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谭小宏 《心理科学》2012,35(4):973-977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以及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对33家生产型企业798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员工的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员工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193名企业员工的问卷,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和调节分析,并采用Johnson-Neyman 法对职业满意度的调节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内职业竞争力负向作用离职意向,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正向作用离职意向;(2)职业满意度(主观生涯适应力)调节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职业满意度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时,生涯适应力的增大会直接减少离职意向,但间接的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增加离职意向。因此,提高员工的生涯适应力和职业满意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是承担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但面临队伍不稳定问题。本研究探索影响辅导员产生离职意向的关键因素,并构建离职意向动因模型。先选取已离职和未离职辅导员共10名进行结构化访谈,并在编码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离职意向问卷,对200名辅导员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辅导员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回报、人-职匹配、工作-家庭冲突、人际环境和工作压力五个方面,它们通过工作满意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工作伦理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方法:对252名企业员工进行工作伦理问卷调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工作伦理、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结果:员工的工作伦理能显著预测离职意向(反向),工作满意在工作伦理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要重视员工的工作伦理。  相似文献   

5.
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611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探讨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换岗意向、换职意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仅对换职意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换岗意向、换职意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对二者都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IT企业的高离职率成为信息技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了浙江IT企业员工的多层次承诺(组织承诺、团队承诺和职业承诺)及其离职意向。结果发现,IT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是影响离职意向的重要因素;同时IT企业员工的团队承诺和职业承诺是组织承诺影响离职意向的缓冲变量。其中,团队承诺越高,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就越大;而职业承诺越低,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就越大。最后对IT企业的员工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派遣制员工对雇用形式的认知等5项问卷,对270名派遣制员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派遣制员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处较高水平,离职倾向相对较低。(2)78.9%知道自已的派遣制身份;33.1%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对于派遣制存在模糊认识和矛盾心态。(3)知道派遣制身份者组织认同、工作奉献、工作意义和工作乐趣等显著高于不知道者;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者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和工作奉献显著高于不愿意者。对雇用形式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派遣制员工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8.
高中华  赵晨 《心理学报》2014,46(4):552-568
为探讨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影响, 以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集团位于北京、杭州、西安等地7家分公司的545名员工为样本, 采取问卷调查法在两个不同时段获取数据, 考察了角色压力(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载)在工作干涉家庭和家庭干涉工作这两种对偶冲突模式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角色压力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工作满意度在角色压力和离职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有助于分析工作家庭冲突的深层原因并采取恰当的干预策略, 降低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韫黎  陆昌勤 《心理学报》2009,41(6):501-509
本研究旨在探讨挑战性-阻断性两类不同性质的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重点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309名飞行签派员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而挑战性压力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的正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⑵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都呈正相关;⑶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对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在面临阻断性压力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其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而离职倾向没有明显差异;⑷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身心紧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挑战性压力会提升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向,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雇佣前后的组织支持一致性对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以及员工幸福感的中介作用。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58名新生代员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低预期-低感知"组织支持一致,在"高预期-高感知"组织支持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更低;(2)相较于"高预期-低感知"组织支持不一致,在"低预期-高感知"组织支持不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更低;(3)总体而言,预期组织支持与感知组织支持越一致,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越低;(4)员工幸福感在组织支持一致性与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个人—组织匹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个人—组织匹配主要探讨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相容性以及实现这种相容性的前提和结果。个人与组织可能以附助或补偿的方式形成匹配。尽管在操作指标的选择上,研究者们没有达成共识,但他们的研究结论都同样体现了个人—组织匹配在员工的组织进入、工作态度、离职意向、工作压力、亲社会行为、工作绩效和组织文化培训等方面的管理价值。展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自我报告的研究方法以及高水平匹配的益处是令人质疑的,匹配的评估指标也亟待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付出-回报失衡对农村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离职意向量表、内部人身份感知量表和组织犬儒主义量表对670名在职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付出-回报失衡、内部人身份感知、组织犬儒主义和农村幼儿教师离职意向水平彼此之间显著性相关;(2)付出-回报失衡可以显著预测农村幼儿教师离职意向水平;(3)付出-回报失衡可以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组织犬儒主义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农村幼儿教师离职意向水平。