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情"一词是中国社会一种极其普遍的概念,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交往方式,因此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人情含义的演变、人情产生的原因、人情的特点以及人情的运作法则等方面回顾过去人们对于中国本土化人情所做的研究,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本土现象,加深对中国人社会行为方式的了解,把握中国人人际交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人情是一个"通俗化了的流行观念"。在中国,有关人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情涵义的探讨,二是有关人情法则的界定。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人情"内涵的衍变,并指出了它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危害社会公正、法治的不良现象。为考察中国文化中的人情对腐败意图的影响,通过两轮问卷向1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人情不是单一整体,而是包含情感、资源、规范三个维度的复杂构念;(2)人情中的资源维度显著正向影响腐败意图,并且这一过程不受道德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为建立一个清廉、和谐的社会,人情中的不良成分,如利用人情资源获得优先对待必须被避免。  相似文献   

4.
杨艳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214-214
以云南省某家庭举行的订婚仪式为例,调查分析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中的仪式性人情往来及其呈现的性别规则。调查发现,男性在仪式性人情往来中是对外的,而女性是对内的;男女两性存在着“沙发-厨房”的严格的两性分工;虽然女性对家庭收入拥有接收权,但是也没能掩盖其在仪式性人情往来中扮演着配角,总体上附属于男性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5.
你家的门锁坏了,邻人拿着扳手钳子来帮你修理,这是一份人情;你做饭时没油了没盐了,去邻家借,这也是一份人情。办公室里的同事在业务上给你指点、帮助,这是一份人情;你结婚生子时他们给你凑份子贺喜,这也是一份人情。  相似文献   

6.
宋喆  宋开之 《学海》2006,(6):135-139
中国文化中的自我设计,是建立在人情主义基础之上的。这不仅因为中国文化具有着浓厚的人情主义味道,还在于人情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影响着自我设计和认同。这种自我设计也是对个体伦理道德关系及等级秩序的构造和确认,从而使个体成为自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关系不是法权性的,而是人与人的情感倾向和好恶对应的人情主义关系,从而也构成“己群”的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本土化元素人情、主题及关系类型在人际信任中的作用,对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人情对信任行为有积极预测作用;人情与人际信任间的正性关系主要出现在熟人间,且受到主题的影响。可见,人际信任与人情、主题、关系类型及其交互作用有关。此结果对理解本土文化在人际信任中的作用以及跨文化交往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和国外对于人情以及礼物交换的研究出发,探讨礼物或者人情对于社会的意义。在农村的人情消费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中国几十年来人情消费从情感性到工具性的转化,以及人情消费对于人的异化作用和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最后尝试提出人情消费"新形式",反思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微 《天风》2005,(8):39-39
《天风》编辑部的同工:我们村农历五月二十是传统古庙会,教堂在戏场附近,村干部多次与教会长老交涉,让教会解决演员食宿场所问题。曾在五年前的一次庙会上,教会内打地铺睡了许多演员,遇上主日礼拜,弟兄姊妹议论纷纷,说教堂是圣洁的殿堂,绝不能沾染世俗的污秽,许多人因此不来我堂礼拜。有人说,基督教是用行为实践爱的宗教,应该顺服执政掌权的,在建教堂批地基时,村支书帮了我们的忙,应还一个人情,出于神的爱心更应该接待。今天就此事,请你们从百忙之中详细解答。山西吴识  相似文献   

