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祖与泰山娘娘共享"碧霞元君"称号一事,数百年来纷纭已久。周郢先生的《明崇祯朝敕封"碧霞元君"考辨——兼论泰山娘娘与妈祖信仰之关系》一文,以《颜神镇志》记载为据,认为广为流传的崇祯十三年敕封妈祖的"碧霞元君"封号,实为崇祯敕封泰山娘娘之封号。此说与学界历来观点大相径庭,甚需明辨。本文认为,《颜神镇志》之记载为可信度不高的孤证,难以成立。崇祯十三年明朝皇室敕封妈祖为"碧霞元君"之事,虽无官方记载留世,但先有宗教界"妈祖证位碧霞元君"之"道封",后有大江南北信仰实践中的广泛流布和遵奉,以及清廷官方的默认,故此事为实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清初出现的《天妃经》,称明崇祯朝曾加封妈祖为"碧霞元君"。此事屡经学者考辨,多认为出自道士假托。今以新史料佐证,崇祯帝敕封元君神号确有其事,只不过所赐封者并非妈祖,而是泰山娘娘。其事在崇祯十三年九月,所加之号为"青灵普化慈应碧霞元君"等。尔后道士为争取信众,潜将崇祯敕封泰山娘娘之号移于妈祖,遂造成后世两神名号混淆的一重公案。  相似文献   

3.
碧霞元君封号问题的再考辨——与闫化川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化川<碧霞元君封号问题的新考辨>一文依据"大宋辛酉"<东岳元君香火社碑>,认为"碧霞元君"封号于宋天禧五年(1021)前业已出现;又据明正德二年(1507)<御告文碑>,认为自本年起碧霞元君信仰正式从民间私祀成为国家认可之神.本文认为闫文这两个结论均不能成立,指出:①所谓"大宋辛酉"的<东岳元君香火社碑>纯为伪刻,不可凭据,"碧霞元君"封号绝非始于北宋;②朱明皇室与碧霞元君发生联系,远早于正德一朝,所谓"正德二年"是碧霞元君信仰转换的"标志性时间"之说亦难成立.  相似文献   

4.
泰山玉女发展成国家祭祀神灵碧霞元君,经历了"立像"、"建祠"、"赐额"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民间俗神到道教神仙,再到国家神灵的转变,成为国家"准正祀性"神灵,这其中道教的吸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宋至清代多被统治者所利用。在国家祭祀政策的大背景下,道教神仙的光环使碧霞元君有了合法外衣的保护,也因此得到国家的最终承认。道教的吸纳和国家的认同是碧霞元君信仰扩展的前提条件,而与海神天妃的相互吸收利用及自身不断显灵则又促使其信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5.
正碧霞元君是一位泰山上的女神,亦有信众称之为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或泰山奶奶。明朝人谢肇淛认为:"岱为东方,主发生之地,故祈嗣者必祷于是,而其后乃傅会为碧霞元君之神。故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而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岳不能自有其尊,而令它姓女主,俨然据其上,而奔走四方之人,其倒置亦甚矣。"~1明清以来,碧霞元君在民间的影响逐渐超  相似文献   

6.
碧霞元君信仰是泰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道教神仙中。碧霞元君威灵赫赫,庇佑九州。特别是明、清时期,正统道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受到限制,而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却达到了鼎盛,“泰山行宫”(娘娘庙)遍及全国,元君诞辰日的庙会演化为民俗节日,每年到泰山朝山进香的十方善信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种兴盛,正是道教趋向民间、趋向世俗,普及于普通民众心中的一种体现。从这种意义上讲,明清道教并非衰落,  相似文献   

7.
正泰山有上中下三庙供奉碧霞元君,上庙为极顶碧霞祠,中庙为一天门红门宫西院,下庙为灵应宫。灵应宫是上、中、下三庙中规模最大者,历史上占地面积曾达70余亩。泰山灵应宫座落在泰安市泰城西南、蒿里山东。泰山有上中下三庙供奉碧霞元君,上庙为极顶碧霞祠,中庙为一天门红门宫西院,下庙为灵应宫。灵应宫是上、中、下三庙中规模最大者,历史  相似文献   

8.
在泰山碧霞元君祠建祠99年之际,由泰安大观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敬造的泰山圣母碧霞元君金像8月25日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孔祥星接受了大观公司捐赠的圣母金像,并向大观公司董事长李祥颁发了收藏证书。金像高33厘米,全部采用高档材质,手工制作,...  相似文献   

9.
碧霞元君的封号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对其神信仰研究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碧霞元君”封号的有无、碧霞元君信仰的滥觞及其正式兴起的时间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辨,并认为明代正德二年(1507)是碧霞元君信仰正式从民间私祀成为国家认可之神的标志性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本期封面选用的是《碧霞元君图》,明代道教神仙画,现存于法国巴黎。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东岳大帝之女。道教认为元君乃应九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道教认为碧霞元君神通广大,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北方地区信仰很盛行。图中元君形像端庄大方,衣饰线条流畅,纹饰细致,色彩艳丽,不失为道教神仙画中佳品。封面说明@逸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朝廷赐额封号、祀典等级、祭祀规格三方面分别论述了妈祖在宋至清代国家祭祀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妈祖于北宋宣和五年已纳入国家祭祀体系,并进入部分地方祀典,在元、明、清三代更类属朝廷祀典群祀类。这其中,明代在永乐五年后、清代在嘉庆二十二年后均在都城建有国家性质妈祖庙宇,由中央朝廷直接举行岁时祭祀活动;历代中元代由皇帝遣使到漕运重地的祭祀活动的规格最高,甚至以高于岳渎之标准,而其他时期的朝廷祭祀活动大都以少牢祭。作为一民间神祇,妈祖在宋、元、明、清各朝国家祭祀体系中享有殊荣。  相似文献   

