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文放新著《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内在机理探究》,立足于广阔的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相互交织演变的学术背景上,围绕文学理论由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的复杂情况进行了富有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的研究。他所运用的多种研究方法如知性分析、发生学、谱系学、症候分析以及辩证思维方法等,不但对于建构姚氏"文化政治学"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学界推动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为案例,从师承关系入手,阐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学术谱系的形成与发展,梳理了三代生理学家的师承和学术影响关系,分析了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学术谱系形成特点及其对中国其他院校生理学系的影响,阐述了早期生理学家的火种作用,解析这一学术谱系背后的深层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3.
象征主义绘画与印象派绘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只不过印象派是绘画"模仿自然"的最后阶段,而象征主义却是从对外部世界的"模仿"走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并对以后的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艺术从传统艺术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起点.和以往众多艺术流派不同的是,象征主义艺术起源于文学领域,并且是在文学理论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很多诗人和文艺理论家都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通常人们把福柯思想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考古学,20世纪70年代的权力谱系学,20世纪80年代的伦理学。福柯前两个时期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其80年代的思想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影响。实际上,理解福柯晚期从"权力谱系学"向"伦理学"的转折,对真正理解福柯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晚年福柯独特的权力关系的概念本身预设了某种自由的主体性概念。为了澄清这一主体性的形式到底是"客体化的主体化"还是"真正的主体化",他必然会走向伦理的转向,这一转向转而为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权力关系提供了某种全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发展中,文学理论逐步与大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其学科形态通过文学理论教材编写得以显现,并形成知识增长的基本方式.但为学科而生产教材,用教材彰显学科知识,这种做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1)使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对象分离,并加大文学理论空泛与脱离实际的感觉,造成接受困难;(2)导致文学理论学科知识板滞,难于实现理论创新.从教材建设角度考虑,应形成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分而治之的观念.针对文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思维相结合的学科特质和学习者的理论需求,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教材主要应以知识型文学理论为主;为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编写的教材主要应以方法型文学理论为主;为文艺学博士研究生编写的教材主要应以思维型文学理论为主.  相似文献   

6.
晚年福柯思想发生了一个转折,从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伦理谱系学和主体谱系学,从对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的分析转向了对古希腊罗马的自我技术的分析。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自我关切的伦理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自我认识总是服务于自我关切的目标。自我关切的伦理建立了一种主体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它拥有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认识论的客观真理观的真理概念,它也界定哲学作为一种精神操练,一种生活方式。"笛卡尔时刻"之后,古代的真理观和哲学观都被遗忘了,福柯的真理谱系学和哲学考古学则致力于恢复这种古典的真理概念和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孙慕义教授从临床医学实践到医学人文学和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学术转向,应该说是在一种特定"历史性境遇"对自身生命存在意义的自觉体悟与践行,是对生命精神内在价值认识的一种多重审视与深切透悟.自1986年转向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教学以来,孙教授融自身的生命于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长期致力于对生命伦理学思想理论与精神渊源的研究与寻踪,在科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融通中追寻和阐释生命伦理及其精神本性,以一种与"问题式"研究路径相异的、"体系"建构为主体的研究范式与思维路向为生命伦理精神的合理性和现实性确立形上基础和道德哲学根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学术品性并取得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冯平 《哲学动态》2002,2(10):6-10
一 何谓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所谓"哲学的转向"就其实质而言,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哲学研究中的某一问题被凸现为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二,是指被凸现的这一问题为思考研究其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其三,也是最深层的,是指一种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立场和方法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自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一书问世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历了一种空间转向。在整个后现代空间理论发展谱系中,詹姆逊延续与修正了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批判和鲍德里亚解构资本主义理性空间的后现代理论逻辑;哈维通过对詹姆逊"超空间"的拓展,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形式、更加灵活的资本积累方式与资本主义新一轮的"时空压缩"之间的必然联系的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肖建华 《世界哲学》2007,(4):107-112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后,哲学转向现代形态。“知识形而上学”是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逻辑主线。近代知识论企图为“知识”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现代分析哲学、诠释学虽然否定了知识论的这种妄想,但他们仍企图通过语言和诠释为知识找寻一种深层的根据;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则在知识异化形态下引发了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追问,其实质是追问知识的价值问题。这一逻辑转换召示了哲学对科学知识更全面、更合理地把握和理解,召示了哲学向时代敞开。  相似文献   

11.
宋明理学改变了帝王道统的传统观念,形成儒师圣贤传道观,反映了道统传承主体由帝王之道向圣人之道转变。通过明辨学统,树立了师道,接续了道统谱系。宋以后,师道、学统与道统传承谱系有着相当的程度重合。宋明理学认为师道使命不仅仅只是韩愈所言之传道、授业与解惑,更在于"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在长期的学术发展中,宋明理学搭建了不同的树立师道传承道统平台:一是以四书学、学术史及记文为代表的著述著作,二是以学校、书院以及讲会等为主体的教育平台,三是以孔庙、学校、书院以及祠堂为中心的祭祀平台。  相似文献   