10.
“人情”伦理与市场经济秩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一个重视“人情”的国度,对普通中国人而言,如何处理好“人情”关系是日常交往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建立在“人情”关系基础上的“人情”伦理,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伦理文化的特质。由于复杂的“人情”伦理关系网络的存在,在今日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有一项谓之“人之常情的消费”,即“人情消费”。这种消费原本是寻常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礼仪消费。过去这种消费往往不究形式,不以消费价值多寡论亲疏,礼到意到,情在意中,一片书签,一页贺卡,一方丝绢,一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危害社会公正、法治的不良现象。为考察中国文化中的人情对腐败意图的影响,通过两轮问卷向1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人情不是单一整体,而是包含情感、资源、规范三个维度的复杂构念;(2)人情中的资源维度显著正向影响腐败意图,并且这一过程不受道德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为建立一个清廉、和谐的社会,人情中的不良成分,如利用人情资源获得优先对待必须被避免。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热情,讲究"哗啦"一下子一拥而上。比如吃饭结账,一伙人会为争着埋单而在那里撕扯,比如谁家有急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登时就会聚拢过去七嘴八舌出主意。几千年的历史,差不多是人情交织的历史。好多事成在人情上,也坏在人情上;温暖在人情上,也扭曲在人情上。好人情是一笔沉重的欠账。皇上欠太监的,太监专了权;君子欠强盗的,君子成了强盗;权力欠利益的,律令进入暗箱。在人情泛滥的社会里,最先沦陷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的人论具有变常统一的特点,这与其历史观和道理论保持了理论上的一致性。韩非子将人性与人情分开考虑,认为人性自为自利,趋利避害,而且永恒不变;人情则会随着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人情作为人外显的行为表现,受到内在动机即自利之人性以及理智之心的计算选择两个方面的制约。性与情在理论上是可分的,实质上是不可分的,并统一于人这一整体之中。既然人性不变而人情可变,韩非子就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环境与规范上,试图借助法治的实施来引导与形塑人情,使之符合道德理想与社会正义。性情的变常统一还体现在韩非子对圣人和普通人性情的论述上。从韩非子对人之阴暗面的揭露来看,他对现实人情抱着悲观的态度;但从他的圣人观念与治世理想来看,他对人终究还是抱有乐观态度。这一点与儒家诸子类似,仅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由此乐观之态度和理想主义,韩非子选择了精英主义和强权政府的政治模式,对掌握最高权力的圣人并未认真地在制度上预为设防。中国古代对人的普遍乐观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规范缺失和监督不力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进入现代法治社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人情     
正你可以不懂艺术,因为你不是搞艺术的;你可以不懂生意,因为你不是商人;你可以不懂你不想懂的,因为你不感兴趣。但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不懂人情。广义来说,人情是指人的感情表现,人的常情、世情、情谊、情面等。而一般人们所说的人情,主要是指人的交情、应酬、礼尚往来等人的感情,即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两个情境决策的实验考察人情压力对决策的影响。实验1用定势启动的方法对人情压力进行启动,结果发现,启动组与控制组被试在决策结果上并未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2通过控制人际亲疏程度并给予反馈信息使被试产生高、中、低不同人情压力程度,结果发现不同人情压力下被试的决策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发现了人情压力下不同性别被试存在决策差异。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并未以实证的手段发现人情压力对于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秋锦  张帆钟年 《心理科学》2021,44(6):1461-1468
本文基于以往理论,提炼出人际交往中影响信任的两大因素:关系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通过两个情景启动实验尝试探索亲疏关系、可信赖特质(能力、善意和诚信)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亲疏关系除了可以直接预测人际信任之外,还可以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可信赖特质产生间接影响。此外,个体的人情取向可以分别调节亲疏关系对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的效应和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影响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并且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关系网中的熟人。本研究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人际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礼节与人情问题,在中国乃至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是一件牵动千家万户、覆盖各个阶层的事情。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正是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才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也才凸显出人的高贵与尊严。所以儒家强调"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儒家为什么这样重视"礼"呢?这是因为儒家认为"礼"是一种组织社会、治理国家的理想形式,它能够"经国家、  相似文献   

19.
何萌 《美与时代》2014,(11):65-66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农村人情消费的巨大变迁,农村墙体宴席广告在农村兴盛起来。如今农村墙体宴席广告的兴盛也出现了问题:一则助长农村人情消费的异化,二则缺乏农村墙体广告和办酒管理的规定和标准。要使农村墙体宴席广告及其办酒能够理性发展,除了政府适时从政策层面规范外,还须采取有效舆论引导村民转变消费观念,合理进行人情消费。  相似文献   

20.
人情大过天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耿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奉承。因此,每次府试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七十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面试。主考官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联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