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艺术是对处于所谓后的语境中而出现的艺术的称呼。当各种后的理论出现之时,处于后环境中的艺术,也表现出不同于现代艺术的特征。当然,如同对现代和后现代的过程我们不能人为地划分开一样,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有时也并不能进行强制性的区分。可以说,它们共同存在于当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与社会环境互相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股仍在发展中的文化思潮,本文从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起源、主要观点作了详细的阐述,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本文重点针对后现代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解释学领域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在对解释本身及解释模式的阐释、对成见的看法以及真理观等方面有许多转变,这些转变对后现代心理学产生很大影响,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水平由个体中心转向对关系的研究;研究方法上由唯一客观的实证方法转向多元方法论;研究原则上由价值中立转向强调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知识观上由追求知识的客观性、普适性转向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同时,后现代解释学对心理现象和实践应用的认识,对克服后现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也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后现代心理咨询也以其认识论的改变和研究范式的转移成为后现代思潮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人们对后现代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咨询还有诸多争论,但这一思潮却能引发我们推进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深化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树立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心理治疗及其伦理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论述后现代对现代认识论和思维模式的质疑与超越,分析了后现代语境下心理治疗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差异,并关注在后现代这一新的思维模式下,心理治疗领域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作者指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不确定性、价值干预和文化介入,使心理治疗的伦理挑战被进一步复杂化,对治疗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略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孕育与生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涌入与冲击,现代心理学的合法地位产生了动摇,在后现代科学精神与后现代哲学理念的导引和助势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得以孕育与生成。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科学与后现代医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后现代中心主任格里芬等人提出“后现代科学”与“后现代医学”的理论,认为还原论的科学传统是造成当代世界诸多问题的祸魁,因而在后现代科学中重新强调人类以及自然的经验和意识,建构整体有机的生态科学观,并进而提出“心身相关”的后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走后现代农业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发展一种独特的后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太依赖矿物燃料(煤,气和油),因而释放二氧化碳.它需要太多太多的人离开农村的家园,迁居到本就人满为患、遭到污染的大城市.此外,它并未解决土壤退化等问题.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现代农业的发展颇多创造,但在今后的一百年,甚至一千年里,现代农业再也不能以现在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了.一种后现代社会是否可能,这取决于一种后现代农业.中国很适于发展一种在社会方面以及环境方面都很和谐的后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0.
叶妮·莎维尔(jenny-saville)是英国当代极具创新精神的新锐女性艺术家。她是后现代艺术时期英国绘画新精神思想的女性艺术家代表。叶妮·莎维尔的绘画是关于艺术家自身的本体行为,是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对现代艺术形式主义的挑战和全面构建。通过对叶妮·莎维尔绘画作品的解读,分析其绘画思想的自我行为痕迹以及影响其绘画思想本体行为产生的各种内在因素,对理解后现代艺术和探索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思想对当今油画创作的影响和启示是很有现实意味的。  相似文献   

11.
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首先阐明荣格学说与后现代思潮之关联的学者是荣格研究者冯川。冯川曾指出 ,对于精神分析的语言学转向、对于后结构主义、对于当代阐释学 ,荣格的思想都具有先导意义[1] 。本文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 ,从荣格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和诊治中来探讨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之间的契合。1 荣格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省与诊疗文化病理学 (PathologiederKultur)这样一个组合术语于1912年出现在德文著作《重新感受和评价 :论文化的病理学》[2 ] 中 ,用以揭示文化中的疾患 ,从而把“病理”的问题从医学领地中拓展出来。这样便带…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建构新的心理学研究模式,被视为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6,(4):184-188
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着现代、后现代交织并存的时代境遇。在为中国式的"后现代大学"探寻应对后现代挑战的路径进程中,郭秉文因其中国语境下的教育平衡思想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内在契合而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基于当代高校面临的后现代问题挑战,通过后现代视角观照郭秉文的高等教育平衡思想,进而为消解当代高校的诸多后现代困境提供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论后现代科学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福特  宇杰 《世界哲学》2002,(5):40-44,61
W 詹姆斯 (WilliamJames,1 842— 1 91 0年 )常常被视为美国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但他同时也是最早的后现代思想家之一。在詹姆斯的著作中 ,人们发现他打破了陈旧的范畴 ,并建立了崭新的、后现代的范畴。在某种程度上 ,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詹姆斯思想的后现代性质 ,因  相似文献   

15.
施国卿 《美与时代》2007,(3):118-120
后现代语境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变革也带来艺术的变更,电影作为后现代艺术的典型样式也与时进退.而中国当代电影则体现出一种视觉化倾向,通过对视觉冲击的追求来迎合本土及世界.当然,这种迎合本身就是在中国固有的传统审美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而密切。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不尽相同。考察和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对于艺术学研究者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在西方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和后现代艺术之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文化的各子系统(包括艺术)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文化与艺术既排斥对立,又依存融合,在对立中彰显各自的特征和存在的价值。总之,文化构成艺术的语境,艺术则成为文化的表征,在艺术与文化各子系统的关系辨析中凸显后现代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国家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振明 《学海》2001,(6):81-84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人类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同时,国家也正发生后现代转向.实际上,国家的后现代转向不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设想,而是已经来临的事实.国家的后现代转向表现为两个基本趋势其一是国家的某些职能让位给非国家组织,即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产生于社会的国家正在回归社会;其二是民族国家的某些职能让渡给超国家机构,超国家机构及其活动--跨国政治与跨国行政正在发展.人类必须认清国家后现代转向的事实,以便科学确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后现代的文化表征形式及主要特点。指出后现代文化表征所展现的不确定性,反权威,反整合等特点对自我认同焦虑的影响,旨在对心理咨询理论及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后现代学者鲍德里亚 (J. Baudrillard)的眼中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巴黎的著名文化建筑 ,也是具有深刻后现代文化意义和背景的标记物。从对这座建筑物内外结构的描述及其象征的意义阐释中 ,鲍德里亚得出了其独特的后现代文化观。那就是 :当代西方已进入了后现代社会 ,当代西方文化正走向灾难性的自我毁灭阶段。而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就是这种文化内向爆炸 (Cultural Implosion)的典型模式。一、对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独特外观的解读。鲍德里亚在其《博保格的后果 :内爆炸与冲击力》这本小册子中 ,主要以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 ,尤以对蓬…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齐格蒙特·鲍曼的学说被介绍到中国,但所涉多为他的社会学思想,关涉其伦理思想不够,而齐格蒙特·鲍曼"既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又令人费解"的思想其实多为伦理思想.他的<后现代伦理学>和<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以客观主义的描述方法揭示了后现代社会深刻的道德危机,却又将此归因于传统理性推崇的道德的"普遍原则",并提出本质上属于个人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解放"的道德重建主张,在中国学界产生了两面性的复杂影响.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分析齐格蒙特·鲍曼的伦理方法的得与失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