齐名,《明儒学案》说“先生与阳明分主教事”,他是明代哲学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学派是明代心学运动的主要派别之一。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曾从学于陈献章(白沙),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擢编修。正德中奉母丧归,庐墓三年,遂入西樵山讲学,嘉靖初入朝,升侍读,后  相似文献   

18.
清初,武当山志的编修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先后有4部官修山志问世.尽管这4部山志在修志实践和修志理论上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其价值和地位也仅次于明修山志,但相关著录却颇多疏误,有的还沿袭至今.本文指出了《四库全书总目》、《湖北通志》、《中国道观志丛刊》、《三洞拾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华山水志丛刊》等著录清修山志的常见疏误,并据相关文献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9.
诸官私书目著录历修龙虎山志,既多疏略,且诸说相互扞格。本文系统考索各家所录,参稽载籍,就各修山志的作者、内容及版本予以辨析,以期厘清历修山志的原委梗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辛冠洁、丁健生、蒙登进主编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三卷三册)、《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二卷二册)继《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三卷四册,本刊80年第7期作过介绍)出版之后,业已陆续编撰完毕,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整部评传总共八卷九册,计字三百万左右,收入哲学家一百十六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