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评价倾向的情绪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1采用视频片段诱发被试的恐惧和愤怒情绪,实验2则采用视频片段诱发悲伤和厌恶情绪,根据JAS范式,两个实验均采用硬币估计任务来衡量建议采纳程度.结果 表明:(1)不同情绪对建议采纳程度的影响不同,恐惧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建议采纳程度要高于愤怒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下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相似文献   

3.
从人际关系的视角,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权力感和任务难度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启动被试的合理权力感,实验二启动被试的不合理权力感。研究发现:(1)当权力合理时,权力感水平对建议采纳有显著影响,高权力感水平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低于低权力感水平的决策者;任务难度对建议采纳有显著影响,决策者在困难任务中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高于简单任务中。(2)当权力不合理时,在简单任务中,高权力感水平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低于低权力感水平的决策者;而在困难任务中,两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4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对不同相似性言语类比推理题进行喜好度判断和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用图形类比推理题代替语义类比推理题,以56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时间压力下,对跨领域言语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2)时间压力下,低难度图形类比推理题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类比推理的逻辑加工效应优势明显;(3)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和逻辑加工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焦虑和建议者的善意程度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电影片段来诱发被试的焦虑情绪,实验二采用特质焦虑量表选取高低特质焦虑的被试参加实验。研究发现:(1)焦虑情绪对建议采纳有影响,焦虑情绪下的被试,其建议采纳程度大于处于中性情绪状态的被试。(2)高低特质焦虑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没有显著差异。(3)建议者的善意程度会影响建议采纳,高善意建议者的建议更多地被采纳。  相似文献   

6.
选取82名被试,探讨在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偏向,同时探讨直觉和分析两种思维倾向以及直觉和分析两种决策风格对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信息源采纳的影响。结果:(1)在模拟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存在明显差异,来自权威、熟悉以及具有高信任度的信息源更容易被采纳;(2)直觉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和分析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的信息源采纳倾向差异不明显;(3)直觉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具有明显预测性,而分析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不具有明显预测性。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反应线索条件下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中有两个反应线索: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一)与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二), 两个实验均采用2(调节取向:促进/防御)×2(建议策略:渴望/警惕)的混合设计。实验一、二的被试分别是81和79名在校大学生, 年龄均在19~25岁之间。实验结果表明, 在言语反应线索条件下, 调节匹配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更高; 在非言语性反应线索条件下, 防御取向时, 调节匹配时人们显著提高了建议的采纳程度, 但促进取向条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促进取向下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对调节匹配具有干扰作用, 这个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虹  陈石  倪士光 《心理学报》2013,45(1):94-103
目的:探讨针对简单和复杂逃生任务时, 直觉和分析在不同判断依据条件下的逃生决策效果。方法:采用两个主实验和两个预备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被试人数分别为:85人和87人。两个主实验均采取2 (思维方式:直觉和分析) × 2 (判断依据:简单和复杂)组间实验设计。主要结果:(1)针对简单逃生任务, 直觉组和分析组在不同判断依据条件下的逃生决策效果差异不明显; (2)针对复杂逃生任务, 在简单判断依据条件下分析决策优于直觉决策; 在复杂判断依据条件下直觉决策优于分析决策。主要结论:直觉性和分析性逃生决策的效果主要与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有关, 而与判断依据的复杂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从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两个方面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进行探讨。采用2(建议来源:来自普通群众/消防人员)×2(关系亲疏:关系亲密/关系疏远)×2(任务框架:正面框架/负面框架)完全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材料以突发事件为背景,根据Kahneman(1981)研究的经典“亚洲疾病问题”改编。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240名来自济南和重庆的大学生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①建议来源影响被试的决策反应,尤其是当建议来自专业人士(如消防人员)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②关系亲疏导致不同的框架效应,在拯救包括亲属在内的受灾人群(关系亲密)时,框架效应非常明显;但当拯救陌生人(关系疏远)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③当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共同作用于被试决策时,凡涉及关系亲密条件时决策者不管建议来源都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而当关系疏远时不同的建议来源导致决策者的决策框架不同。这说明,不同的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决策者通过采纳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决策质量,但是维护自我概念的动机会降低建议采纳。基于此,研究考察了内隐自信和外显自信及其分离程度、分离方向对建议采纳的影响以及任务复杂度的调节作用。实验1为简单任务情境,实验2通过引入与实验报酬直接相关的奖惩机制和建议有偿性,加大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实现任务情境的复杂化。结果显示:内隐自信和自信分离方向不影响建议采纳,外显自信负向预测建议采纳,自信分离对建议采纳的正向预测作用有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救援决策者与被救援者的关系密切程度以及思维方式与决策风格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方法:实验一采用3(关系密切程度:高、中、低)×2(思维方式:直觉性、分析性)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68名;实验二采用3(关系密切程度:高、中、低)×2(思维方式:直觉性、分析性)×2(决策风格:直觉型、分析型)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93名。研究结果:(1)救援决策者与被救援者的关系密切程度越高,风险偏好越高;(2)直觉性和分析性思维方式之间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3)直觉型决策风格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分析型;(4)关系密切程度与思维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而言,采用直觉性思维方式时,关系密切程度的效应显著,关系密切程度越高,风险偏好越高;采用分析性思维方式时,关系密切程度的效应不显著。结论:直觉与风险偏好的关系更密切。面对关系亲密的被救援者,决策者采用直觉性思维方式时的风险偏好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直觉性逻辑的存在及其与控制性逻辑的不同,以16例三段论推理题目为材料,采用喜好判断范式评估推理中的直觉性逻辑,并探讨时间压力、任务难度对直觉性逻辑和控制性逻辑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喜好判断的正确率(直觉性逻辑)显著大于机会水平,但显著小于逻辑判断的正确率(控制性逻辑),时间压力和任务难度对直觉性逻辑的影响均小于对控制性逻辑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了直觉性逻辑的存在,且在量上和质上都不同于控制性逻辑。  相似文献   

