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都市性的提出旨在表明,城市是一种特殊制度,与农村截然不同。因此,都市性与具体的和涉及人际关系的城市观念相关。为何都市性概念会受到如此重视?作者以法国圣艾蒂安市为例,提出这一假设,即都市性今后不仅涉及城市的遗产和记忆表象,也涉及生活的实践和方式。作者指出,如果更仔细地观察便会发现,反映城市社会多样性的遗产和记忆的复杂性并非新生事物,它甚至属于现代都市性的核心。作者在结论部分指出,都市性如今成为政治家、城市规划家、社会科学专家和城市体制外的,乃至另类行动者们坚决捍卫的对象。在经济和地产之外,都市性遗产化的意思就是追忆过去的"都市生活方式"。我们试图保留的不仅是城市本身,更是城市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缔造了许多繁华的商业都市,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千城一面"、城市同质化、地域文脉破碎等问题也日趋凸显。文化成为未来城市景观营造的核心价值,也是营造地区精神的重要因素。文章探讨从城市美学视域下建构一种生长性、人文性、可持续性的艺术都市景观,进而引发人城之间的有效对话,将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未来世界,铸就"城市美学",构建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使人与城市的情感与温度在艺术生活中形成。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城市都呈现出几乎相同的城市空间的天际线。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其中书报亭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家具",它以别具一格的魅力,展示着都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从城市家具的特点和楚文化形式入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分析书报亭独有的特点,将建筑空间智能化人性化设计其中,为人们未来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新的经验和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城市"的环境理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创建文化都市,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向往,人文精神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许多领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目前的室内环境概念不单单是"美化"这一个主题,还涵盖了更多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是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社区环境→建筑环境→室内环境这一串链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①.而狭义地说,是指室内空间与精神环境等方面.由此可见,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商业环境的审美原则发生了变化,商业空间不仅是购物的场所,更是体现城市精神和都市文化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正狭窄逼仄,像迷宫一样的城市空间有时会很迷人,但有时也会让人心生恐惧。很多人希望自家窗外是一片开阔的风景和向远处无限延伸的地平线,但同时,有的人却被面积比普通浴室还要小的紧凑型公寓所吸引。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在纽约和东京这样的都市里建筑空间也愈加紧缺。于是,建筑师们开始探索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城市空间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重庆近年来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热门搜索。都市片区内的一些景观场所,如洪崖洞、长江索道、穿楼轻轨等,迎来了游客接待量的剧增。重庆也被冠以"魔幻3D城市"的称号,成为新晋的"网红"城市。两江交汇处的山城重庆,拥有独特的山水地貌,依山傍水的地势营造出别致的景观场所。这些景观场所对城市的形态结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现象,与西方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前沿学派——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高度吻合。文章尝试抓住这些都市片区内景观场所的特质,并在景观都市主义的视角之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观察、总结城市与建筑的新现象,可以窥见当代文明的文化基调。因此,探讨近些年来城市建筑领域的新现象、新特征,分析了当代城市建筑物理空间、情感空间、理性空间的构建特征和城市建筑领域内的认同构建探寻,以及体现在新技术赋能现代城市建筑浪潮中的技术导向特征,并结合城市建筑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发现人文关怀、认同探寻意识和技术导向已深刻地体现在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文化基调。  相似文献   

8.
乌托邦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尤其是解放政治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形成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规范维度和尺度的重要资源。但是,在乌托邦的设计中存在不同的倾向。哈维提出的是时空结合、后现代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所谓新的"辩证乌托邦"。这里关键是重新建构地方和城市的正义与权利,如此才能形成现代和当代解放政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乌托邦和异托邦是异质思维的两种主要形式,前者代表的是可以被同化的"异",后者展示的则是无法被同化的"异"。他者在现代性进程中有其相对他性地位,在当代性中则有其绝对他性地位。福柯重点关注的是现代性批判,但当代性描述才具有实质意义。他关于乌托邦和异托邦两者之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揭示了西方文化是如何实现从现代性向当代性转型的,他性从相对他性到绝对他性、从观念性到物质性的变迁则是这一转型的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地区的人类学研究(经常被称为"都市人类学")与民族志方面的所有发现引起了非人类学家、许多专家、决策者、立法者以及公共政策负责人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来的一些出版物(帕尔多和普拉托,2012b;普拉托和帕尔多,2013)引致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自2013年以来,《都市性》(Urbanities)杂志举办了"都市人类学"论坛(2013,2014),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其中,这一现象今后将持续。即将由  相似文献   

