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发表的《警惕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巫术化》一文,是本刊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组织的关于“熊良山现象”讨论的记录。熊良山现象的本质,是以非科学的随意手段,达到宣扬巫术迷信的目的。和风行中国二十多年、于不久前才刚刚消退的特异功能热,只是借助的对象不同而已。特异功能热主要是借助自然科学,熊良山现象则主要是借助传统文化。巫术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最低级的有神论形态。其特点是相信有一种可以供人支配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并要靠这种力量改变自然界和社会的现实状况。这样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是不存在的,巫术的遭到摈弃也是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2.
以活人扮演先祖或死者神灵并代其接受祭祀的尸祭本属于宗教范畴,但是,古代宗教往往是与巫术混合在一起并利用巫术增强信仰。本文运用人类学巫术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仪式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包含着形象模拟巫术与接触巫术,具有巫术思维和巫术要素及手段,甚至还直接影响了其后在民间依然流传的巫术活动。  相似文献   

3.
从医学看巫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是巫术、宗教、科学三者联系最多的门类,巫术在我国-始终盛行。近20年有所抬头 ,其原因非常复杂。区别巫术与宗教、巫术与科学,是减少巫术危害最基本的方法。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4.
巫术的心理学分析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巫术做了心理学的分析和批判,找出了巫术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为在剔除巫术中糟粕的同时,对其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从心理学进行剖析和揭示,反过来也可能充实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指出对巫术只有采用这种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批判才是真正有效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5.
巫师巫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一大批信徒。所以,几千年来,一直流传不衰。即使在文明科学的现代,巫术仍有它的市场。如何看待这种复杂而神奇的现象呢?生活在14世纪的方孝孺,已清楚地认识到巫术妄。并勇敢的揭露了巫术之妄。初三语文课本第  相似文献   

6.
道教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咒术倾向的宗教,对我国工匠建房巫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种情形是道教神仙直接或间接地对工匠建房巫术系统的形成产生增益作用;第二种情形是在道教的影响下,建房工匠祖师鲁班最终演变成道教散仙,并成为建房巫术仪式中祭祀的主神。从神仙信仰来看道教对工匠建房巫术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道教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倾向,也可以验证巫术与道教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医学和壮族的巫术、巫师、巫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最初壮族医学起源于壮族巫术,最早的壮族巫医则产生于壮族巫师之中,并由巫医发展为民间医生。后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壮族医学才从巫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的产生和发展,是壮族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跨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女巫是巫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巫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方面。对百年来国内外女巫研究现状作一个全面地介绍,对国内巫术研究者当有极大的补益。  相似文献   

