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痴呆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应用研究现状,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话题敏感性、认知、支持、时机几个方面总结了在国内开展痴呆患者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提出了痴呆患者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策略,即加强知识教育、建立"以家庭为导向,患者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模式、探索讨论的正确时机,以期为国内痴呆患者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一种以沟通为目的,基于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新型沟通模式,有利于患者表达临终治疗护理意愿,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得到广泛运用。我国大陆尚未引入临床,且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土化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模式也鲜有报道。本文从国内外晚期癌症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态度、感受及体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沟通要点,并分析了在国内开展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患者家属在代理决策时,常会陷入决策困境,发生决策冲突,产生习得性无助、焦虑等负性情感。知晓终末期患者临终意愿是解决这一现状的关键,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则可以帮助家属知晓患者临终意愿,发挥家属的积极性,提高代理决策质量。但国内外对家属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代理决策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将立足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伦理道德,从家属代理决策的感受、影响因素、内容一致性、知晓患者意愿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终末期患者家属代理决策质量、实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本土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肿瘤科医务人员的角度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的要素。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7例肿瘤科医务人员进行团体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归纳3个主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沟通要素及阻碍因素。参与者都认可此理念,并提出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时间、次序及内容等要素,但落实依旧困难重重,包括患者知情权与决策权受损;政策法律缺失;医患信息不对等;道德绑架。本研究将为进行干预性研究提供指导,同时对在临床上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本无法挽救的生命都可通过医疗技术给予维持,而与此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生命价值观在不断完善,姑息照护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慢慢引起人们重视,国外许多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给予了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本无法挽救的生命都可通过医疗技术给予维持,而与此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生命价值观在不断完善,姑息照护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慢慢引起人们重视,国外许多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给予了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经历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焦虑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等身体心理症状,是实施姑息照护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其疾病轨迹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姑息照护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工作模式等原因,导致姑息照护使用比例很低,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慢性心衰姑息照护实施现况,建议我国一方面可以加强姑息照护的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慢性心衰患者姑息照护实施的最佳模式和最佳时机,并注重对整个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以推动姑息照护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生前预嘱允许人们通过提前签署相应文件对临终医疗护理进行选择,维护自身的尊严。尽管其目的不是强制性要求公民的应用,但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且社会认可度较低,只有立法是其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理清生前预嘱界定的基础上,借鉴先行国家的开展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践情况,以立法为基础,确立其实施主体,规范其实施要求,制定严谨的立嘱、鉴定、实施、撤销程序,保障患者的自主选择,为生前预嘱的法律建设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中期照护的定义、市场需求和国内实施难度进行了介绍。介绍了苏北人民医院医联体内开展中期照护的相关背景、基础条件、评估指标、医保结算、绩效分配及专家补贴方式。对在医联体联合病房内开展中期照护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如对是否进行中期照护的急性肩袖损伤老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进行比较,苏北医院平均住院日及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率,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数据都有明显优化。说明在医联体联合病房内开展中期照护模式较适合术后需要康复的老年患者,应提升卫生院工作质量,加快三级医院运营效率,促进分级诊疗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从癌症幸存者概念介绍,癌症幸存者照护计划的定义、内容和模块、结局指标、照护计划的作用、使用现状和使用障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介绍了幸存者照护计划的模板内容、结局指标以及在临床照护过程中对患者结局、医患沟通和健康照护体系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幸存者照护计划的使用状况以及不同人群中该照护计划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幸存者照护计划使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定的见解,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并分析国内外老年长期照护相关政策与文献,且对我国试点地区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进行比较,指出我国试点地区护理保险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筹资机制不清;补偿人群局限,公平性欠佳;照护服务需求评估标准不够科学;医学护理与照护服务节点不清。因此,今后应该从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着手,加强对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建立以需求评估为基础的客观的照护等级评估模型,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医学人文角度出发,做好安宁疗护可从加强沟通能力、重视灵性照护、注重家属的哀伤辅导三方面进行。医护人员应在提供足够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尊重患者需求,共同制定临终决策,通过协助患者自我实现来帮助患者寻求生命价值与意义,并协助家属平稳度过哀伤期并开始新生活。为了避免理论化的抽象阐述,从三个临床案例入手,分别通过案例介绍、案例评估、照护策略与计划、实施过程及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沟通技巧、灵性照护与哀伤辅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本土发生的一则围产期姑息照护案例的叙事为引线,展开对美国围产期姑息照护的介绍,并重点分析家庭一体化意识对围产期姑息照护的重要性和围产期姑息照护共情的内涵。认为围产期姑息照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共情能力和家庭一体化意识,从而为处于围产期胎儿具有致命或限制生命的畸形情形下的家庭提供超越生理层面的有益的生理和心理-社会-精神的支持。另外,叙事培育共情,因此通过叙事(将患者的想法纳入医疗照护),医务人员可以学习如何和患者产生共情以及培育家庭一体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准确评估是制定有效照护干预措施的关键步骤,对提高其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未来该类患者需求的评估和工具开发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和研究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长期照护服务的概念及意义,从筹资方式、照护形式、法律保障、护理质量监督与审查、人力资源等方面总结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长期照护体系的经验。鉴于我国长期照护服务存在日益增长的需求难以满足、以家庭护理为主、专业护理不足等现状及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应提高政府意识,构建多元化筹资、多形式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人力培训及质量监控体制,加强医疗照护与社会照护资源的合作与整合。  相似文献   

16.
癌症生存者照护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大家已经逐步认识到癌症治疗结束后照护并没有结束,而是必须持续到生存者的长期健康照护中。此文将讨论癌症生存者的独特需求、照护的重要因素和照护模式的演变以及在癌症生存者康复之旅中,护士在照护实施和评估中承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源交换计划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活体肾移植中配型不成功造成的肾源损失,缓解肾脏供求矛盾,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合适的肾脏。该计划已在许多国家实施且颇具成效。本文主要介绍肾源交换计划的概念、分类和他国的实施经验,分析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总结他国取得的成效,并就肾源交换计划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肾源交换计划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活体肾移植中配型不成功造成的肾源损失,缓解肾脏供求矛盾,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合适的肾脏。该计划已在许多国家实施且颇具成效。本文主要介绍肾源交换计划的概念、分类和他国的实施经验,分析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总结他国取得的成效,并就肾源交换计划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了解脑卒中患者管理现状,分析医护技管理现存不足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行设计脑卒中医护技工作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分别对医生护士康复技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并发症、早期康复、出院计划及医患沟通方面的管理普遍较差。未配备专职人员被认为是影响危险因素管理(74.02%)、康复实施(72.83%)的重要因素。59.84%的医务人员希望配备专职人员协调监督出院准备计划的实施。笔者认为个案管理师可以填补脑卒中管理不足的现状,发挥需求评估、计划协调、服务管理监控、资源开发与照护咨询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患者的同意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医疗机构必须在取得成年患者的有效同意后才能实施医疗行为。而当患者是未成年人时,这种对医疗行为的同意是否有效呢?对此,国内外法学均未形成统一的定论。通过比较国外医事法学领域相对成熟的同意能力理论,初步建立我国未成年患者的同意能力理论体系,其中评估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