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临终关怀服务的参与者在职业角色定位、服务内容、职业规范方面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因而极其容易产生法律风险和民事纠纷。从临终关怀服务多学科团队工作的现状出发,汲取典型诉讼案例的教训,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临终关怀从业者管理的法律制度,确立"以临终患者为中心"的照护原则,提出规范临终关怀服务流程和质量标准、医护人员的告知义务、参与者的职业保障等建议,使该项事业能够在法治化、制度化的进程中安全、规范、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明确养老伦理社会基础变化的基础上,阐释蕴含着时代精神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服务,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将独立化为服务模块并逐渐凸显其复合性价值。临终关怀是养老服务中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将演进为现代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专业活动和自觉筹划。确立临终关怀的内涵,梳理临终关怀的外延,论述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中的角色与实施路径。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中将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医务工作者、养老护理员所关注,临终关怀作为养老服务的必要、重要外延将与餐饮、文娱等服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政策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典型国家和地区在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先进做法,并依据我国国情,围绕项目规划、床位设置、服务对象准入条件、服务标准等方面,分析我国社区临终关怀体系的不足;提出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动员社会多主体参与、细化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标准、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建议。期望在老龄化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能力、推动老年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晚期肝癌,临终关怀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论述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患者"身、心、社、灵"四个维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双重角色"问题,提出加强"身、心、社、灵"的支持,呼吁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匹配相应的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和在临终关怀科室开展多学科诊疗合作以及加强社区服务,推进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临终关怀立法的政策、文献,将其立法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我国制定临终关怀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更多学者的关注,推动我国临终关怀立法的实现。临终关怀立法在我国除台湾地区外,尚无明确法律条文规定实施;西方国家则制定了涉及国家财政支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临终关怀服务对象等多方面较完善的临终关怀法律法规,保障了此项服务的科学发展。建议我国在遵循相关立法原则的前提下,明文规定临终关怀各要素,同时建立、健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从根源上推动国民对临终关怀服务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关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论述了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临终关怀中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是否告知患者实情和是否应该放弃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命意义,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就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医院一例肺癌晚期患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经历,总结探讨如何为癌症患者提供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服务。研究发现,社工在心理支持、社会关系协调、健康资讯提供、家属辅导与支持、经济援助方面的介入,有助于满足癌症患者"身、心、社、灵"方面的需求,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建议对患者和家属开展"死亡教育",多渠道筹集资金,政府加大对临终关怀的财政投入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教育培训,促进跨专业团队的组建与合作,通过这些措施提升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论述了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临终关怀中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是否告知患者实情和是否应该放弃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命意义,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改变,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病过程和死亡过程明显延长,加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昂贵的医疗费用与低质量的生存状态,这些都使得临终关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为此探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来自宁养院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临终关怀 ,是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患者的积极、全面的医疗照顾。它既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 ,而是提供疼痛缓解 ,心理支持等善终服务。使患者在生命末期活得舒适 ,有尊严 ,同时也帮助家属获得最佳生活质量。虽然现代较健全的全世界首家临终关怀组织———“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Hospice)早在 196 7年就由英国的桑德斯博士 (Dr.DameCicelySaunders)在伦敦创建 ,但中国大陆的临终关怀事业直到 1988年才真正起步 ,其标志性事件就是由崔以泰倡导的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为整体审视我国临终关怀研究的发展动态、热点问题与研究趋势,以1990年~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临终关怀"为主题,运用CiteSpaceⅤ文献计量软件,从发文量、期刊来源、作者与机构、关键词聚类等方面对临终关怀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导出知识图谱。结果表明,临终关怀研究已获学界关注,研究领域呈繁荣景象,但目前跨区域临终关怀研究协作不足,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姑息医学、服务对象研究、影响因素与实务技巧研究及体系构建四个方面。未来的临终关怀研究需要密切结合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及知识图谱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2.
王荣伟 《天风》2018,(5):58-58
临终关怀也称“安宁和缓医疗”“善终服务”“安宁疗护”“姑息疗法”,通常是针对癌症晚期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由于物理治疗对晚期患者逐渐失去效果,反而令患者受到更多的痛苦,因此便提倡以临终关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令患者能够以安详而有尊严的姿态离开人世.这项服务虽然在中国已经实践了30多年,但是还未普及化.  相似文献   

13.
王荣伟 《天风》2018,(5):58-58
临终关怀也称"安宁和缓医疗""善终服务""安宁.疗护""姑息疗法",通常是针对癌症晚期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由于物理治疗对晚期患者逐渐失去效果,反而令患者受到更多的痛苦,因此便提倡以临终关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令患者能够以安详而有尊严的姿态离开人世。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临终关怀"的历史与严峻现实临终关怀,也称为"安息疗护""终末护理""安宁缓和医疗"等。在当代,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英国护士桑德斯1967年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提倡对重病垂危濒死者给以"善终照顾"或"临终关怀"(Hospice),对其作为"全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心灵各个层面的需要给予关怀照顾、心理辅导,帮助其解除痛苦和恐惧,俾能平安、尊严地迎接死亡。由此"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加拿大颁布的临终关怀相关政策和指南的研究,探索加拿大临终关怀模式的特点和优势。阐释了加拿大临终关怀的界定和发展,并从发布、主要内容、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临终关怀实践模式指南。认为加拿大临终关怀发展成熟,呈现出国家支持、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服务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特点,其实践模式指南的颁布对世界临终关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期望加拿大临终关怀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临终关怀与末期癌症关系密切,末期癌症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中的学科,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发展、目的、内容及其在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临终关怀与末期癌症关系密切,末期癌症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中的学科,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发展、目的、内容及其在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三产业的临终关怀服务,其健康发展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运用了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分析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特殊性和需求障碍的化解策略。临终关怀服务需求体现了需求者价值选择的主导性、需求者选择的非自主性和需求者价值选择的持久性。在需求能力具备的前提下,价值观是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价值观冲突是影响需求的关键变量。价值观冲突化解策略包括通过细分市场来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与其文化一致的服务和重建文化来引领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在宁夏回族地区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和提高临终关怀工作的质量,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五年的实践体会,分析了宁夏主要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宁夏疾病死因顺位变化原因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宁夏临终关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即热心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少、临终关怀机构缺乏、社会重视度低、心理治疗严重不足、社会义工资源短缺、医院与外界对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的关怀少和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治疗的期望值高。总结了在宁夏开展临终关怀实践的六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肿瘤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西方不同,援引自西方基督教的临终关怀理念与实践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经验,针对当前的问题,从死亡教育的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临终关怀机构的发展与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的本土化、体系化、制度化与社会化,希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