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卫生监测作为我国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在此次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疫情防控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隐私保护、知情同意、公众参与、污名化等伦理问题,通过对公共卫生监测的主要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伦理难题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及对策,包括在遵循效用原则、尊重原则、互助原则、不伤害原则等伦理学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共享方案,保障监测主体的知情同意权,倡导与弘扬守望相助公民伦理精神,合法普及科学知识及强化公众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危机背景下,涌现出大量个体叙事。从叙事学、叙事医学、医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视角出发,对个体叙事特征进行梳理:叙事者身份与被叙维度的多元化,对疫情体验不确定性的回应,叙事命题的情感价值,人性基本需要与现实构成的矛盾等。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体叙事作品的传播增强了医学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些作品彰显的价值观也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开放、包容,充满反思精神的叙事行为与路径,有助于人们于灾难降临时寻找生命意义,创建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治疗特效药和疫苗。在继续加强防控的同时,把有限的资源优先放在探索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支持性治疗,积极建立和完善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缓和医疗等方面,有利于患者群体利益最大化,经得起伦理辩护。缓和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住院病死率,有效缓解患者濒死痛苦;对医患双方而言,如果死亡已无可避免,帮助临终者走得平安、少些痛苦,是医学对患者最后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分析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服务的相关研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心理热线服务的优势与伦理问题。心理热线服务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方式相比,具有受众范围广、保密性强、容易获得、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力和控制感更强以及安全性更高等优势。疫情期间开展的心理热线服务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心理热线咨询师的资质认证;心理热线中的知情同意;心理热线的保密问题;心理热线的适用性。只有遵守伦理守则,才能更好地通过心理热线服务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5.
虽已开展瑞德西韦、抗疟药磷酸氯喹、血浆疗法等临床研究,但迄今无任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疗法。为最大程度确保患者及时获得治疗的权利,可借鉴抗击埃博拉疫情经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试验性治疗可在伦理上得到辩护。应确保试验性治疗的科学性,包括前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先次序及持续评估。也从透明性、公平分配、知情同意和评估风险受益等考虑其伦理性。可从利益冲突管理、严密监测、确保数据完整性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监管试验性治疗。以期为未来突发传染病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中国医务人员及患者在这场抗疫之战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医学叙事,其中的文本意义既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亦具有极强的个人属性。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收集、记录自然条件下不同的患者在疫情期间前来医院就诊的疾病故事,共计29个案例,并根据患者就诊中的不同心态将这些案例分为恐慌、无奈和乐观三类,最后尝试以医者的视角,通过三个医务人员的平行病历对疫情之下这三类不同的患者心态进行解读,借此重新审视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医者的责任和医学的意义,旨在为后疫情时期的医患关系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为背景,总结归纳出此次疫情下各类人群个体心理反应的特点。COVID-19疫情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因素较多,为深入了解,应从个体心理应激的角度、群体心理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交互作用等多个层次进行分析。针对疫情下个体和社会心理的特点,积极社会心理培育应从重视全民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舆论引导、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及构建社会心理的舆情数据库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压力使得全球青少年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发现,青少年面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压力源包括对感染与患病的恐惧、日常生活方式的剧变、防控隔离与社会孤立、社会支持系统遭到破坏等。这些压力源与个体易感性因素和社会脆弱性因素交互作用,协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未来研究可抓取疫情不同阶段青少年心理反应的纵向数据,探查诸多压力源的累积叠加效应,开展社会脆弱性群体与普通青少年间的比较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措施中,感染的婴幼儿、儿童与养育者的隔离措施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患儿与养育者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被分开隔离。这一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的传播,但也需综合考量隔离措施对孩童及养育者在心理、生理上的影响。文章从依恋理论、调查研究、追踪研究及生物实验研究证据几方面阐述和讨论分开隔离可能给孩童及养育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冠疫情期间安宁疗护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和梳理新冠疫情对临终患者和家属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新冠疫情期间安宁疗护团队工作模式发生的转变和团队成员面临的身心压力,并对此背景下安宁疗护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安宁疗护团队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临床应对策略及在生理支持、心理支持、人文关怀和哀伤辅导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强调了在我国普及安宁疗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健康权力是由国家行使的专为对社会民众或其他主体的健康权利进行权衡、协调和确认之力。它包括健康定义权、健康立法权、健康资源配置调节权等权能。国家通过权力认可健康概念、制定健康法律法规、协调健康人力和物力资源。在疫病态势下,国家健康权力在疫病防控、人员物资调配、疾病检测、疾病治疗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健康权力行使过程中,既受医学伦理原则的制约,又赋予"生命神圣"、自主、行善、不伤害、公正原则以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COVID-19 is compromising all aspects of society, with devastating impacts on health,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spheres. A premium is being plac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s the source of possible solutions, with a situational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s at an accelerated rate. There is a major challenge not to neglect ethical standards, in a context where doing so may me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In this paper we offer a rubric for considering the ethical challenges in COVID-19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orm of an ethics toolkit for global research de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in collaboration with more than 200 global research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is toolkit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support confrontation of ethical conflicts through the integrated and iterative analysis of Place, People, Principles and Precedents,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journey. Two case analyses are offered to exemplify the utility of the toolkit as a flexible and dynamic tool to promote ethical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相似文献   

13.

在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引发的法律及现实问题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其责任伦理问题。如个人自由与公共责任冲突的问题,特殊从业者与职业责任冲突的问题,政府公权力的行使主体与个人知情同意的冲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责任伦理原则,提出培养个人责任伦理意识,形成群体认知共识、制定特殊人员免责条款,约束集体无意识的责任迷失、政府明确社会组织主体行使公权力的权利及限度等具体对策完善COVID-19防控机制,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促进当前及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Globalization has been going on for a long process, although controversial, never stopping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which profoundly changed human society and human life, globalization has been facing unprecedented resistance and challenges. Returning to various debates on globalization ethics, analyzing various problems that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relational ethics, aiming to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It will argue that although globalization will have new forms and cont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overall trend will not be reversed. It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urgency to explore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nd the relational ethics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reality, and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5.
道德韧性是成功应对道德逆境的高尚道德操守。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华民族的道德韧性得以彰显,有效地遏制了道德创伤的发生;但社会个体道德韧性的缺失,也使得部分道德创伤不容忽视,如果任其恣意蔓延必将消解和冲击人们抗击疫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抵御疫情中的道德创伤,必须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传承道德韧性,在应对道德逆境中塑造道德韧性,在探寻生命意义中升华道德韧性,在领导和权威人士履职尽责中激发道德韧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临终患者的照护中,医务人员常会面对较多的伦理困惑。对安宁疗护实践的四个方面及其存在的伦理困境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包括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心肺复苏术的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及尊严死。要减少伦理冲突的发生,除了政府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推进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外,医务人员应具有伦理敏感性,能把安宁疗护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深入的讨论。医务人员应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要、偏好和价值观,使患者和家属深入了解生命维持治疗的利弊,同时,鼓励家属多从对患者有益的角度做出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7.

疾控人员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伦理问题和挑战。通过对来自10个省份的一线疾控人员进行质性焦点组访谈,围绕疾控人员在新冠防控中的主要职责任务,从流调溯源、信息共享与发布、隔离管控和社区防控和新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对疾控人员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所面临的伦理学挑战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为未来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从数据的分享与利用,科学防控的全面理解以及提升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与伦理学支持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