因此,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组织犬儒主义在付出-回报失衡与农村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的关系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授权的测量及其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首先,对Spreitzer的授权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3家企业395份调查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表明,授权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20家企业942份调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授权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这表明Spreitzer的授权四维模型在中国得到了验证,其编制的授权量表在中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然后,利用20家企业942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授权与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向与工作倦怠等员工工作态度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交叉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意义对员工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有正向的影响,对离职意向与工作倦怠有负向的影响;自主性对员工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有正向的影响;自我效能对组织承诺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探讨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的关系,以及工作满意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教师离职意向量表和教师工作满意量表(修订版)对12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教师的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中的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两个维度都呈显著负相关.(2)职业认同度高的教师的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都显著低于职业认同度低的教师.(3)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家长式领导量表、组织认同量表和离职意向量表对某企业176名员工分3个时间点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家长式领导中的德行领导、仁慈领导和组织认同显著正相关,和离职意向显著负相关,威权领导和离职意向显著正相关,组织认同和离职意向显著负相关;使用层次回归法发现,在控制组织认同后,德行领导对离职意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运用Bootstrap法发现,组织认同在德行领导、威权领导与离职意向间是唯一的中介变量。因此,组织认同在家长式领导中的德行领导、威权领导和离职意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宝国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08,40(8):927-938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个体在当前组织中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同一方法偏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职业生涯高原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组织效果变量有不同影响。(1)层级高原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并没有显著负向影响,但会增加员工离职的可能性。不过,层级高原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受到工龄的调节;(2)内容高原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增加员工离开组织的可能性;(3)中心化高原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均具负向影响,但对员工离职意愿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783名教龄3年以内的幼儿园新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入职适应和工作满意度在新教师学历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在幼儿园新教师学历与离职意向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独立中介作用;入职适应、工作满意度在幼儿园新教师学历与离职意向的关系中具有负向链式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良好的入职适应是提高幼儿园高学历新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意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个体与组织层的跨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波  郑晓明 《心理学报》2013,45(6):680-693
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是生涯建构理论提出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概念,但国外理论和实践一直认为生涯适应力是一把双刃剑(生涯适应力高的员工工作绩效高,但其离职意向也高),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检验;同时,生涯适应力作为个体职业生涯开发的核心变量,它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跨层面作用中的价值也未曾研究。通过员工在两个时间点自评和管理者他评问卷,获得54家单位的485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不仅与工作绩效有显著正相关,而且也与离职意向有显著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龄是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工作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也就是说,工龄短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但工龄长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二者的关系都不显著。基于跨层面研究设计,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但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不但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对组织价值的管理困境问题,也解决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的连接纽带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个人-环境(组织)匹配视角的员工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环境匹配与员工幸福感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整体工作满意度、情感幸福感、工作层面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四个方面; 当前的研究不仅关注个人-环境的匹配与员工幸福感的相关, 还重视个人-环境的不匹配及其方向性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 并通过引入调节变量构建整合的员工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今后的研究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界定, 对员工幸福感的研究内容需要超越工作满意度, 要关注个人-环境匹配的不同层面与幸福感的关系, 在方法上要结合组织情境开展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野心家取向指员工以非绩效取向的方式追求职业生涯发展的倾向。具有野心家取向的个体其生涯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坚信仅仅依靠绩效很难得到提升,需要运用组织政治行为、印象管理以及欺骗操纵策略获得晋升与高的绩效评定等级。对雇主的信任、感知到的组织公正、对生涯发展机会的感知、个体的交换意识、大五人格特质、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原发性的精神病态等均会影响员工采取野心家取向的生涯发展态度。该取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工作卷入度及组织承诺都比较低,而离职意向却很高,这会给组织带来消极后果。未来需从野心家取向的研究方法、变量与生态效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