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 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科学发展观与环境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中国环境哲学年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七十多篇,先后有三十余人作了大会发言.大会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与环境哲学"这一主题,在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理论的融合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分会、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课题组协办,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全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于2015年10月17~18日在淄博山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就年会议题进行了研讨。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探寻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从根源出发",建立基于中国哲学原则的环境伦理学,促进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环境哲学的宇宙的生命原则、生命的贯通及相关性原则、灵而不主的原则、各尽其性的参赞化育原则和并育不害的天人合一境界等,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对困扰当前环境伦理学的一些理论难题,如道德共同体问题、生命和价值等问题做了初步回答.文章提出建立基于中国哲学的环境伦理范畴体系,并简要阐述了中国哲学中对于建立环境伦理仍有意义的范畴如生、性、因、感、参、合等.  相似文献   

4.
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生发语境和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审美角度观照自然和环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从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环境思想当中却缺失了这一维度.当代的"自然关学"与"环境美学"的出现,就是要超出以艺术为研究中心的"分析美学"传统,而去寻求审美观念曾经退场的新的生长空间.如从这两种关学对哲学的贡献来看,则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对"康德美学原则"的当代辩驳;2.对"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推动;3.对于"自然-文化"之辩的哲学反思;4.对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的阐发.  相似文献   

5.
张新樟 《现代哲学》2005,60(2):107-112
约纳斯建立的生命哲学与伦理学“针对海德格尔的遗产乃至于二十世纪的整体精神,提出了最系统、最有挑战性的一个回应”。本文着重解读了约纳斯的名著《生命现象——走向一种哲学生物学》,分析约纳斯的自然主义构思如何克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中的伦理真空,并为当代环境伦理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月23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项目组和湖南省伦理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湖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说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当代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新进展,追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学说中的闪光点,阐述整体性与相互储存关系在中华文化中的脉络,以期发扬光大,奉献于世人.行文概述"天人合一"的内涵,天与人相互关系,对当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树立和构建整体观念、生态伦理学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界协调关系等.从文化价值视角立论,倡导古为今用的人文伦理道德精神,人与自然整体合谐境界.  相似文献   

8.
环境美德伦理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环境伦理学的新转向。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美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环境美德伦理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和现实困境。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环境美德伦理进行重新审视,试图对其内涵、主要思想等给出一些参考性的答案,为环境美德伦理提供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葛永林 《世界哲学》2017,(4):137-142
奥德姆把第三伦理看作是环境保护的伦理基础、伦理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的内涵包括环境价值被低估,环境资源危机的压力主要来自对经济增长的无限追求,环境管理必须拥有地球"大图画"的视野等。为了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奥德姆呼吁借鉴生态系统智慧,整合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形成新的生态学,并设计新的社会制度给予自然资源合理的市场价格。他认为的自然环境是人的环境,是用货币来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危机等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注定会招致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对。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4日,教育部公布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并晋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湖南师范大学为牵头单位,以伦理学为核心学科,由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中国伦理学会、中华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角度观照自然和环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从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环境思想当中却缺失了这一维度。当代的“自然关学”与“环境关学”的出现,就是要超出以艺术为研究中心的“分析关学”传统,而去寻求审美观念曾经退场的新的生长空间。如从这两种关学对哲学的贡献来看,则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对“康德关学原则”的当代辩驳;2.对“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推动;3.对于“自然一文化”之辩的哲学反思;4.对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李明辉 《哲学研究》2012,(10):111-117,129
<正>近年来英语世界出现了一股藉西方的"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①诠释儒家伦理学之风潮,例如万百安的《早期中国哲学中的德行伦理学与结果论》(见Van Norden)、余纪元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见Yu;另见余纪元,2009年),以及沈美华的《藉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来重探道德》(见Sim)。最近,"德行伦理学"的提倡者之一斯洛特(M.Slote)也涉入了此项主题。2008年10月他在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价值讲座"针对"德行伦理学"所发表的系列演讲,便属于这类尝试。不过,他所主张的并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德行伦理学",而是所谓的"情感主义的德行伦理学"(sentimentalist virtue ethics),其主要代表是休谟。  相似文献   

13.
卢析  崔伟锋 《哲学动态》2012,(5):109-111
"分析哲学: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8-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法联合研究院"知识与行动研究室"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伦理学应当关注国际公正。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公正问题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前提。当我们研究环境伦理的国际公正问题时 ,主要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1环境资源所有权或享有权分配方面的公正 ;2依托于环境资源的经济利益获取和经济成本承担方面的公正 ;3为保护环境而建立的国际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公正。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古典伦理学的终结和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凸显使得应用伦理学成为这一变革的历史产物。当代伦理学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说经历了一个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现实的分离—理论与现实的再结合的辩证否定过程。这种结合使得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环境伦理学充分体现了应用伦理学的特性,是伦理文化划时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环境哲学的目标是建构一种非原子论、非机械论以及非二元论的生态世界观。本文首先追溯了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历程,继而介绍了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的主题及其主要流派,最后勾勒了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作为责任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伦理学到底是关于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的学说 ,还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伦理学 ?既然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国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问题 ,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那么 ,我们是否需要环境伦理学 ?这些困惑和怀疑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们到底该如何建构环境伦理学 ?本文认为 ,环境伦理学只有被理解为一种责任伦理 ,才能既获得理论奠基 ,又发挥其应有的实践指引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由韩国伦理学会、中国伦理学会、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22次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于2014年4月20日至24日在韩国城南市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8为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是中国伦理学会组织的历次赴韩参加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杂志社、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伦理学研究》创刊十周年暨第七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部理论版、《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报刊的主编或编辑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山东伦理学会联合主办的"信念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5—26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提交论文四十余篇。与会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信念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哲学阐释山东伦理学会会长姜克俭指出,信念伦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德性伦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