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境界     
有人问我,什么是境界?我说,有车,却走路上班,这是境界;有别墅,却住出租房,这是境界;有钱,却不花钱,把钱都捐了,这是境界;有名,却抛开喧嚣和名利,偏要躲起来,这是境界。家有吃不完的美味珍馐,却只吃粗茶淡饭;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却穿着粗麻布衣,面对享受不尽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却毫不动心,这就是境界啊!  相似文献   

2.
有句俗话:人活一口气。意思是说人活着都靠这口气,有了这口气在阳间,咽了这口气就要下黄泉。人没有气不行,但是这气一旦多了也不是好事,如果憋在心里也会出问题的,所以心中有气就要发泄出来。说实话,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气的?但生出来的气却是有害气体。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  相似文献   

3.
正一天,我遇到一位老者,在谈到人生时,老人不说话,只是用棍子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说这就是他的一生;而后又用棍子在地上画了另一条线,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不解。老人说,人的生命再长也就如这一段线,再短也还是如这一段线,有开头有起点,终归也是要有尽头有终点的,只不过有的长有的短罢了。老人又说,每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拈花一笑     
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这很有点禅意。人活在天地之间,有人赞颂,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有晴就有阴,有阳光灿烂,就必然有阴雨连绵。这道理可能人人都懂,但真正做到如齐老那两笑,可不容易。别人奖赞,自然高兴,谁不  相似文献   

5.
陈孝浪 《天风》2007,(2):14-16
人生在世犹如天上的月亮,有时候阴天看不见,有时候晴天看得很清楚,有时候缺,有时候圆。人生也是如此,有时有欢乐,有时有悲伤,有时有团圆,有时有离别,这是难免的,很自然的事情——以上三处经文,第一处提到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只是谦卑的人,才能够明白其中的美意。第二处经文告诉我们患难原是神的美意。第三处经文告诉我们: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由这三处经文可知,每一个基督徒遇到事情应该冷静对待,要透过事情看到神的美意,这是很重要的。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诗人,他有一句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他自己人生的经  相似文献   

6.
丁光训主教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已经有了50年的历史。这是三自摸索前进的50年。50年是一段不短的里程。在我们以感谢的心怀回顾这50年的时候,为了较清楚地看见运动的全貌,我们很自然地会把这50年分成若干阶段。我相信大家会有不同的方式来把这50年分成若干阶段的。各种分法大概都有它们的长处。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座神圣的城市,每年,有两百多万朝觐者会聚于此!这是一方精神的家园,每天,有十多亿信仰者朝向它礼拜五次!这是伊斯兰教最尊贵的圣地永远支撑着全球穆斯林的精神、信仰和意志!  相似文献   

8.
读书贵疑     
读书贵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为什么读书要重视“疑”呢?首先,读书有疑,方始是学。我们读书都有个体会,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因此,无疑,表明是停在字面上;有疑,方读进内容中。宋代学者朱熹归纳了这一体会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一个  相似文献   

9.
谁有一双巧手,谁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这双手会用五彩毛线编织各种花式的毛衣,用这一件件漂亮的毛衣网住家人的身体与心灵, 有了这温柔、暖和的爱之柔情之绕,没有谁还愿意与邻里攀比,向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是随意的。我们日复一日地在路上走着,说不定哪天在这条路上就会有故事发生。在这条路上,我们会匆匆上下班,匆匆接送孩子,而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会在这条路上散散心。可是,千万不要在每次散步时都幻想着会有一次美丽的邂逅,会有什么故事在树荫下发生。你  相似文献   

11.
天宁寺重光     
2007年7月7日上午9时北京天宁寺接引殿阿弥陀佛像开光!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宗教活动,它标志这座始建于北魏的千年古刹盛世中兴,从此回归佛教。有佛像,有佛法,有僧人,有佛事的寺院是活着的寺院;没有佛法,没有僧人,没有佛事但主体尚存的寺院,是死了的寺院,是寺院标本。这有如自然博物馆中的动植物标本和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动植物之区别!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合体,而这两种观点都抓住且只抓住了这一综合体的某种要素,揭示了该综合体与近代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通过对革命派内部的这一分歧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道德的价值与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3.
一、从思想方法“反常”谈起 有一次我在武汉化工学院对学生作报告,一个学生递纸条给我:“我认为您的思想方法反常。”这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动因。老早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搞教育、搞教学工作,老师应该有创造性地教,学生应该有创造性地学。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创造性地教和创造性地学,我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另一原因。 思想方法就是指思维逻辑方法。思维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二者分别是从“静”的  相似文献   

14.
或许你会反对这个题目说:“这是扯到哪儿去了!逻辑与碎尸案有什么关系?”我说,很有关系。逻辑不仅与这桩案件的侦破有关系,它和任何一桩案件的侦破都有关系,而我们这篇小文章,仅不过是借这桩碎尸案,粗略地说明它们的关系罢了。一桩刑事案件的出现,总是既成的事实已摆在那里。至于这个案件是怎样发生的?作案人是谁?作案人已经逃向何处?作案的整个过程如何?都需要经过慎密地调查才能搞清。  相似文献   

15.
永不失脚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 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 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 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 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彼后1:5-10)。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没有人文精神?如果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又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是学术界在近期人文精神研讨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人文精神?这是人文精神研究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总体上看,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具...  相似文献   

17.
爱的奉献     
有奉献就有收获·奉献愈多愈觉收获不足有了新的高度就有新的追逐爱高于一切爱来自基督只要勇敢地效法邓稣爱才会滋润全球广宇有爱的奉献就有爱的收获基督的血液泪泪流入即使我们舍弃了一切即使我们忍受了万苦若没有爱的渴求我们的理想仍纯属虚无这是主的召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天国的旅途这是最理想的归宿爱的奉献@张志贤$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修生~~  相似文献   

18.
杀生祭旗,古来有之,留传至今,并非绝迹,说是吉利,无法考证。杀生之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大年除夕之夜,砍掉猪头祭神灵者,在我们这一带还颇盛行呢!这叫实际的罪恶,更有一种罪恶是虚妄的,这就是闻声摄魂,还真有活人被勾去魂魄的。  相似文献   

19.
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  相似文献   

20.
无事此静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一日当两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