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平 《哲学动态》2012,(2):44-49
在后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哈特(Michael Hardt)以及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安东尼·内格里(Antonio Negri)是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两人合著的三部曲《帝国》(2000)、《大众》(2004)、《共同体》(2009),将马克思、杰斐逊、葛兰西、福柯、德勒兹、瓜塔里等重要思想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F.伽塔里(1930—1992),是法国上个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批评家。《重建社会实践》是伽塔里应《交往世界》杂志的稿约所写的一篇文章,也是作者临终前留给人类的最后一个礼物。他对当今人类困境和国际社会的重重危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办法。其方案未必是扭转乾坤的良策,但是不失为扶危解困的思路,至少是一贴救世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重建社会实践》是F.伽塔里应《交往世界》杂志的稿约所写的一篇文章,也是作者临终前留给人类的最后一份礼物。面对霸权主义横行、唯科技主义泛滥、人口暴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集权制度和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伽塔里提出了“重建社会实践”的方案。这是一个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心理、生态等多方面统筹兼顾的全球性协调治理的方略。今天读来仍然是那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张能 《世界哲学》2023,(2):107-116+161
德勒兹毕生的思想与“内在性”难解难分。德勒兹在不同时期对“内在性”都有其艰深的探索,尤其在后期重要著作《什么是哲学?》《内在性:一个生命……》中,德勒兹又重思“内在性”这一课题。德勒兹对“内在性”一直萦萦于思,但就其每个时期的单个思想文本而言,所朝向内在性的方式是迥异的。总体上,根据德勒兹系列的思想文本,内在性本身以不同的形式或方式显现于其哲学的内部,并将其勾连为一套完整的独属于德勒兹的哲学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内在性就是为了实现内在性而进行无限创造的努力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关键是如何充分地呈现和利用内在性,而不是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陈述表达。因为内在性本身就是必须被思考,但是又无法被思考。毋宁说,它不是一种知识或者理论,而是一种触摸。它超越了一切理论知识的纯粹沉思,它指向的是一种纯粹潜能或者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科林 《世界哲学》2009,(5):143-152
哲学是为了寻求关于人的真理,或者,哲学是人的思想所留下的轨迹?康德提出思想是朝向真理前行,是为了认识人自己。然而,康德哲学所塑造的人的形象在德勒兹眼中却成了人自由的羁绊,是对于思想的束缚。为了理解思想在康德和德勒兹之间的转变,论者在这里考察了德勒兹对于康德的理性主义的批判,以及德勒兹对于思想自由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德勒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意义的逻辑》中,德勒兹对意义的表层特征进行了描述,但同时亦敞开了语音一嗓音一发音这个肉体的深层维度。在《千高原》中,德勒兹再度启示了从意义与声音交织的本原之处对语言进行反思的可能性。本文尝试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下进一步揭示德勒兹的语言之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张能 《世界哲学》2016,(1):71-79
不同于传统哲学将哲学规定为静观、沉思和沟通,德勒兹认为,哲学就是创造概念。德勒兹的哲学包含三个概念要素:"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和"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哲学创造概念既不能脱离"内在性平面",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创造者即"概念性人物"而孤立存在。德勒兹的概念创造性哲学是作为生命提升自身的力量而被规定的,即哲学总是关系到生命思想的提升,而这些创造的哲学概念向我们敞开了思想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就越来越关注当代法国哲学。德勒兹作为在萨特之后,与福柯、梅洛庞蒂同时代的哲学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注意。德勒兹自称是一名经验论者,他突出的观点之一是"先验经验论"(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这一论点一方面是为了克服经验论所导致的怀疑主义,另一方面,其目的在于超越理性主义所内含的决定论。在德勒兹对经验的分析中,艺术创作被予以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突破经验模式的出路:艺术作品冲击并更新了日常的生活情感方式。本文以德勒兹关于绘画的反思为例,试以探讨德勒兹对于艺术的新的定义在何意义上颠覆了对于艺术的传统观点,且艺术创作所表达的丰富感情如何成为抗拒理性主义的先锋。德勒兹以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为基础,建立了反理性主义的"先验经验论"。因此,本文在讨论德勒兹关于艺术创作的美学理论的同时,也试以说明他浸透在关于艺术的反思中的哲学立场,即德勒兹哲学中的反理性主义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德勒兹的"三种时间综合"是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的"三种综合"的精巧改造。这一概念在德勒兹哲学中极具代表性,几乎他的所有概念都可经由三种时间综合的结构获得理解。然而矛盾的是,这个三元结构仍然深陷于他试图摆脱的辩证法的泥潭,从而在整体上对其哲学的合法性造成了冲击。本文试图从德勒兹阐发的斯宾诺莎的"表达"概念入手,重新诠释并整合三种时间综合,进而尝试在德勒兹哲学内部解决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10.