9.
王进 《孔子研究》2015,(3):28-35
儒家礼教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在于效法天地自然和尊重人情现实,强调圣凡区别等社会常识。在此思想指导下,儒家构建了包括"男女授受不亲"在内的人伦规范以防止人堕落为禽兽、人类社会堕落为禽兽世界。现代思想对儒家礼教的批判忽略了儒家礼教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以思想上的虚构和想象的图景来代替常识,不但不得要领,并且也有使人类堕落为禽兽世界的危险。只要天地自然和人情现实不发生改变,圣凡区别永远存在,那么儒家礼教精神也就具有永恒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江南先民的身体呈现起初聚焦于身体的力量与性感特征,并不夹杂宗教意识,后来随着人的物种意识的觉醒,江南先民开始在巫术“交感”思维支配下谋划通过身体装饰完成身体补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多种以人的身体为中心的宗教意味浓厚的图腾幻象。这些图腾幻象与其载体相结合,表现了生命轮回与灵魂飞升的观念,体现了对易朽身体的宗教超越。“自然生殖——交感装饰——图腾幻象——灵魂飞升”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原始身体意识与宗教意识的渊源关系,也体现出江南新石器文化的地域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巫术与邪教关系的宗教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现代宗教社会学理论,分析了高级宗教与巫术的严格区别,点明了中国传统宗教已属于高级宗教,但其中含有的巫术影响尚未祛尽的实际情形,强调主要是巫术及与之相联的民俗传统信仰对现代化建设有重大阻碍,呼吁应十分重视化传统的阻力为动力。进而,分析了中国式邪教与巫术的内在联系,指出由巫题活动向会道门组织及邪教蜕化的具体途径,并从中概括出巫术与邪教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其中的主要特征,根据当代被邪教迷惑者的主观原因与邪教所采用的手法分析,强调只有理性才是破邪的利器,只有明确区分巫术与经验技术、高级宗教与巫术、个人体验和普遍经验等,才能切实提高对邪教的辨识能力,从根本上破邪。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文言小说中的虎故事的形成和传播,与故事发生地的动物崇拜有密切关系,故事的要件也遵循巫术思维的基本原则。虎在人形与兽形之间的自由幻化、人性与兽性的双重性格特质,是以原始宗教动物崇拜“人虎同体”思维为基础的;以毛发、爪甲、衣物、鲜血等制作替罪物的观念,也是巫术的主要特点。虎故事的形成有一个民间传播的基础,从而也烙上了民间文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两河流域医学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们冒犯神灵或道德禁忌引起的,或是某种恶魔或精灵加害的结果,对此常常采用巫术方法治疗。巫师在治病的时候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并念诵咒语,咒语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状、治病的药方以及巫术实施的步骤。医疗巫术本质上是感应巫术,接近于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巫师操作巫术借助象征进行治疗,正是象征的效力保证了幻想与行动的协调和同步发展,从而取得预想的效果。古代两河流域医疗巫术并不排斥科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物学知识在帮助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神怪形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兵 《美与时代》2005,(3):31-32
在人类社会初期阶段,巫术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是表达愿望的主要手段.早期人类在巫术中利用了声音、符号、动作、图形来虚拟所希求事物的状态以实现目的,这看似愚昧、荒谬的行为方式反映了早期人类特定的思想方式和观念,是古代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特定方式.这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巫术活动,由于地域、种族的差异,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巫术活动忠实于对原型的再现,虽然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取舍,但都机械地再现了所诉求事物的原型.巫术调动了几乎所有可利用的手段,音乐、舞蹈、形象来进行仪式活动,这些手段表现出强烈的象征与暗示意义,成为每次活动必须的道具,人类依赖这些道具完成巫术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文本解读为依据,从人物形象、主题和情节的角度,讨论了早期神仙传记《列仙传》、《神仙传》中"升仙故事"与古代信仰、巫术和仪式的关系。作者认为,这类"升仙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形象、精神气质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皆来自于古代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的特殊职业及其在巫术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同时,"升仙故事"在表达人-仙交流和演变的主题时,以系统性的天象、物质和动物作为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的运用也可以直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信仰和巫术并表现在古代神话的原型之中;另外,早期神仙传记的"升仙情节"中的具体场景、死亡-成仙观念、特性化的情感和气氛等因素也受到了中国古代信仰和相关的巫术-仪式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禽之辨"的问题标示着儒家对人的独特理解.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很幽微,不易区别也.此幽微难辨处即在于,虽然较之禽兽,人的情感直觉中具有"是非之心"的价值自觉反思力,但一个现实中的人是否真的拥有对此价值自觉能力的自觉,是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非沦于禽兽,则是有待于"由仁义行"的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7.
甲:有些科学家说,科学是由巫术中孕育出来的,您有何看法. 乙:我完全同意.我还要说巫术是一切科学的母体,在人类文明史上巫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正古往今来,有不少寓意深长的尊老敬老咏老联,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思。这联寓意是,禽兽都有"孝敬""报恩"的本能,人若不孝敬、报恩老人,则连禽兽也不如。读之品之,怎能不受到启  相似文献   

19.
巫术与艺术的界限问题在国外学术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鸣。艺术考古学受到考古材料的制约,难以准确复原史前艺术发生的真实图景。文化人类学家对艺术特质的描述往往被对巫术特质的描述所遮蔽,即使列维-斯特劳斯对二者的区分也有很多晦暗之处。艺术哲学则主张,原始仪式具有审美和巫术等多重功能,艺术是从混融的仪式中分离出来的。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暴露了人类认识论上的局限性,所以晚近的学者对此问题采取了规避或迂回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人类早期的象征思维与古代的巫术——仪式和神话等宗教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的象征思维源自于古代的原始信仰,并且通过巫术-仪式以及神话等方式表现出来。其中,"综合性"是指古代的仪式和神话在表现原始信仰和象征思维的过程中系统地运用语言、舞蹈、音乐、造型和色彩等因素的特征;"情感性"则是指古代的巫术-仪式中的特定事物和行为以及神话因素皆是以"象征地"展现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为主要目标;仪式-神话的"奇异性"来自于原始思维和信仰的基本属性,同时,也与早期人类以"有形"来展示"无形"的象征思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