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有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法律体系与制度难以支持公共卫生部门履行其核心职能并完成其目标任务的现状,系统描述了传染病预防控制与传染病法的相互关系,以及国际卫生领域传染病法修订与完善的过程及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国际社会传染病法修订的特点:委托卫生(健康或社会福利)部门和疾病预防与控制等研究机构不断调整和规范法定传染病病种;不同层级的卫生主管部门都有疫情发布的权利,但是重大疫情信息是由国家或州卫生主管部门发布,而小范围的疫情则由市、县等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来发布;强调传染病法与宪法相关条款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刘扬  王灿  孙彦 《心理科学》2015,(4):933-938
分解效应是人类主观判断中的一种较稳固的行为偏差,并且判断结果会对随后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持理论中的分解效应,总结梳理了概率判断与时间判断中分解效应的研究,综述了其他社会判断中的分解效应研究成果,展望了决策与判断中的分解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希望能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传染病的处理,根据几千年历史的共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进步,传染病的变迁,特别是今年突发传染病的暴发;以及传染病本身的三个特点即病原、传播途径及易感者等,预防为主应该是首要决策。目前引起全球震惊的禽流感,由于病原易变,同时野禽感染导致污染源不好控制,病禽感染人的病死率竟高达50%。从病原、病源及治疗方面都很棘手,未知数不少,治疗缺少现成的经验。因此防禽流感、人流感及治疗方面均要掌握预防为主的决策主体,无病有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既防播散又防加重病情,还要防止不合理施治造成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4.
知觉流畅性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畅性是个体对加工信息难易程度的一种主观体验, 它分为知觉流畅性、概念流畅性、提取流畅性等。研究者通过操纵刺激与背景的颜色对比度、刺激的字体类型、清晰程度等因素来控制知觉流畅性, 发现知觉流畅性会影响一系列判断和决策任务, 如命题真实性、类别判断、偏好、熟悉性等。知觉流畅性既可以作为判断的直接线索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线索和认知策略来间接影响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5.
刘扬  孙彦 《心理学报》2016,48(4):362-370
本文基于经典的分解效应, 提出并证实了一种影响人们判断与决策中时间知觉的新因素--时间分解效应。共包括两个研究, 分别在“时间够用”判断与跨期决策中检验了该效应的存在性与稳固性。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未分解条件, 分解条件下的被试判断给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更够用, 即时间知觉更长。该效应受到任务难度的调节, 在较简单的任务中时间分解效应更显著; (2)在跨期决策中, 分解操纵增大了人们对较大较远的收益(larger & later, LL)选项中时间延迟的知觉, 证实了时间分解效应。此外, 还发现时间分解效应会导致人们在跨期决策中更偏好较小较近的收益(smaller & sooner, SS)选项, 对时间延迟的知觉中介了这一过程。总之, 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解效应, 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如计划制定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传染病的处理,根据几千年历史的共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进步,传染病的变迁,特别是今年突发传染病的暴发;以及传染病本身的三个特点即病原、传播途径及易感者等,预防为主应该是首要决策.目前引起全球震惊的禽流感,由于病原易变,同时野禽感染导致污染源不好控制,病禽感染人的病死率竟高达50%.从病原、病源及治疗方面都很棘手,未知数不少,治疗缺少现成的经验.因此防禽流感、人流感及治疗方面均要掌握预防为主的决策主体,无病有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既防播散又防加重病情,还要防止不合理施治造成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看待传染病在我国疾病谱中的位置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6 0年代后期 ,多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疾病谱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成功 ,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已由急慢性传染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模式。这种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化 ,使卫生系统将面临着两种挑战 :既要继续与传染病作斗争 ,又要制定和实施控制慢性病的策略 ,将预防、低成本的治疗、康复和有效的保健措施结合起来。因此 ,怎样从宏观上调整传染病在现代疾病中的位置 ,在微观上把握传染病的防治 ,这是卫生管理者及临床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1 从疾病谱变化反思传染病现状…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包括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这三者有极其重要的本质差异,导致决策偏差和非理性。本研究运用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从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脑神经层次三个层面,立体地开展幸福感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研究。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部分:(1)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的本质特点和行为规律;(2)三种体验效用产生偏差的认知心理机制;(3)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偏差的脑神经机制。通过系列研究,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在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预期、即时和回忆三种效用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2)三种体验效用出现偏差的信息加工特点和脑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三种效用的偏差规律及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启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对决策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一个贡献;对政府管理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避免"牺牲体验追求指标",解决"幸福悖论",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果偏差又称结果效应,它是发生在决策评估中的一种偏差式判断,即当决策结果与决策质量不存在实质性联系时,评估者仍根据结果信息评估决策质量.针对这一判断谬误的产生根源,研究者们提出了认知解释和申辩模型.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情境因素和评估手段等.基于先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的研究应着眼于改进研究手段,理清与其他现象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新发传染病--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是全球人类健康非常严重的威胁 ,是由一种新病毒———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潜在可能。面对一种新发传染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动员全社会参与尤为重要 ,信息发布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合适的对象、合适的信息和合适的时间。即使暴发过去了 ,详细的流行病学及环境调查分析 ,会丰富我们的认识 ,并可防止疫情的蔓延和再次暴发。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是局部问题 ,是超越地域及政府界限的 ,需要全球支持 ,国际合作与协调 ,共同努力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临床肿瘤治疗决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虽表现为局部的肿块,但其实质是全身免疫功能受损导致某些组织失去控制的异常生长,机体内部由于肿瘤的生长而发生了许多改变。肿瘤治疗的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即与疾病共生存。肿瘤并发症的治疗和术后肿瘤复发或再生的预防在改善生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严格的技术准入和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2l世纪新发传染病——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全球人类键康非常严重的威胁,是由一种新病毒——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潜在可能。面对一种新发传染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尤为重要,信息发布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合适的对象、合适的信息和合适的时间。即使暴发过去了,详细的流行病学及环境调查分析,会丰富我们的认识,并可防止疫情的蔓延和再次暴发。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是局部问题,是超越地域及政府界限的,需要全球支持,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努力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3.
