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哲学范式中的生命指人所具有的、不断与生态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创造价值和意义的、在实践中持久生成的动态生态系统。“生”即“生成”,“命”即“定命”,故其本质是“生成的定命”。人类生命的属人特征是其独特的二重性即矛盾性本体论结构——既A(自然特性、物种本能)又非A(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人类生命有三重向度: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精神性生命,完整的生命是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应该“忌谈死亡”而“注重人生”。怎样对待“生”呢?应该“善生”、“乐生”、“荣生”。怎样对待“死”呢?应该“不怕死”、“蹈仁死”、“死后哀”。而要达到人们对他的死而“哀”时,就必须生而“荣”也。这就是先秦儒家“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的生死观。后来毛泽东对革命烈士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就是对儒家的这种生死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由于根本精神的不同,先秦与希腊文化的神人观念体现出一系列深刻的差异,集中表现在文化强调神对人的超越,在本质上是人为性的超越、升华式的超越、此岸化的超越;而希腊文化强调的神对人的超越,则在本质上是理性化的超越、禁欲性的超越、彼岸式的超越。它们分别对中西宗教传统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程潮  张金兰 《现代哲学》2011,(6):108-112
早在中国社会向国家过渡的尧舜禹时代,就产生了"政在养民"和"正德、利用、厚生"的观念。夏、商专制帝王因笃信天命、忽视民生导致王朝灭亡的教训,促使西周统治者的执政理念开始从神本向民本转变,"厚生"观念重新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如何"厚生"以及如何处理好"正德"、"利用"、"厚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统治阶层和文化精英思考的热门话题。不仅物质民生在先秦诸子中得到普遍提倡,而且精神民生也在不少学派中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其中先秦文化思想的精华是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整体系统思想、依存互变思想、平衡和谐思想、预测思想、重视人与实践的思想等,对于大学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开阔思路、正确定位和指导工作实践,实现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任何文化,其创生和流变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三维空间中进行的。本文将简要论述先秦地域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所依附的地理环景、根植的经济土壤以及所依托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传承春秋尚让传统并推陈出新:从礼治秩序的构建、社会理想的追寻、安身处世的需要阐释礼让的功能;通过揭示让仪的内涵、重塑让礼之要义、协调德制的张力,力图使让之礼仪重新焕发生机;转而关注让的根源、施教促让的方式与君子修养让德的方法来夯实根基,同时还通过惠民富民并彰明礼法、躬行表率以感召行让、德礼为先与政刑为辅等治道手段而期望民间兴让。"教学相长、修养让德→彰明礼义、躬行礼让→和乐安治、无讼俗美",构成了儒家君子的共同认知。"养民教民、德主刑辅→民众躬行礼让→和乐无讼"的治民思路具有强烈的儒家特色。  相似文献   

