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仙姑考     
元明至今,有关八仙的神话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吕洞宾度何仙姑的故事。《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载:零陵何氏女遇吕洞宾,传以修养之术,又与金丹服之。引见钟祖,携入蓬莱拜木公、金母。《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四十二引《福建通志》: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则与。吕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注)。传说中,多以何仙姑为吕洞宾的弟子。我们知道,吕洞宾本系唐末五代道士。南宋吴曾对此尝作考证,其《能改斋漫录》卷十八“吕洞宾唐末人”条载:“唐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  相似文献   

2.
所谓“八仙”,乃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也许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后汉于遗在《招隐士序》中说:“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词赋。”由此可见,上述八公(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  相似文献   

3.
八仙群体的演化发展及其形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八仙的形成及八仙过海传说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铁拐李(李铁拐)、张果老(张果)、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这八位仙人中,至少有五名见于北宋以前的史料记载。张果最早见于唐代郑处海撰的《明皇杂录》,后来修的新、旧《唐书》中都有《张果传》。在八仙传说中,“张果老倒骑驴”的形象十分著名,但在《明皇杂录》中只说他“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并没有“倒骑驴”的说法。张果老倒骑驴的形象来源于民间传说,但经过戏曲舞台的传演,其影响更加广泛了,成为文学、绘画、雕塑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清人金埴《不下带编》中说“画家有《张果老倒骑驴  相似文献   

4.
何仙姑是百姓喜爱的八仙之一,其形象在八仙中是变化最大的,而且她加入八仙仙班的时间与其他人比起来也要晚得多.八仙群体历经了不同时代的演变,在此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八仙集团,但是七男一女组成形式却得到百姓的认可并且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人们常说的话。八仙的原由何在?各种传说很不相同。“八仙”一词,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牟融《理惑论》:“王乔、赤松、八仙之箓,神书百七十卷。”这里“八仙之箓”中的“八仙”,系指列仙,“八仙之箓”即《列仙传》等类书。八仙的传说最早的有二,一、“淮南八仙”;二、“蜀中八仙”。东晋葛洪《神仙传》说:“淮南王安,好儒学方技,有八公往  相似文献   

6.
松飞 《中国道教》1989,(1):45-49
《道藏辑要》中的《天仙金丹心法》是一部很奇特的丹经(以下简称《心法》)。书中的内丹术秘诀,是用多种不同规律的密码排列而成,更加入一些符号和代字。全部秘诀约占全书文字的一半。表面看来,文字杂乱无章,使人茫然莫解其意。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终于将书中秘诀全部破译。书中部分章节,《东方气功》杂志在一九八六和一九八七年已连载。中华书局已计划在一九八八年出版全书。《心法》是道家托名:“八仙”合著的一部丹经。“八仙”为民间传说,不见经史。“八仙”之词起源较早,可追溯到东汉。但唐代前后,“八仙”是个泛称,其中人物可以随时随地的指称。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相似文献   

7.
张伯端是北宋时道教著名学者,内丹术之集大成者,全真教南宗始祖。由于他本人在生前没有建立系统的宗教团体,所以留给后人的生平材料十分零碎。在近世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论著中,相互抵牾和可疑之处比比皆是。为求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晰和近于准确的线条,特作如下考辨。(一)天台人还是临海人关于张伯端的籍贯,历代有“天台人”(《仙术秘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体道通鉴》)、“天台缨络街人”(《悟真篇集注例言》,《粤西金石略》;《历代神仙通鉴》,以下简称《神仙通鉴》)、“台州人”(《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8.
罗宁 《宗教学研究》2006,3(3):43-47
唐代江积所撰的《八仙传》亡佚已久,但通过研究《仙苑编珠》的记载,可以找到八仙中的六人:谢冲寂、侯道华、王可交、厉归真、马自然、冯徽妻薛氏(薛玄同)。他们都是大中以后升仙并且影响较大的人物。唐代人所说的“八仙”并不是固定的八个仙人,江积《八仙传》在后来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了解江积《八仙传》的内容,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古代八仙的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9.
八仙宫坐落在古城西安东关长乐坊内,民间常称八仙庵,原为唐代兴庆宫遗址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宫观,也是西北地区较大的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八仙宫,顾名思义就是八仙享祀人间香火的地方。八仙者,即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钟离权。据传宋时,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成定论。然史、汉、通鉴记此事相异。董氏对策不在建元;建元尊儒发自御史大夫赵绾;《汉书》移秦“丞相绾奏”黜李斯奏议补建元元年;司马光移董策建元元年,始成此说。汉武尊儒未罢百家,而是“兼容并包”,“霸王道杂之”,以醇儒传经,能者为治。汉武删《今上本记》;杨恽等多人缮补《史记》;刘歆为刘氏中兴崇汉武,尊古文、神秘《周礼》,是易王绾奏议为卫绾奏议始作俑者。司马光以《通鉴》说宋神宗更化易政,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其伪造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基本动机。  相似文献   

11.
八仙是道教的八位神仙,他们是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他们的修道理论及其仙话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为广泛。在我国小说、戏曲、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都留下了他们的形象,因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八仙传说源远流长,八仙群体的产生、演变、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自东汉到唐代,可以说是八仙群体的准备和萌芽时期;宋、元、明三代,则是八仙形成、定型和发展的时期;从明朝开始,特别是到了清代,又增  相似文献   

