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内部动机量表、外部动机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对北京和天津地区的144名科技创新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了科技创新者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创新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均可正向预测创新行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科技创新领域中创新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边玉芳 《心理科学》2006,29(5):1275-1277,1253
自我效能感的一般与特殊问题直接关系到对自我效能感本质的理解,是自我效能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运用自编和他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各层次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领域各层次的行为表现间的关联进行了考察,试图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般的还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研究结果发现:各种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预测作用;越特殊的自我效能对相应学习领域影响越大。这既说明针对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对具体行为有更大的预测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般学习自我效能的存在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与行为(Bandura,1977)。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1999年底),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的文献超过4000条。可见,自我效能感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逐渐关注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变革的频繁,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对工作或职业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本文将对工业和组织行为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作一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4.
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写作自我效能感研究是近些年来学科教学心理的一个新兴领域 ,国内尚无人涉及。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外写作自我效能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状况 ,并认为在加强策略教学的同时合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是未来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此基础上 ,简要指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深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1.问题的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1]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后,自我效能感也便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后,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及其同事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之一。学业自我效能感,又称学业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身应付特定  相似文献   

6.
工作场所中员工创新的内驱力: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在创新领域具体运用后,发展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创造成功的信念。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领域。随着员工创新在组织创新中地位提升, 研究者发现, 对创新成功所抱有的信念是支撑员工将创新行为实施到底的重要内在力量,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开始向组织领域拓展。文章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了影响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领导支持、工作的复杂度等;提炼了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新的关系, 说明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无论是作为员工创新心理的一个维度, 还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个体创新机制中起中介或者调节作用, 均与员工创新紧密相关; 最后, 提出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探索社会认知理论等理论考察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职业探索量表、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求职行为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探索会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2)求职自我效能感中介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3)情绪调节这一变量调节了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此,职业探索会通过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情绪调节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人际压力量表》和《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问卷》对91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人际自我效能感、社交适应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同伴压力、家庭环境压力与社交适应行为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25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问卷调查,探讨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创新行为的影响;遵从权威对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遵从权威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李凌 《心理科学》2001,24(5):618-619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和评估是自我效能感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意义和结构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确定自我效能感同其它关联因素(如成就表现)间的关系奠定基础。现有研究对自我效能感的评估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以Bandura为代表的领域特殊性自我效能感测量,另一种则从一般个性水平上考察自我效能感。本文拟就这两种主要评估取向及有关问题作一概述,为相关研究中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和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付  张丽华 《心理学报》2012,44(10):1383-1401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国内十三家大型企业集团75个工作团队共334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探讨了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有倒U形的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调节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越高,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倒U形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学生自我担当对其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测查了836名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期自豪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意愿。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担当不仅能直接促进亲社会行为意愿,还能通过自我效能感经预期自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意愿,但自我效能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发现为通过责任感激发和道德情绪培养来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此外,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中,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在功能上相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266名中小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表面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负相关,与深层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与成就型学习动机无显着相关;(2)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成功归因的内控分数成正比,但与失败归因的关系不大;(3)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显着正相关关系;(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自我表征理论并立足于中国文化情境,本研究探讨了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传统性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跨层次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教练型领导可以有效预测员工的创新行为;(2)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教练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个体传统性不仅正向调节教练型领导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教练型领导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影响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打开教练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的变革与创新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9名师范生进行施测,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目标定向、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存在显著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师范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471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报告法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开放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后,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2)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可以通过创意自我效能感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3)开放性人格能够调节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个体开放性人格水平越高,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越强。研究表明,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可能是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关联的重要机制,改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提高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水平,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最要好同伴吸烟、青少年个性特征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重点中学的10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被试自我报告他们和最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结果表明:(1)吸烟和不吸烟的青少年在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不吸烟青少年相比,吸烟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遵从动机和更低的自我效能感;(2)青少年的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与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间存在显著关系.遵从动机高、自我效能感低的青少年,其最要好同伴吸烟率要显著地高于遵从动机低、自我效能感高的青少年;(3)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4)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既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感、遵从动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作用要大于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如何,目前研究存在较大分歧。为明确二者关系,探究分歧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44项研究(46个独立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中等显著正相关(r=0.27, 95%CI=[0.21, 0.33]);二者的相关强度受文化背景和被试健康状况的调节,但不受性别、自我效能感测量指标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测量指标的影响。结果初步澄清了健康信念模型、信息搜寻综合模型和风险感知态度框架的争论,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往往也会越频繁。研究启示政府和健康医疗从业者可以通过开展网络使用技能培训等干预方式提升公众自我效能感水平,间接促进公众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