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很难治愈的一种疾病,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最终需要肾脏替代疗法来缓解症状,如透析治疗或选择肾脏移植。巨大花费同疾病本身使患者身心均受到很大的压力,CKD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普遍存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营养状态和治疗配合性及疾病的预后,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新型的心理疾病正在威胁着我们宁静的生活。当前,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沉溺于网吧的现实使我们倍感焦急。  相似文献   

3.
50%成年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本文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对成年癫痫患者及正常人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比例、临床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从而全面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心理疾病是指心理因素或精神紧张因素引起人体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和内脏功能变化的一组疾病。佛教医学主张寻找疾病因果,修心性,除烦恼,从而超脱生老病死。对现代文明病的治疗,应在自身内部努力的基础上,加以外部治疗。  相似文献   

5.
试论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是笔者创立的“不无自我”心理疗法的三项发现之一 ,逆反性规律是指事物具有朝着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客观世界的逆反性规律 ,是因为世界的圆周运动 ,人类认识论上的逆反性规律 ,是因为主客体的对立。逆反性规律《周易》称为“逆” ,《老子》称为“反” ,中医称为“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唯物辩证法称为“物极必反” ,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也是中医和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认知心理障碍的逆反性 ,应对心理事件的逆反性 ,排解心理障碍的逆反性 ,消除症状的逆反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公众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文珺  李强 《应用心理学》2008,14(4):358-364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公众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全国12个省市对1028名普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不同维度分别对公众接近、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意愿和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公众污名感知在社会表征影响行为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焦虑抑郁不仅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及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抗焦虑抑郁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消除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还可以减少降压药的用药剂量,增强降压药的疗效,而且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现就有关焦虑抑郁和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于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心理疾病污名的成因理论包括功能主义和生物文化两个派别,污名的发展模型解释了污名的形成过程,身份威胁模型对污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通过抗议、教育和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名。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应注重分析传统文化、心理疾病类型与污名的关系,探讨各种减少污名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18项简明症状问卷(BSI-18)对487名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抑郁和焦虑情绪,男性患者的躯体症状、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重于女性患者。高学历患者躯体症状、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轻于低学历患者,有配偶患者孤独感低于无配偶的老年患者。(2)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呈正相关,且焦虑和抑郁能显著预测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是个体无法内省或精确识别的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痕迹, 它潜在地调节着个体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观念和行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主要测量方法包括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启动任务和生理心理测量。当前该研究领域集中在内隐污名的成分、公众内隐污名、自我内隐污名、去污名化评估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从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与结构、认知神经基础、测量整合和本土化等角度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罪犯存在抑郁症状的比例达74.5%以上,患焦虑症的比例为30.5%.引起青少年罪犯抑郁的因素有自罪、精神性焦虑、胃肠道症状、体重下降、迟滞与疑病;引起焦虑的因素有躯体性障碍、焦虑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常发生抑郁及焦虑。而在严重精神症状(如抑郁或/和焦虑)者中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抑郁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预后。其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对医疗措施及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差、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以及心率变异性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其较好的耐受性且无明显的心血管副作用而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及焦虑的药物治疗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确定抑郁及焦虑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临床上应更加关注焦虑对冠心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焦虑能否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是心理疾病患者内化公众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形成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心理疾病自我污名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是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高危因子.自我污名可能是通过引发患者的消极认知、负面情感和自我歧视行为来危及心理康复过程的.对自我污名的干预应针对患者和社会公众分别加以实施.未来可以从理论构建、测量工具和干预措施的改进,以及去污名与心理康复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自我污名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外心理疾病烙印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疾病污名足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指出"心理和行为障碍患者康复的最大阻碍就是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和与之相连的歧视".作者对国外污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论述了心理疾病污名的概念、有关其影响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两方面论述了污名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影响以及消除污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慢性腰背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睡眠及疼痛症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的疼痛、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增高,失眠较常见;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现象严重,疼痛是其常见症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慢性疼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情绪和睡眠问题予以评定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的疼痛、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增高,失眠较常见;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现象严重,疼痛是其常见症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慢性疼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情绪和睡眠问题予以评定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焦虑失常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常见心理疾病,它主要是由患的生理特质、遗传、早期经历等因素引起;通过心理、行为疗法辅以适当的药物可使患最终克服焦虑。  相似文献   

18.
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吕勤  陈会昌  王莉 《心理科学》2003,26(1):130-132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在攻击反抗、违纪越轨、焦虑抑郁、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儿童期的某些问题行为,尤其是典型的外显问题行为和内隐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讨择期介入治疗心血管病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连续调查我院心内科行择期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记录患者静息血压和心率,填写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量表、自制担心评定量表、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PSS 17.0软件对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介入患者术后血压(141.2±10.6)mmHg /(75.1±11.9)mmHg 较术前(145.4±18.0)mmHg/(79.8±12.2)mmHg 显著下降,心率(72.1±11.6)次/分也较术前(78.2±12.9)次/分显著降低;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43.4±8.4),焦虑水平与学历、血压及心率均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水平显著下降(41.2±7.6,P<0.03);抑郁水平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本结果提示择期介入治疗心血管病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焦虑,焦虑水平与年龄、学历、血压、心率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内研究文献的回顾,介绍了人格研究的发展历程。对领导干部研究的进展和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建议应加大研究的系统性和协作性,加强干预性研究的力度,将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以提高领导干部的职业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