8.
汉画像石中有关蟾蜍的题材比较特殊,蟾蜍常口含仙草,或捣制仙药,或与西王母、嫦娥相伴,这些画面蕴涵着较深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古老的蟾蜍及蛙崇拜,揭示远古时期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心理.反映了战国秦汉时期的羽化升仙思想及人们对仙药的渴求.中医针灸类书<黄帝虾蟆经>,其书名及书中的针灸随月避忌之法,体现了蟾蜍为月精观念对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鹏 《管子学刊》2014,(2):66-69
“内圣外王”之道历来被视作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就先秦儒家而言,主要表现为将德性主体的自我完善落实在外王事功。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的和谐一致,是儒家理想人格的至高境界。内修仁德、外行德政的修己安人之道,构成了内圣外王之学的主要内容;孟子承孔子之绪,对其“内圣”思想加以发挥,创立了以性善说为基础的心性之学和以仁政为旨归的王道学说,试图从“内圣”中直接引出“外王”;荀子一派从“外王”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礼治思想,其隆礼重法、礼法并重的政治学说,使儒家内圣外王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政治实践中,都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对汉代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其中先秦文化决策思想的精华确是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整体系统思想、依存互变思想、平衡和谐思想、预测思想、重视人与实践的思想等,对于我们在实验室建设决策管理中开阔思路、分析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实验室建设决策水平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生命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先秦两汉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生命观的影响深刻而久远,这体现在中医学关于生命的本源以及养生等各个方面.研究先秦两汉中医哲学,必须重视对道家哲学生命观的研究,这是中医哲学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道枢》集南宋前道教修炼方术之大成,内容以生命为核心,有相当完备的生命观体系。基于《道枢》在道教文献中的重要地位,梳理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对把握道教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窥探南宋前道教生命观之概况,相当有价值。本文着重从生命局限性之体认、生命超越可能性之把握、生命智慧的现代意义三个层面,对《道枢》的生命观进行探讨。 逢礼文,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伦理将认识论与道德修养论结合起来,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统一,以及道德情感、意志在由道德认知向道德践行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知行统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其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先秦名家的开创者和成立标志应为邓析.邓析的学术思想就是以"可不可,然不然"之说,对当时社会那些合乎形式逻辑的"常识"提出批评与非难.先秦名家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批评,以惠施、尹文二人最为显著.惠施对儒、墨、道、法、名诸家思想,尤其是对道家庄子的思想观点予以了直接的批评;尹文则从稷下黄老"兼综百家"的立场,对名、法、儒、墨各...  相似文献   

15.
叶飞 《道德与文明》2011,(1):95-102
儒家教育思想虽然强调了受教育者对于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的服从和顺从,但同时也包含着主体性的道德意蕴。尤其是在先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中,其主体性的精神内涵是比较突出的。先秦儒家倡导道德的自主修养,强调道德行为选择的自为自主,主张使自我成为道德意志的主宰者,赋予道德主体在道德低线与道德高线之间选择的权利。这些都可以视作是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中所具有的主体性意蕴。虽然它与当代教育所倡导的主体性精神存在差异,但是其所体现的精神旨趣依然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挖掘。  相似文献   

16.
以生命把握生命——狄尔泰哲学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以某种恰当的方式来把握作为活生生之流的生命,狄尔泰先后提出了描述心理学和解释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后来及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尤其是生命哲学家和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西方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的方法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缺陷.这表现在:首先,他对生命哲学的理解最终还是以生物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的描述心理学;其次,他对概念性表达的倚重,使他脱离了他自己所发现的历史性生命体验自身的表达;另外,他以一种"后退运动"为前提,故而他只能在记忆中反思地理解已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之流,并将这一僵死的结果客体化.虽然,这些缺陷自20世纪初就一直遭到了很多哲学家的批评,但是,如果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上来重新审视狄尔泰对生命哲学的贡献与缺失,就会发现其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科语境的首要因素是学科宗旨。生命伦理学以保护人类生命及其相关权利为宗旨,其语境中人的尊严有三个主要特征:以生命尊严为内核,以人格尊严为外围;属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具有指导化解原则冲突、奠基相关权利、贯通法律和政策等作用,是生命伦理学建制化行动的指南。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人的尊严"凝聚了宗教和世俗、伦理和法律、政府和民间的道德共识,是生命伦理学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政治哲学都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论为前提.与对人的存在进行实然性描述的人性论不同,先秦儒家的"人性善"是对人性作出的应然判断.这种人性论本质上体现的是"人道"精神的"成人论",其形式上是预设的,而内容上则是建构的.以这种人性论为基调,先秦儒家开出的是体现其哲学思想的政治与道德一体的"礼制"秩序模式.尽管自有自由、民主意识以来,"礼制"思想已命运多舛,但从普遍的历史视角出发,"礼制秩序"既体现了其历史的现实性,同时对当代道德和政治哲学仍不失文化传承上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光与牟宗三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对朋友关系已很重视,列为五伦之一.交友的基本原则是信: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包容.朋友关系有三个层次:审美层次的知音之交,道义层次的知心之交,功利层次的市道之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