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10世纪到16世纪初经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传播,基本确立了该教在古代维吾尔族中的地位。前一次喀喇汗朝时期伊斯兰教传播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后一次(14世纪以后)传播范围从塔里木盆地北缘到吐鲁番和哈密地区以及天山北部的蒙兀儿人。库车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伊斯兰教何时传入说法不一。根据史料综合分析,伊斯兰教传入该地应在14世纪中期,是蒙古察合台后王的大力推导和伊斯兰教苏非派传教士活动的结果。这一过程仅涉及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也涉及该地佛教的消失。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公元9世纪末叶,新疆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萨图克·布格拉汗在喀喇汗统治集团内率先接受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得到发展,故萨图克·布格拉汗成为新疆历史上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首领。而其儿子穆萨时代(公元960年),伊斯兰教已被喀喇汗朝的绝大多数居民所接受,并成为喀喇汗朝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正是在这一年,穆萨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王朝历史。其发展是以喀什为中心,并在公元14—16世纪的200多年间使新疆穆斯林人数一跃而居于多数地位。在东察合台汗国时期,伊斯兰教传播发展到库车,然后先后…  相似文献   

4.
郭益海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40-148,194
蒙古人统治西域后,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包并的政策,在整体上影响了各种宗教在西域的传播和发展格局。本文对蒙古统治西域时期宗教政策特点进行剖析,除兼容包并的宗教政策特点外,各种宗教在西域的传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蒙古统治者个人或家族的影响。究其宗教政策而言,宗教神权始终置于世俗政权之下,宗教政策具有法律化和延续性。随着历史推移,西域的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由最初的萨满教占主导地位逐渐被伊斯兰教逐渐取代。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斯兰教一瞥马劲新疆,聚居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对新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过很深的影响。特选其一二,略作介绍。喀拉汗王朝与伊斯兰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初,在我国天山南部和中亚一带,以西迁回鹘人和当地...  相似文献   

6.
必兰纳识理是元代畏兀儿佛教高僧和佛经翻译家。他通晓畏兀儿、蒙古、汉语、藏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具有深厚的佛学造诣,用蒙古语翻译了七部佛经,对元朝佛教文化的承传与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入仕三十多年,历经元朝中期的六位皇帝,被元廷尊为“三藏国师”,在佛教界声名显赫,对元代藏传佛教的发展及佛经的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最早传入新疆是在十世纪以后的哈喇汗朝(又称黑汗王朝)时期,且仅限于王朝的统治范围内(包括南疆西部各城)。东面只到达喀什噶尔以东不远。迨玉素甫喀的儿汗时,和田地区原来信佛的人改宗伊斯兰教。但从公元1125年新疆落入契丹人建立的西辽政权统治后,尤其是在屈出律统治时期,伊斯兰教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处死了和阗地区的伊斯兰教教长阿剌丁,完全禁止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强制穆斯林  相似文献   

8.
越南的伊斯兰教分为伊斯兰教和婆尼教两派,信徒基本上都是占族人.伊斯兰教在10世纪中叶就已经在越南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它是占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来到那片曾被婆罗门教覆盖的占婆土地后,其传播、发展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婆尼教作为越南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正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一个典型,它表现为与当地的原始宗教、婆罗门教以及偶像崇拜、祖先信仰等传统文化相融合,又深受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越南占族婆尼教的宗教观念、神职人员、宗教场所和宗教仪轨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究,来展示一个本土化、占族化的伊斯兰教——婆尼教.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22,(12):95-95
中国伊斯兰教汉文碑铭,是汉文伊斯兰教著述的重要内容。这些碑铭将伊斯兰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反映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成果。以下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碑铭。定州重建礼拜寺记。中山府安喜(今河北定县)县尹兼管诸军奥鲁杨受益撰文并书丹。作于元至正八年(1348)。  相似文献   

10.
<正>伊斯兰教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今天研究和实践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顺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伊斯兰教继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愿望。一、伊斯兰教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研究伊斯兰教基本原理,适应中国穆斯林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由此将会赋予中国伊斯兰教更强大的生命力。要认识到伊斯兰教发展的时代性,穆斯林信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福乐智慧》,意为"赋予幸福的智慧或带来幸福的知识",是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哲学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长诗。该作品85章、13000多行,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的开国者萨图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后,伊斯兰教在维吾尔人中开始广泛传播,并开启了塔里木盆地的伊斯兰化进程。《福乐智慧》成书距此有一个世纪左右,此时伊斯兰教已对维吾尔文化有了颇深的影响。《福乐智慧》是迄今所见维吾尔人皈依伊斯兰教后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对维吾尔—伊斯兰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后的维吾尔文学作品,继承和发扬了《福乐智慧》的写  相似文献   

12.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明末清初的伊儒会通,江南、云南等地受儒家文化熏陶较深的穆斯林学者留下了一批汉文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宗教思想中国化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而在西北地区,一些学者、经师将这些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纳入实践,并在后世部分穆斯林中形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是源远流长的文明交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交流内容不同,但结果一样,增进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互惠共赢,结出了友谊的硕果,推动了各自社会的发展。一、古代中伊文明交流与伊斯兰教中国化《旧唐书·西域传》记载,伊斯兰教兴起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  相似文献   

15.
对伊斯兰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伊斯兰教的基本结构、伊斯兰教的自我调节、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伊斯兰教对挑战的反应、伊斯兰教的新兴教派、伊斯兰教的社会运动、伊斯兰教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伊斯兰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等八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对上述所论问题的理论概括,表明作者对伊斯兰教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传统宗教一起构成了非洲的三大主要宗教,当代非洲是伊斯兰教传播的重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伊斯兰教在当代非洲的传播有了新的变化,且与世界伊斯兰社会的联系日趋加强。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各种穆斯林思潮与运动、以及与伊斯兰有关的热点问题都会在非洲伊斯兰社会引起回应。作为非洲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对非洲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而复杂,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同时极端势力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8.
日本向以佛教、神道教或近代的基督教为流行宗教,很少人想到日本有多少人信仰伊斯兰教,过去确实很少。十年前在日本信奉伊斯兰教的本国人寥寥无几,虽然中东各国旅日的穆斯林侨民数以千计,但一般的日本人民从来不懂什么叫伊斯兰。由于日本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关系,以及伊斯兰教在全世界复兴的新浪潮,伊斯兰教也在日本开始发展了。近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中国化的重要论述为引导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新时代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希望。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伊斯兰教在我国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伊斯兰教自元代传入湖北以来,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不断吸收本土文化,积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新时代,湖北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吐鲁番盆地古代各族人民信仰的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以及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盆地后,各族不同宗教信徒,特别是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斗争情况,最终伊斯兰教徒取得了胜利。至15世纪40年代起吐鲁番盆地的蒙古贵族及维吾尔族人民已全部伊斯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