12.
荀子所处时代,乃是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开始了"精神突破",并以此为"轴心时代"奠基,而突破的核心是从以帝王为中介的"宇宙论帝国秩序"向以圣贤为担纲者的"精神秩序"的结构性转变。在具体秩序内容上,这一转变意味着从"治出于一"("治""教"的浑沦未分)到"治出于二"("治"与"教"的分化)。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荀子提出了"圣"与"王"在新秩序结构中的不同分工。同时,先秦诸子的这种理论创构也推动了"经""史""子"的这种中国古代知识谱系的生成。方达的新著同样是在上述背景下,围绕着荀子"务于治"的问题意识,经由"经"与"子"、"圣"与"王"、"礼"与"治"、"教"与"政"等多重视域,对荀子思想展开了系统阐释,解决了现有研究中的部分难点,对推动荀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福柯认为,公元前6世纪前后,古希腊"真理"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真实的话语"本身不再具有真理性,不再与权力行使相联系,取而代之的是所谓"求知意志"。通过一系列碎片化的历史事件,福柯对"正义-真理的联结"与"知识-权力的断裂"展开分析,并最终指出正是这一双重过程使得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从此被模糊。而这一研究本身亦同时展现和逐步确立了不同于福柯此前考古学研究进路的新的"谱系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正像制造是工业社会的核心范畴一样,创新是知识社会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不能不关注创新问题.然而,我国学界目前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对创新范畴的淡漠、误解与滥用,往往把创新范畴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创造"和"发现",因而消解了创新概念作为当代社会基本范畴的深刻涵义;第二,马克思哲学是对工业社会的反思与超越,但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从生产制造转向知识创新,这就意味着,若建构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通过创新范畴研究"新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型生产方式的特点、组织和新机制,以创新范畴为蓝本重建人的存在、主体通性、交往方式、社会结构、发展动力等概念或理论,从而实现马克思哲学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跃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佛教思想研究的深化,学界的兴趣似开始从隋唐宗派转向六朝学派,府建明博士的学术专著《"性空"至"妙有"》(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成为六朝学派领域研究的又一成果。该著以"魏晋般若学流变与转向"为核心论题,就学术界长期关注的佛教"中国化"问题,通过若干关键人物及其思想的系统梳理,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论证,做出别具风格的独立解释,获得颇有个性的研究结论,展示了作者理想的知识结构和坚实的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16.
"空间转向"是一种对现代性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危机进行反思的理论动向。如果将现代性从理论上理解为时间压倒空间的优先性结构及其思想动态,那么整个后现代思潮则可视为一种"空间转向"。它的主旨乃是一种以空间优先于时间的空间化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知识学从以实体和给定性为依据的绝对知识(真理)向主张关系优先于实体的相对性知识、偶然性优先于必然性的情境化知识以及建构(生成)优先于给定的开放性知识的转换。而地方正是这种知识的落脚点,而且立足于生存经验的地方生产知识将成为哲学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以是观之,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中国梦乃是一种凝聚着地方生产智慧的创造,为这种创造提供知识学的支撑则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的要务。  相似文献   

17.
福柯后期思想发生了“伦理转向”,即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以自我风格化为旨趣的主体诗学.他从“性经验史”中去发掘古希腊的“自我文化”,由此来思考主体如何构建自身的自我伦理学问题.结合古希腊人的“自我技术”和他投入同性恋的性试验,福柯企图把人的生命存在转变成一种审美化的自我塑造活动,因而提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促成新型...  相似文献   

18.
扎戈泽博斯基主张用伦理德性来解释理智德性,即理智德性是一种深层的和持久的获得性卓越,包括产生一个特定欲求目的的典型动机和实现这个目的的可靠成功。然而,无论是在对德性进行解释方面还是在解决葛梯尔问题和价值问题方面他都遭遇了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理智德性的内在性与知识的外在性之间的矛盾。一种可行的建议就是放弃理智德性的成功要求,全面转向内在主义,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知识解释的辅助因素。总之,扎戈泽博斯基对理智卓越的追求和"真理之爱"的召唤重续了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促进了知识论与伦理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文艺学的命运与走向,是个绕不开的大问题。李衍柱先生新近推出的自选集《文学理论:思辨与对话》,就记录了他对文学的时代是否已经终结、文学研究是否已经成为过去等问题的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在这部新作中,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有理有据地回答了中国文学文艺学向何处去的宏观方向问题,而且以丰富具体的研究实践侧面回应了如何推进文艺理论创新的方法问题,字里行间蕴含着推进信息时代文艺学建设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0.
李侠 《学海》2006,(2):134-139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有影响的哲学运动的出现是很晚近的事情,文章详细梳理了自然主义与自然化认识论的历史发展与演化的轨迹,指出自然主义与自然化认识论的复兴,是科学哲学研究路线在当代发生转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