法共中央于1962年6月14日在多列士的主持下召集了一次共产党人哲学家的会议。在会上,伽罗第作了长篇报告,题为《共产党人哲学家的任务和对斯大林的哲学错误的批判》。参加会议的除哲学家外,还有许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作家、教授和大学生。法共副总书记W.罗歇、政治局委员F.皮佑、L.居佑、中央委员阿拉贡等都出席了会议。多利士在开幕词中概述了当前形势和反对相对主义、修正主义、教条主义的斗争。他说: “……我们反对相对主义,它对一切哲学观点一视同仁,从而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我们反对修正主义,它特别表现出‘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企图,而要在马克思主义之外建立起各种与马克思主义精神相反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蓝江 《现代哲学》2011,(5):10-17
巴迪欧将德勒兹既看成是他的最主要的理论对手之一,也将之看成是重要的伙伴和战友。巴迪欧通过解析出隐藏在德勒兹的多元性的表象之下的那个大写的一的本体论,从而一步步从多元性、真理程序、实在和潜在、永久轮回等方面揭示出德勒兹哲学中潜在的古典成分,巴迪欧坚信,德勒兹仍然是一个位于柏拉图主义之下的古典哲学家,而并非那种追求无拘无束的欲望的激进的革命性的分子。  相似文献   

12.
李科林 《世界哲学》2012,(5):99-108
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时间在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现代哲学中,对于时间的思考体现了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本文以德勒兹的对于康德时间概念的批判为切入点,论证生命与时间的断裂实际上是理性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进而论述德勒兹关于时间的三种综合方式。在德勒兹看来,以经验的绵延和涌动定义时间,张显了时间的生命内涵。德勒兹对于时间的重新思考使我们认识到沉寂在经验中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在此间所孕育创造的力量和革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德勒兹在《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一书中认为,伦理学,亦即作为存在之内的诸样式之类型学区分于道德哲学,因为后者总是将存在归因于超验的诸价值.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而针对该问题,德勒兹一直晦暗不明.但要讨论该问题,我们首先还得从德勒兹激进的"问题"本体论出发.在德勒兹看来,真正的伦理"问题"关联到的是未被表达与展开的潜在的领域,它深深嵌入某种异质性的、生存论的境遇当中,而且这种据于个体生存实情的境遇往往先于抽象的道德规训或价值约束.在此基础上,德勒兹通过事件理论具体阐释了事件是作为蕴藏于事实中的那种潜在,即它并非事物状态的时空实现,而先天的价值秩序或者伦理规范仅仅只是作为时空实现中的一个现实化了的事态而已.最后,德勒兹基于先验的经验主义立场,深度刻画了其伦理学是区别于基于人类理性形象而建构的道德哲学这一基本事实.据此,从问题、事件到先验经验主义相关哲学理论的致思来看,这都与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思想努力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德国唯心主义,尤其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学说,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俄罗斯哲学家产生了强烈影响。这些哲学家中包括弗拉基米尔·S.索洛维约夫,19世纪的一位杰出思想家。毫无疑问,谢林哲学,特别是其晚期所谓的实定哲学学说,对索洛维约夫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其纲领性论文《抽象原理批判》中,  相似文献   

15.
贺鳞是以西方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史家,但他懂得,研究西方哲学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研究西方哲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哲学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贺麟在研究西方哲学的同时,花费相当大气力研究中国哲学。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哲学家当中,贺麟比较重视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王夫之的思想,专门写出长篇论文《王船山的历史哲学》,发表在《哲学评论》1946年第10卷第1期。贺麟对王夫之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哲学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一系列独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哲学家古尔德于197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以马克思的《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基础,提出了一个对马克思的新的理解,她认为马克思启动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实现了系统哲学和社会理论的结合,她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系统的哲学家,并将马克思的这一变革重建为社会本体论.作者围绕五个主要范畴即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为对马克思的解释或理论重建,作者对文本的解读新颖而富有个性,笔者以为本书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最近,《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开展了量子力学哲学问题和EPR实验的哲学意义的热烈讨论,这无疑对于哲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这是一场学术讨论,是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与另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玻尔之间旷日持久的大辩论在我国的继续,这就是论争的背景。作为哲学工作者,我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与艺术及哲学有关的美学 自20世纪初以来,诸如瓦尔特·本雅明、莫里斯·梅洛一庞蒂、吉勒·德勒兹以及阿瑟·丹托这些观点不同的哲学家在从事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像他们的前辈黑格尔、歌德及其他人在19世纪那样,时常纠结于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命在当下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变成固步自封、束缚创造的惯性模式和价值预设.这尤其在德勒兹式的生命主义那里达到极致.对德勒兹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既要基于技术与生命彼此纠葛的悖谬现实,又要回归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从"内在生命"到"欲望—机器",观念论和生命论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结却日渐解体,生命亦最终脱离了哲学的掌控,...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英美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M.Oakeshott,1901-1990)以政治哲学享有盛名,但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同样构成了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历史及其他论文》(包括《经验及其模式》)一著中,欧克肖特对历史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历史概念存在着暧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