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中的“心理贫困”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各高校对贫困生的关心仅局限在物质、经济上的资助上。但笔者认为贫困生的问题并非单纯的经济解困,贫困生因经济困难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更应该引起高校重视。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心理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与价值体系,积极引导贫困生自强不息、奋发努力,以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丽娟 《美与时代》2007,(10):133-134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验测查数据,对贫困生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特点,从学校和贫困生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1)贫困生在DSCL-90量表测量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制度改革,贫国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重视。心理测量结果显示贫困高中学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差异。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敏感、焦虑、虚荣、心理闭锁等。可通过制定贫困生帮扶政策、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贫困生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实施心理监护等对贫困高中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社会阶层心理和社会标签理论,考察了大学新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贫困生身份及抑郁情绪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在全国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调查了1042名大一新生。通过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结果发现:(1)贫困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均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而在抑郁情绪上贫困生则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大学新生的主观社会地位在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贫困生身份对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效应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和贫困生身份的调节作用对大学新生的抑郁情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欧盼 《天风》1997,(7):34-34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  相似文献   

7.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只能用自己的献血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某理工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学校贫困生心理脱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4359名贫困生进行测试分析。f结果]SCL-90、SAS和SDS三个量表的检出率分别为11.4%、10.1%和33.1%;理工大学贫困生在4个量表各因子得分中,男〈女(t值均〉2.0,P值均〈0.05),理工科专业在SAS、消极应对、恐怖和其它等项目得分〈文科专业(t值分别为-3.35**,-2.14*,-2.32*,-2.00*),广西区外生源〈区内生源(t值均〉2.0,P值均〈0.05),一般贫困和特困生差异均不显著;SCL-90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低于全国常模外,另外七个因子高于全国常模: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SAS和SDS相关显著,其中SDS与消极应对相关系数最大(r=0.603**)。[结论]理工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以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女贫困生更需要关注,高校可创新开展以心理扶贫和技能扶贫结合的资助工作,减少消极应对,引导积极应时,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严竣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96-100
目的:通过对贫困大学生采访记录的分析寻求影响贫困大学生成长的若干因素。方法:对29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对取得的访谈记录做了项目反应分析,得出了贫困生应对方式和态度的结果。结果:贫困大学生贫困的背景让他们大都有一种自卑的情绪,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有些不够自信;贫困大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的全力支持,学习压力巨大;一些贫困大学生有严重厌学情绪,但又不得不强迫自身努力学习;贫困生渴望得到关注和帮助,但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生在前途命运问题上大多感到迷茫;贫困大学生普遍具有一种错误的厌恶“有钱人”的认知倾向。结论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已经是协助贫困生成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研究聚焦中学生群体探讨其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研究1采用人格词汇学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印象包含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研究2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中学生完成相容任务(贫困生+消极词)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贫困生+积极词),研究表明:相对于积极印象,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更倾向于消极,即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持有消极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1.
一位少年给家长带来了灾难性的消息,他在幼儿时期智力迟钝,在学校里令人讨厌,现在因学业成绩低劣而被学校开除,通知上写着:“容许你继续上学对班级不利,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几年以后,他回顾他的学习问题时说:“我的智力发展是迟钝的,因此直到长大成人时才开始对空间和时间产生怀疑。当然,我能比小孩子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就这样,年青的艾伯特·爱因斯坦在被学校开除十一年后,发表了相对论,这一理论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泥浆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郊区中学。我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来到这所学校,我被这里秀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我尽快地熟悉教学过程,发疯似  相似文献   

13.
高中毕业后,我去省城一所电脑学校学习,想掌握一技之长,找份既体面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毕业后,我被推荐到学校驻广州办事处,于是,我怀揣着梦想,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开始了我的打工征程。  相似文献   

14.
百万次倒下     
正从16岁到32岁,他把最美的年纪献给了中国女子柔道队。16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284万次被摔倒,先后陪练出20多位女子柔道世界冠军。他就是前中国柔道队的男陪练刘磊磊。刘磊磊从小热爱运动,特别喜欢柔道,之后他被送往黑妹柔道学校学习,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进入柔道学校后,他心里默默地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我一定要进入国家队,有朝一日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为  相似文献   

15.
高校艺术类贫困生具有贫困生的共性,同时具有其特殊性。高校艺术类学生贫困生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其现状,针对其难点采取对应的对策,才能更加科学、全面和深入地开展高校艺术类贫困生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军校第一课     
刚进军校不久,西点就给我上了一课,对我日后的领导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军校的学生都是预备军官,因此学年之间等级非常分明,一年级新生被称为“庶民“,在学校里地位最低,平时基本上是学长们的杂役和跑腿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挫折承受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对86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研究贫困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消极挫折认知和他人支持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个性特征、积极挫折认知对应对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班上有个叫卓×的男孩,看起来比较阳光帅气,形象不错.通过同学们的投票竞选为体育委员,又被学校选为升旗手.学习上虽有困难,但好问,完成作业也挺积极的,保护弱小,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上进心.但是这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书写马虎,学习成绩也不好.脾气暴躁,班上好多同学都被他打过,有点怕他.找家长交流时,我谈到了孩子在学校容易冲动的一些情况,他爸说孩子有多动症,在原来学校里不受老师同学欢迎,还经常被班上的同学欺负.原来是这样,那作为老师,更应该给他一份关爱.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自认是一个丑女孩,所以走到哪儿都免不了被别人议论,尤其是在我所在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防御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对师范院校168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一样,都能较多地使用成熟的防御方式,表现出整体较高的成熟倾向,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2.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使用的防御方式在各年级间的差异并不显著;3.师范院校贫困生对三种防御方式的使用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成熟防御方式高于中间型防御方式,不成熟防御方式使用得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