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四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安史之乱到唐末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这段时期道教经典在朝廷科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日本僧人圆仁的日记生动地再现了武宗灭佛事件的场景,同时研究了上清派、天师道和地方民间道派的关系,突出了杜光庭在唐朝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纠正和澄清了日本学者和国内同行在白玉蟾文献、生平、入室弟子等问题上的失误,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在白玉蟾创立道教南宗问题上的学术纷争与谜团,推进了国内外道教南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盖建民教授所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作者从20世纪末涉足道教金丹派南宗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域道教研究的视阈,挖掘了大  相似文献   

3.
逸山 《中国道教》1990,(1):14-15
1989年9月6日至8日,中国道教协会召开了“道教文化研讨会”。与会成员以各地道教界学者为主,也邀请了一些教外研究道教文化的学者,共三十五人。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主任李养正在会上介绍了中国道协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中国道协的研究工作是从1961年开始的,“文革”期间中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落实,1979年中国道协恢复工作以来,研究室先后撰写、编辑、整理、出版了《中国道教史提纲》、《道教史资料汇编》、《道教知识手册》、《道教概说》、《道教仙话》、《道教养生法》、《洞天胜境》等二、三十种书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起,中国道教学研究日趋活跃,成果渐丰。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从道教史、道教哲学的角度介入道教思想史研究,使道教思想史的学科建设有所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中国道教思想史研究作为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学术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道教史的基础上,就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认为开展中国道教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三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武周之后中宗、睿宗以及玄宗时期的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佛道地位的变化分析道教在中唐发展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与儒家治世之道相抗衡的国之重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梳理了荷兰道教研究的传统。荷兰的道教研究与其殖民扩张、海上贸易的发展紧密相连,导致荷兰的道教研究跟福建和台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另外,荷兰莱顿大学乃是荷兰道教研究的摇篮,随着荷兰中国历史的讲座教授的设立、汉学院的成立和《通报》的兴办,荷兰汉学和道教研究的学术地位逐步得以确立,并成为欧洲汉学研究的重镇。正是这些硬件条件以及荷兰汉学的学术传统,使得荷兰道教研究的名家辈出。本文最后指出荷兰道教研究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各有千秋,老一辈的学者以施舟人为代表,中年学者有田海,青年学者则有葛思康等人,学术薪火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道教研究出现一个新的趋向,此即关注中国历史上地域道教的研究,注重把握道教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对此,有学者称为道教研究的"本土转向"。关于地域道教的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道教研究界都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国外方面已出版的成果有美国学者韩书瑞的《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1400——1900)》(2000),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高等研究院高万桑的《1800——1949年间北京的道士:城市道士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道教建筑意境这一研究新视野出发,以龙虎山天师府为案例,对道教建筑思想与道教思想关系新范式进行考论,揭示道教建筑本质特征。道教建筑深受道教心性、道教科仪等道教体道行法宗教实践影响;在此实践过程中,道教建筑意境主要表现为心性意境、神志意境等仙道意境;而这一仙道意境也为道教建筑本质特征,乃是道教建筑与其他传统建筑本质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曾著《山西龙山》一文,发表于《支那文化史迹》第一辑。事隔多年,张明远教授对山西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龙山道教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和专著,为深入研究唐朝道教,特别是蒙元时期的全真教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①。然而,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本文拟就龙山道教遗址的定名和开凿的时间重新进行考证。并且,对保留至今的全真教实物资料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加以阐释。一、关于龙山道教遗址的定名龙山道教遗址,常盘大定和张明远教授定名为“龙山道教石窟”。笔者认为,当复原龙山道教遗址时,应尽量沿用全真教…  相似文献   

11.
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在道教的定义、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四个方面。 (一)道教的定义问题 日本学者洼德忠教授给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古代民间信仰为基础,神仙论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谶纬、医学、占星等学说和对巫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3.
《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一书,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张泽洪是当今国内外勤于学术创作的学者,他对道教斋醮科仪、道教史之道派关系、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等领域的研究,以考证精审、思想锐利为学界所注意。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就是张泽洪学术创新的一个有益探索。该书所研究的主题是道教唱道情,道情从宋元时期开始流行于中国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说唱形式,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道教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有关道教的论文、著作等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加拿大道教研究学者主要来源于高校,对道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道教典籍、道教科仪、道教教义以及道教传播等四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加拿大道教研究领域由最初的道教典籍、道教文化研究逐步扩展到道教科仪、道教传播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从最初的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扩展到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研究人员的学科构成也由过去的历史学、宗教学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5.
道教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但是对他的研究,在宗教学研究中则是较为薄弱的。20世纪初,学术界开始对道教进行研究,但到50年代,成果寥寥。仅有少量的专著与论文而已。80年代以前,道教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太平经》和与农民起义有关的一些研究,真正开始有规模的研究,是在80年代以后,特别是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学者,并以道教研究为其特色,为当代中国的道教研究打下了基础。2000年我国道教著作出版了24本,属于研究类型的著作有10本,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弱。 唐大潮著《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6.
日本道教研究的里程碑─—日文版《道教百科辞典》简介杨宇1994年3月15日,第一部主要由日本学者编撰的《道教百科辞典》(《道教事典》平河出版社)在日本问世。这部《道教百科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凝聚了众多日本道教研究学者的心血,集中了日本道教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道童 《中国道教》2004,(3):56-56
2003年12月11日至13日,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及蓬瀛仙馆道教文化资料库,于中文大学祖尧堂内联合主办“香港及华南道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及澳门等地区的学者及道长参加。本人有幸出席此次研讨会,今特将此次研讨会的情况向大家报告,并将这次研讨会的一些特点,与大家分享。从大会的宣传资料可以知道:这次会议的讨论主题为“香港及华南道教研究”。会议的另一个目的是庆祝道教文化资料库成立四周年。就第一点而言,这次研讨会对道教研究有其开拓的一面。香港百多年来受中西文化的影响,香港道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二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唐高宗及武则天时期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梳理了当时著名道观的源流,分析了嵩山以及上清派在唐朝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的道派比较复杂,各派互相交融,如何梳理派系问题一直是横亘在学者面前的一块巨石。就道教本身的结构而言,教理、教义、仪式、组织、经典等构成道教的整个体系,学界对组织、经典、教义等研究较多,但对涉及道法这部分内容却往往语焉不详。道法是道教研究中很细微的方面,内容庞杂,对研究者而言往往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较难反映道教研究的整体意义,因此研究者也不多。从经典的角度看,现存明《道藏》中有数量不小的一批宋元道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法"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一章,着重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阐释了唐朝以前道教的历史,并深入探讨了初唐时道教与李唐政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