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一个有着文体自觉意识的作家,韩少功在不断地拓宽文体的边界。他在多种文本中都使用了元小说叙事策略,元叙述的应用既扩展了创作的文类,又体现了作家娴熟的叙述技巧。在《第四十三页》中,作者用反省式叙述、互文性效果以及不确定文本使小说中的元叙述策略达到高潮。韩少功用反省式叙述探讨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使小说具有了玄幻的色彩;多重叙述视角让文本具有共时性的互文效果,揭示出两层文本空间的复调特征;元叙事技巧让文本内容充满"不确定"氛围,是作家独特文学观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以大脑有问题的万泉和的视角,来讲述一段剧烈变化的充满转折的历史进程。作者试图回避政治背景,尽量表现出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却使得小说的设计味过于浓烈而使其中的日常生活叙述失去了合理性。小说中所写的农民的"病",既是实在的病痛,又是一种隐喻,后者正是作者要竭力表现的。  相似文献   

3.
将当代作家方方的小说《风景》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的叙述手法明显相似,人物性格命运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两部作品叙述结构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个文本叙述结构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带来的同与不同的悲剧呈现方式,显然,福克纳"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与方方讽刺的语言则又是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水上人家的民歌——咸水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种类和审美形式。一千多年来,文人学者不断地记载和研究珠江三角洲咸水歌,尤其到了21纪初,珠江三角洲咸水歌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和团体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保护与创新工作。在考察珠江三角洲咸水歌的研究历史的前提下,探讨珠江三角洲咸水歌审美形式的元素构成,为保护和创新发展咸水歌提供有效路径。要完整地把握原生态咸水歌的审美形态,重视对原生态咸水歌审美形式的传承、保护和振兴。同时,也要借用原生态咸水歌审美形式的构成元素,改编和创造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新创咸水歌。  相似文献   

5.
沈建 《美与时代》2006,(1):83-85
“五·四”时代现代文坛很活跃的作家王统照,以别具一格的叙述风格革新小说形式,以开创性的现代特色和开放意识进行叙事技巧上的先锋试验;王统照重创作不重因袭,让叙事结构、视角和时间等方面呈现出多样风貌;其陌生化的叙事方法,相互映衬的叙述主体和开放式的结尾使叙述行为得以完整化。  相似文献   