12.
李白道教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位受道教思想影响颇浓的诗人。司马承祯赞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之为“滴仙人”。魏颢《金陵酬李翰林滴仙子》一诗,诗题远以“滴仙子’称之,诗中又有“滴仙游梁园”之句。杜甫《钦中八仙歌泻其“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又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滴仙人。”崔成甫《赠李十二》亦云:“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以上称李白为“诗仙“、“酒仙”、“谪仙人”等,这些称谓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将李白与:“仙”联起来。李白对他人给予自己的美誉深以为然,其《留别西河刘少…  相似文献   

13.
神仙传说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神仙传说之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知名度最高。干春松著《神仙传》便指出:“在众多神仙真人中,在民间风头最劲、影响最大的当非八仙莫属。……在八仙中最为著名,传说最多的要算吕洞宾了。”其生卒年不详,相传他本为唐末文士,名岩又名岩客,字洞宾,自称回道人,后世称为回仙。河中府蒲坂县(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德宗时湖南按察使吕渭之孙,海州刺使吕让之子。另外,又有唐宗室、江西人、京兆(长安)人等说法。据传,他曾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归隐华山,幸遇道士钟离权,随其修炼,终得成仙,…  相似文献   

14.
旧版《辞源》八仙条,说八仙为淮南八公。未言其姓名与籍贯。宋王应麟的《小学绀珠》有八公条,说淮南八公是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等八人,称为淮南八公。据此,此八人也就是汉时之八仙了。1989年第四期《中国道教》刊《道教中的八仙》一文也持此说,并将毛披误为毛被,现予以辨析。要了解淮南八公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汉淮南王刘安说起。汉淮南王刘安,《太平广记》说淮南王刘安是汉高帝的孙子。其父死子安袭其封地为淮南即称淮南王。淮南王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并兼占候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并著书二十余篇,其中言神仙方术,论变化之道达万余言,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9,(10)
神慧,一个出家人的法名。这个名字,对沈阳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年来,她用瑜伽术治愈病人上千名,骨折的得以弥合,近视的不再近视,濒临绝望的某些癌症患者得到她的治疗,仍留在人间。……她的事迹在沈阳市大街小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愈传愈神,“神慧”这个名字也染上了神奇的色彩。《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周末版》、《辽宁日报》、《辽宁老年报》、《中国实业与中国文化》等报先后报道了她的医术和感人的事迹,称她为“气功师”、“医师”、“法师”等。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慈祥、善良、正直的出家人,被她治过疑难病症的人说她是位良医,她的心如金子,她的行为象慈善家。今年66岁的神慧法师,是辽宁省气功协会科研组理事、沈阳市气功研究会顾问、  相似文献   

16.
(一)《古兰经》的名称 1、真主把其降示的经文称之为“古兰”,这种称谓在《古兰经》中有73处,这是其众多名称中最著名的。 学者们对“古兰”这个词有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是有“海木宰”的;一部分人则认为没有“海木宰”,对此各有不同的论述。 勒哈亚尼认为是的词根,意为“被诵读的”,是有“海木宰”的;并且把其归属于以词根作为被动式词的一类,就此引证了以下《古兰经》经文: “集合它和诵读它,确是我的责任。当我诵读它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释氏通鉴》,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十二卷。南宋咸淳六年(1270),括山一庵沙门本觉编集。收入《续藏经》第一三一册。《释氏通鉴》书首有三序:一为宋咸谆六年荐福寺沙门用错所作;一为明万启丙寅(六年)居士毕熙志所作;一为毕熙志的父亲毕抵康所作。另有“采摭经传录”,叙列引书目录。用错《序》说:括山一庵觉首座,自小披缁,气骨不俗,穷探经论,深造禅观,而有得之妙。真劄古人不到处,悯诸经史传编年前后不相联贯,不便观览,与夫历代神异隐而不  相似文献   

18.
成都古代最早的穆斯林先民,据史料所知,先知穆罕默德传教时期相当于中国隋朝,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唐太宗贞观至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大量的西亚、中亚诸国的穆斯林先民纷纷来到中国。据《通鉴》载:“天宝以来,胡客留居长安者四千人。”  相似文献   

19.
道家黄老学“天、地、人”一体观的思想内涵颇为丰富,包容在《管子》、帛书《黄帝四经》、《易传·系辞》、《■冠子》、《文子》及《吕氏春秋》等文献之内;不仅如此,其影响所及,又扩展到先秦儒学《孟子》、《荀子》等著作中,因而形成了对文化传承及民族心理具有深层的渗透力。一、“天、地、人”一体与《荀子·礼论》道家“天、地、人”一体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推天道以言人事。儒家荀况长期生活于道家相对集中的稷下,因而深受这种影响,屡言“天、地、人”一体,如:“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  相似文献   

20.
一、《悟真篇》著于何地以道、释、儒三教一理,阐述气功理论的经典著作《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之祖”,作者北宋张伯端因而被誉为中国古典气功学的主要奠基人。自南宋以来,为《悟真篇》作注者凡数十人,由于正史无载,道书语焉不详,历代作注者对张伯端的生平及《悟真篇》的成书之地,一直未有定论。近读樊光春发表在《中国道教》1991年第4期的大作《张伯端的生平考辨》,认为张伯端修成内丹,著《悟真篇》和《金丹四百字》等著作,是在今陕西紫阳县的紫阳洞中,其依据是援引《神仙通鉴》所载:“往荆南访都运马处厚,得其资材,择兴安之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