决策信心是指在进行判断或决策时, 个体对其决策最优性或正确性的信心程度。决策信心的单过程理论认为决策与信心评估是并行的同一加工过程; 而决策后理论认为决策和信心评估是串行的两个加工过程。决策信心存在两种典型的偏差效应:过分自信和信心不足。决策信心的神经机制研究指出, 信心评估可能是决策过程中最基本并且普遍存在的一个成分; 对决策信心评估敏感的脑区包括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和顶上小叶等。未来研究应该在决策信心产生的机制、信心与决策如何交互的心理及神经机制等领域展开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虽表现为局部的肿块,但其实质是全身免疫功能受损导致某些组织失去控制的异常生长,机体内部由于肿瘤的生长而发生了许多改变.肿瘤治疗的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即与疾病共生存.肿瘤并发症的治疗和术后肿瘤复发或再生的预防在改善生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严格的技术准入和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肿瘤治疗的综合性决定了其临床决策的复杂性。卫生经济学评价是一种通过平衡成本与效果,从多维度权衡疗效、生命质量及资源费用以指导临床决策的方法。与国外相比,中国卫生经济学应用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笔者认为随着相关理念进步、人才培养,卫生政策和临床指南的制定,卫生经济学评价定会成为肿瘤临床决策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如何应用临床实践已经有了一种转变。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医生无所不知”的局面,现在已经很少有医生存有家长式作风,并且大多数医生包括患者都参与了对卫生保健的临床决策。患者在他们本身的知识水平下更喜欢参与到临床决策中来,从而得到对疾病诊治的益处。在最近的乳腺癌患者诊治的研究中,参与到她们手术治疗的决策的女性患者,得到了他们想要得结果,对于参与的疾病诊治决策进程和受到的治疗,也被报道取得巨大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共同决策是医生告知患者治疗方案疗效、益处及风险,而患者告知医生对疾病及风险的看法和疑虑,加强医生与患者的互动,最后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做出合理选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得到更好的医疗效果。医患共同决策作为一种医疗决策模式,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国内外学者尝试在医疗领域多学科方面应用医患共同决策,表现出积极作用,但在中国产前筛查与诊断领域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产前筛查与诊断中医患共同决策特点,国内外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探讨中国产前筛查与诊断领域医患共同决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Simon N.Whitney博士在The Journal of Medical Decision Making上撰文指出:在临床中,医学决策有时是被讨论最多的术语,例如,“医生和患者应该共享所有的医学决策。”对此,他提出,我们应当考虑决策有不同的具体类型,基于每个决策的两个基本特征——重要性和确定性,他提出了医学决策的新模式。决策的重要性反映了以下两个事实:病人的境况和个人感受;确定性代表了一种可能的治疗是否明确为最好的治疗:如果有两种竞争的治疗方法,就不存在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培养是医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程,临床医生实际上每天处于临床决策之中,必须为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决策.而当前临床医学生在此方面训练甚少,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和不可确定性,尤其是在手术室繁忙、变化的环境中,进行高效的临床决策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阐述了临床思维与临床决策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当前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思维与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临床实际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方法,对促进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判断和决策研究领域所发现的跨文化差异进行了回顾。鉴于大多数判断和决策的跨文化研究都集中于对亚洲和西方文化的比较,本文也主要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具体来说,本文回顾了在概率判断及信心、风险知觉、冒险行为、消费者行为以及经济判断和决策中所存在的跨文化差异。综述结果表明尽管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存在很大的跨文化差异,研究也发现了显著的文化内差异。目前关于判断和决策的跨文化差异的研究还相对匮乏,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判断和决策行为的跨文化差别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