13.
苗秀影  迟立忠 《心理科学》2017,40(2):329-334
本研究以81名篮球专业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决策篮球视频,考察运动决策中的无意识思维效应。实验1探讨了不同运动决策信息下的无意识思维决策差异,发现呈现直觉性决策信息时,无意识思维组的决策效果好于意识思维组。实验2在无意识思维阶段通过启动被试的加工方式,考察直觉性决策信息下,启动不同的加工方式对运动决策的无意识思维效应的影响,发现整体加工组的无意识思维决策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直觉性决策信息下,启动被试的整体加工方式,其无意识思维的决策效果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4.
段锦云  周冉  古晓花 《心理学报》2014,46(10):1591-1602
研究设想给决策者“贴标签”会影响其建议采纳, 即当决策者受到某一词语或文字(标签)的描述, 其往往向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通过三个依次递进的研究, 探讨在有无获益希望及公开与否三种不同组合的决策场景中, 启动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对其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1采用2(正面自我标签:启动/未启动)×2(获益希望:有/无)组间设计, 实验2和实验3分别进一步研究无获益希望的公开场景和有希望获益的不公开场景, 分别以91、135和96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启动使得其更容易采纳建议; 无获益希望公开条件下, 受印象管理或社会赞许性影响而显著提高建议采纳; 有获益希望的公开条件下, 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启动使得其积极情绪得到提升, 并进而促进其采纳建议, 而积极意义发现在积极情绪和建议采纳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个实验,利用学习时间分配作为指标,考察了学习者对部分线索效应记忆监控的状况。实验1考察被试在单次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条件下所使用的学习时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在一次学习后被试还不能对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实验2中,经过多次学习后,被试在部分线索条件下使用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实验3在自控步调学习前加入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经过一次学习,部分线索组和自由回忆组的判断值虽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线索组的自控步调学习时间显著长于自由回忆组,并且其回忆成绩也显著提高,说明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过程本身是学习时间分配的制约因素。研究说明,为了加速主体对部分线索的消极影响的控制,引导主体对学习任务进行难度判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社会印象:意识,还是无意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爱保 《心理科学》2000,23(4):440-445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在自然判断和社会判断条件下社会印象受意识控制情况的不同特点.实验-采用2×2×2×2的混合设计,给被试提供不同声望、不同性别的人名(组内设计),考察了在再认判断和频度判断条件下(组内设计)被试性别特征(组间设计)对社会记忆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2×2×2的混合设计,给被试呈现不同性别的人名(组内设计),考察了新、旧人名(呈现与否,组内设计)在声望判断和影响力判断条件下(组内设计),被试性别特征(组间设计)对社会印象影响;同时,还探讨了信号检测论(SDT)方法对测量内隐社会印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判断的任务条件下,被试的记忆出现了"名人优势效应";在社会判断的任务条件下,被试的辨别力非参数指标A'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其判断标准B则在被试性别、判断类型上表现出了差异.  相似文献   

17.
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囚徒困境博弈中, 对手的高兴、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的结果表明, 对手的高兴表情比愤怒表情诱发了更高的合作水平, 且高兴和中性表情均比愤怒表情产生了更高的合作预期, 合作预期中介了面部表情与合作行为的关系; 实验2引入指导语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 发现实验1的结果仅出现在直觉条件下, 却未出现在理性条件下, 且整体而言直觉决策模式下比理性决策模式下更合作; 实验3采用更加严格的时间压力范式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 发现除了高兴表情比中性表情也诱发了更多的合作行为外, 其他几乎复制了实验2的结果。基于这些结果, 建立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以期揭示他人面部表情、合作预期、合作行为及个体决策模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讨在公开和匿名条件下期望印象和印象标签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1)期望印象会影响建议采纳,在公开情境中,当个体期望形成温暖的印象时,会更多采纳建议;当个体期望形成能力印象时,建议采纳程度更低。(2) 印象标签会影响建议采纳,在公开情境中,当个体期望维持原有的温暖印象时,会更多采纳建议;个体期望维持原有的能力印象时,建议采纳程度更低。本研究证明建议采纳过程中存在印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两个情境决策的实验考察人情压力对决策的影响。实验1用定势启动的方法对人情压力进行启动,结果发现,启动组与控制组被试在决策结果上并未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2通过控制人际亲疏程度并给予反馈信息使被试产生高、中、低不同人情压力程度,结果发现不同人情压力下被试的决策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发现了人情压力下不同性别被试存在决策差异。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并未以实证的手段发现人情压力对于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时间压力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根据被试在物质主义问卷上的得分,以27%为标准筛选出高低物质主义倾向被试,采用有无时间压力情境下的爱荷华赌博任务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对高低物质主义价值观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决策任务中,物质主义倾向和时间压力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有时间压力的情境下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比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无时间压力情境下,高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在风险决策上无显著差异。时间压力增加了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的风险寻求。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与决策任务有关,在仿真气球冒险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现风险规避;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风险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