12.
岳睿 《中国宗教》2023,(1):74-75
<正>泰山道教音乐以曲目丰富、历史悠久著称,包括泰山地区的道教经韵和器乐曲,主要用于斋醮、祭祀等道教法事仪轨。2008年,泰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泰安市碧霞元君上下庙(碧霞祠和灵应宫)共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各地道观     
<正>碧霞元君圣诞恰逢五一万众朝礼碧霞祠5月3日,恰逢农历三月十五,为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圣诞,泰山碧霞祠内外,信众、香客和游人交织,祈祷元君保佑平安吉祥。北京东岳庙悬挂宗教活动场所标识牌民宗委主任王孝东、北京市宗教局副局长李胜勇等一同揭牌。太仓天妃宫举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7月8日,江苏省太仓市天妃宫举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暨太岁殿神像捐赠仪式。江苏省道教协会副会长薄建华、副秘书长韩晓东及来自台湾道教界的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仪式。山西太原居贤观举办2015道文化夏令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历代肖像式妈祖图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探索了历代妈祖图像的特点及变迁轨迹,同时聚焦于两个学界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针对"青圭蔽朱旒"问题的争议指出:南宋封妃之后出现的"青圭蔽朱旒"的妈祖图像,在历代妈祖图像的发展中一直延续下来,成为肖像式妈祖图像发展的主线。又如针对清代以来世界各地妈祖庙宇十分流行的凤冠冕板式妈祖图像指出:凤冠冕板式妈祖图像是"后"与"帝"的完美结合,使妈祖既保留了女性最高神的特性,又具有帝王的身份,与男性的封"帝"神祇取得同等的地位。妈祖在清代头戴冕旒的形象,实际上是妈祖具有"帝"的身份的隐喻。  相似文献   

15.
临水夫人与妈祖信仰关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水夫人与妈祖,是福建乃至海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女神。从当代信仰情况看,她们从神格、社会功能及地位影响都有较大差异,但是从历史文献及当代大量民祀情况分析,两位女神原属同一神班,妈祖即是"陈林李三夫人"中的林九娘。出于政治需要与社会功利原因,历代统治阶层对妈祖频频敕封,对临水夫人进行抑制,这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的信众对两位女神之不同的诠释,造成她们主从及神职等方面的转换,其关系十分微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讨论了妈祖生前成长为谓洲屿女巫以及殁后被民间祀奉和受朝廷重视的情形,针对海内外妈祖庙供奉制度,分析其儒释道融合的特色,指出妈祖神庙中儒释道的圣像或神像一起供奉,这种形式上同在的现象,反映出佛道二教和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在儒家主导文化的影响下都有了涵化;儒释道的融会贯通是妈祖信仰最深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妈祖频繁得到朝廷加封,妈祖信仰迎来从莆仙走向全国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朱子学说开始在福建等地大范围传播,而朱子后学基于对儒家经典的不同理解,在对待妈祖信仰的态度上,截然区分为排斥与褒崇两种态度。从一定程度上说,真德秀等朱子后学对妈祖信仰的褒崇,保证了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证明:(1)有关天妃(后)的宫(或庙)和信仰是按照朝廷的祀典建立,属于儒家系统的中国官方祀典的坛庙宗教信仰.(2)“妈祖之名”的文献最早出处,实为荷兰人达波(Olfert Dapper)编的《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访(大清)中国记(Tweede en Derde Gesandschap na het Keyserryck Taysing of China)》,据此纠正当今流行的各种误说.(3)说澳门的“Macao(或Macau)”之名是来源于对澳门人的“妈祖”名称或“妈祖阁”名称的译音,可以肯定是颠倒时代先后,牵强附会的误说.(4)否定“澳门是世界上唯一以妈祖命名城市”之说,证明马祖岛的岛名及村名至今仍为世界上真正名副其实,唯一以“马(妈)祖”命名的岛与村.(5)当今对有关神祗的正式称呼应该用其在清代正式的官称“天后”,不应该用后来出于台湾地区的民间称呼“妈祖”.  相似文献   

19.
后土信仰在民间社会影响重大,与无生老母信仰也关联甚深。后土在民间又被称为地母娘娘、后土老母等等。无生老母是明清民间信仰教派构造出来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在历史上,民间信仰教派与全真道交涉颇多,不仅传承全真道的丹道,亦传承全真道的斋醮仪式。当代一些华北全真道更是将无生老母与后土老母等十二老母的塑像置于自己的宫观内。"十二老母朝无生"神话在华北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在无生老母的传说中,有"化身"神话,以为后土老母等十二老母都是无生老母的化身。又说,信徒"要敬奉碧霞元君,始能见无生老母"。这样的神话设计,将无生老母与众多老母、娘娘等神佛系为一身。这是民间信仰"全神"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8月15日,台湾省高雄市龙凤宫道教朝圣团一行32人来泰安参观访问,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左峰、市道协负责人霍怀虚会见了朝圣团成员,并同团长———台湾省龙凤宫管理人朱鸿山先生进行了亲切会谈。高雄市龙凤宫是台湾地区唯一供奉碧霞元君的庙宇,1994年以来,该宫曾多次组团到泰安参观访问,寻根寻祖,开展道教文化交流活动。泰安市道教协会对朝圣团再次来泰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同时立足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加深相互间的信任,促进祖国统一,特邀泰山学者、专家就泰山传统文化历史和泰山在中华民族中的独特作用等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