11.
胡博 《美与时代》2014,(7):13-15
狭窄逼仄,像迷宫一样的城市空间有时会很迷人,但同时也会让人心生恐惧。很多人希望自己家窗外是一片开阔的风景和向远处无限延伸的地平线,但同时,有的人却被面积比普通浴室还要小的紧凑型公寓所吸引。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在纽约和东京这样的都市里建筑空间也愈加紧缺。于是,建筑师们开始探索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城市空间的新方式。〈br〉 许多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都明白,限制有时要比无限的可能性更能激发灵感。下面的这几座建筑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些建筑师们并没有想办法重建城市空间,而恰恰相反,他们决定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大的文章。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空间利用效率为起点,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许多解决空间拥堵问题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具体阐述前社会主义国家新富豪的豪宅之前,作者首先指出,众所周知,都市人类学在法语世界是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在法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也与对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广泛讨论有关;对都市人类学的迷恋还在于人们开始普遍关注"日常生活";"都市人类学"的称谓具有模糊性。关于前社会主义国家新富豪的研究资料相对匮乏,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者、少数民族,以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贫困罗姆人。在东欧和前苏联,新富豪的出现是个新现象。作者根据有关挥霍和模拟的理论,对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富豪,尤其是茨冈新富豪的豪华建筑的快速发展做些解释。作者主要从争取获得承认和社会上层地位的斗争以及大肆挥霍这两方面来阐述这一现象。作者最后指出,从更大的范围看,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发展的国家和国际倾向这两种倾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都市乡民”与乡土传统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周 《学海》2015,(2):59-66
"都市乡民"指进入城市生活,实现了职业非农化,但没有完成人格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进城农民。"都市乡民"群体代表了"农民终结"以后乡土传统在城市社会的复活,表现在同源、同乡、同业、同居、同俗等乡村特性。中国城市化将会在未来10-20年内进入尾声,但都市乡民群体会在未来50-100年内长期存在。我们应该思考"农民终结"之后的"都市乡民终结"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感觉派的先行者,刘呐鸥以独特的笔触表现了三十年代上海的都市生活。独立的都市风貌、摩登的都市女郎和多变的都市爱情都使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他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城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当今都市复杂现实下的生存思考。  相似文献   

15.
林晓军 《美与时代》2008,2(5):39-41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如何"看"城市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变迁与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和发展所透露出来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都市,再到后现代都市,速度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看"的转变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却使人同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最终使"为什么而看"成为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列斐伏尔对城市空间的批判与重构,为国外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列斐伏尔结合资本主义城市发展现实,从空间维度重新审视城市问题,在元哲学范式下对资本主义城市化实践作出了新阐释,为批判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主张争取城市权利,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研究路向。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境况作出的回应,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我们诊断中国城市问题提供了思考路径。当然,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思想是抽象和思辨的,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气息和乌托邦色彩,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有选择地吸收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特征对城市建设有着特殊的影响,合理地运用保持或重塑城市的区域特征,并合理地应用到城市功能区域规划中,是目前城市建筑规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认识和理解区域化差异后,有助于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城市建筑规划的合理实施,从而体现出地域鲜明的现代都市特征,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乌托邦在20世纪衰落根源于人超越性的枯萎。乌托邦产生于人超越性之中,是一种想象性对话,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展开对更高世界或真实世界的追求,它们构成了乌托邦的本质。乌托邦的产生是古希腊、希伯来文化的内在独特性构成的——人的超越性和有更高世界的存在,因此它在古希腊文化中由对神人关系的理解、灵魂不朽、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对诗的本质的洞察所奠基,在希伯来文化中则由神人关系以及存在的独特性所规定。现代社会所理解的乌托邦已非源初意义上的乌托邦,正因此雅各比为乌托邦辩护时仍未能把握其本质,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应该把握乌托邦的本质和特殊性,一旦把握了此,也就明白了乌托邦是不会消亡的。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在中西文化体系中,具有各自的特质和内涵。作为中国式乌托邦的"大同世界"与西方的"乌托邦"符号起源是不同的,一个是伦理道德化指向的"世界",一个是理性与法理构建的"城邦",由此,我们发现了四个对立的差异特质:一是政治性与宗教性;二是道德化与理念化;三是人格化与神学化;四是此在性与彼岸性。这些差异让我们对中西乌托邦思想话语体系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城市是为人与自然而建造的。文章通过对文森特·卡勒鲍特生态乌托邦的概念、类型以及设计策略等方面的梳理,将"生态乌托邦城市"这一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对未来高密度生态化垂直城市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