6.
"顽童"是儿童文学文本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其张扬的游戏精神不仅表现于外在游戏性格的形象塑造上,更以特殊的"力"的形式表达儿童内心世界对旺盛生命力、自由与快乐的追求,表达了潜隐的儿童生理和心理能量要求释放投射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秦林芳 《学海》2006,12(1):177-181
浅草-沉钟社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全面交汇的背景中进行文化抉择,并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思想.在人道主义伦理观的指导下,他们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谨严"型作品.在内容上,它们以客观化的人物与环境为中心再现重大的社会生活,并寓托了作者严肃的思考.在形式上,它们一方面着重运用第三人称无焦点叙述视角,通过叙述者的讲述和展示,保持了叙述的客观冷静品格;另一方面则以叙事为中心,以质实、细密的语言和完整、严密的结构建构起了缜密的文体,从而充分发挥了表现严肃题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一部复调式的小说。该小说中存在着超越时空、超越民族文化的大型对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小说的艺术构造方面,作为作者最根本的态度和视角的原始神话思维与现代叙述话语之间,形成了显在的艺术对话;在现代叙述话语的内部,又隐含了现代无时序叙述时间与原始时间观之间的对话;文本中采用的多文化视角又引发了各种潜文本之间的广义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唐人小说的成熟,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叙述宛转,文辞华丽”,更在于内容上有意识地从现实生活取材,讲述作者的亲身见闻及情感体验,塑造了一群具有传奇色彩的侠客形象。在唐人小说中,侠女形象有了极大丰富和发展。本文试以《莺莺传》红娘,《虬髯客传》红拂女,《红线》红线三人为线索,浅析侠女形象在唐人小说中的发展强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昆剧《景阳钟变》为代表的新编戏曲历史剧,在现代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观照下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剧作家在"记录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发掘新的创作平衡点,从而站在人性和理性的高度重新认识历史和历史剧。借用现代美学原理鉴古融今,剧作家卓越的才思娴熟地游走于史与剧之间,推陈出新,给戏曲的新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对空间形式的追求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品格。约瑟夫·弗兰克等理论家先后总结出了多种实现空间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并置"。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即是通过"众声并置"的方式来实现小说的空间化,小说的张力由此产生,给文本留下了无限阐释的空间。但是,空间化小说并没有完全消除时间的因素,而是使时间显得不重要,让其不构成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在意境的表现上讲求"虚实相生""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3.
张朝阳 《美与时代》2007,(3):110-112
戚蓼生在<〈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序言>中对曹雪芹小说美学进行了中肯评价和理论发掘,将<石头记>推上了中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美学巅峰.戚蓼生认识到了曹雪芹在小说美学方面的历史性创新,即人物性格乃至人性的多维性等问题;肯定了曹雪芹小说因"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而震撼人心的美学价值;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多向度、多维度问题;认为营最善传递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达到了"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的至高水准;达到了"淫佚贞静、悲戚欢愉"的高度融溶、浑然一体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从言情小说的读写转向耽美小说的读写,实际反映了"同人女"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不认同,以及她们面对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不一致时的焦虑。为了从原有的性别认同中突围,她们选择在耽美文本中用"受"这一男性形象取代原有的女性形象,并将女性从文本内容中心驱逐出去,以回避这一社会符号。并转而对"受"这一形象新鲜的性别气质、社会身份和社会情境内涵产生了认同,文本本身的媒介特性也在这一认同突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晏子春秋》的文体属性可谓众说纷纭,近年来,认定它为小说的观点日盛,持小说论者依据的主要是小说文体的部分特征,如具有故事性、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具有虚构成分等。这种依据并不科学,它忽视了小说作为纯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我们要判断《晏子春秋》是不是小说,关键要判断它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不是审美的。《晏子春秋》在价值取向、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非审美特征,这与标志着中国小说审美初始的《世说新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能轻易把《晏子春秋》定性为小说,它是一种具有历史具体性的特殊文体。  相似文献   

16.
本刊在1979年第6期发表了蔡俊生同志的《对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定义的置疑》(以下简称《置疑》)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对生产关系是什么?斯大林把所有制纳入生产关系是否正确?所有制形式是否权利意志形式?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否必定从物质生产关系开始?所有制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决定物质生产关系?等等,提出了不同看法。为了深入研究和讨论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现将来稿中的主要不同意见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琼  蒋述卓 《学海》2006,(5):167-171
中国当代先锋作家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时间观,他们通过控制“叙事节奏”,使叙事进程变得缓慢;通过独特的“叙述时序”,表现现代世界的无序,及生活的不完整和不确定;通过“重复叙事”使叙述充满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新生代华裔作家陈团英的《夕雾花园》,立足于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冲突的社会现状,包含了作者对文学与文化、历史与当下的思考。因作者独特的文化经历和马来西亚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跨文化色彩。《夕雾花园》中表现出典型的跨文化书写,通过研究小说的跨文化书写,理出文本中多样的文化类型及其在文本中的建构方式,探索跨文化书写对于文本、文学和文化的意义价值,即跨文化书写不仅扩展了文学的书写空间,还能在汲取历史、批判当下的同时,守望文化的未来,成为推动世界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特别响,非常近》是一部反映"9.11"事件后纽约民众如何深受心理创伤的折磨并努力走出阴影的小说,作者乔纳森·萨弗兰·弗尔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在文本中加入照片、符号、图形、留白等语言以外的媒介;与此同时,人物的叙述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20.
莫奈顶着印象主义的劣名,踉跄闯入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历史,从画坛逆子到时代宠儿,在历史的洗礼中成就其艺术理想。他用色彩表现色彩,用光影叙述存在,将腐朽的古典学院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画派驱逐出场,构筑起一种体现平民审美情趣、彰显艺术民主的审美理想及表现手法。在莫奈的历史履历中可以看到历史养育艺术的用心,也会发现艺术回馈历史的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