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在海南医学院开展一项试点性的短期叙事医学课程,探究此类叙事医学课程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课程本身的有效性。探究结果显示,该课程项目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无显著影响。通过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课程本身存在的样本量、课程时间、量表等多种局限性;同时,也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为未来叙事医学课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医学生患上了“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西方医学教育者提出,应将“文学与医学”引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叙事医学作品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治愈“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的良药之一。尝试以医学叙事虚构作品《仁医》为例,以医学伦理学为整体框架解析小说中的四个核心叙事情境: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同事、医生与社会,以及医生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通过仔细研读和伦理反思,证实叙事医学著作的确是一味治疗“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的良药,它不但能提高医生和医学生的叙述能力、临床想象力、临床阅历,还能缓解其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汤士文 《天风》2021,(1):28-29
《路得记》是一篇脍炙人口、温馨动人的短篇故事,是希伯来文学中的珍珠.施莱德声称:"世上没有别的诗人写过一篇比这更美丽的短篇故事."《路得记》讲述了信仰女英雄路得的故事,属于叙事文体,故可采用叙事释经的方法对本篇加以解读.所谓叙事释经就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释经方法,以经文作为故事来解经,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场景、情节和修辞...  相似文献   

4.

叙事医学强调叙事能力的养成从而为医学人文的落地和人文医学的实践提供路径。《温暖的医学》基于叙事医学理论,设计了覆盖“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的两层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将叙事医学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实际医疗场景中锻炼医学生运用叙事医学理念和工具,围绕“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开展观察和反思,并做出回应和行动。实践教学提升了医学生对医学本质的理解,促进了医疗关系中主体间性的建立及全人医学诊疗思维的形成。该课程的设计和建构在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是17世纪中医西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医学的钥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旨在对这部著作的文章架构与基本内容作出分析并从中管窥卜弥格对中国医学身体知识的认识。其中,卜弥格个人的欧洲古典医学和哲学背景对中医知识的阐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于中医知识体系内身体知识的解读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左右二分的身体;二是以圆为图式的身体;三是不断变化的身体。实际上,卜弥格的这三种身体观念是一套兼具中欧两种医学的特点,却又与二者都有差别的一种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叙事医学视阈下《醉花窗医案》中的反思现象,具有明显的“文学多维化”特征,且反思路径具有“多视角”特色。王堉通过汉语言修辞的运用,对文史学典故的援引以及对民俗文学体裁的融合等,实现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医生自身、医生与患者、医患与社会”等各层面的叙事反思。多视角叙事反思的医事路径,主要呈现“医生与患者”视角和“医生与同业医”视角下的多篇典型医案中:前者以“医理共通和医患关系、诊疗依从性、知情同意、转诊及其影响”为路径关键词展开表述;后者聚焦对“妥善处理诊疗分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莫言在他的短篇小说《球状闪电》中进行了一次叙事视角的实验。他以叙事视角的转换为小说构造出了一个新的叙事秩序,并且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也展示了他独特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本文试着从叙事视角的多变、叙述角色的特异以及优美的叙事画面与叙事节奏的反差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特别响,非常近》是一部反映9.11事件后纽约民众如何深受心理创伤的折磨并努力走出阴影的小说,作者乔纳森·萨弗兰·弗尔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在文本中加入照片、符号、图形、留白等语言以外的媒介;与此同时,人物的叙述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9.
对许多有幸上过大学的人们而言 ,大学时代常常最令人缅怀追忆。曾记得当年在长沙的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念书 ,正式课业虽然繁重却无法满足求知的渴望 ,于是几位同窗一起搞了一个称为“庶几学社”的自学小组 ,涉猎各种课外知识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刚刚创刊的《医学与哲学》自然成了我们的必读材料。她以其思想的活跃深刻、内容的贴近现实、文风的清新明朗 ,像及时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年轻的心灵。人生匆匆、岁月如水。大学后考研留校 ,又辗转北美求学 ,现今则执教远在天边的新西兰 ,不觉人已匆匆进入中年 ,但大学时代与“庶几”成员读《医学与…  相似文献   

10.
《医学在走向何处》从医学哲学的高度对当代中国医学的成就、特征、内在矛盾、医学实践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等予以中肯分析和理性审视;对医学某些背离医学人文本质的现象予以彻底的揭露和科学质疑;对医学发展中的种种危险的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和批判,为中国医学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符合医学发展规律的建言和对策。《医学在走向何处》集中而又全面地揭示了制约现代医学发展整体的、普遍的、内在的、本质的一般问题和规律,提供了把握医学发展的认识平台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本土发生的一则围产期姑息照护案例的叙事为引线,展开对美国围产期姑息照护的介绍,并重点分析家庭一体化意识对围产期姑息照护的重要性和围产期姑息照护共情的内涵。认为围产期姑息照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共情能力和家庭一体化意识,从而为处于围产期胎儿具有致命或限制生命的畸形情形下的家庭提供超越生理层面的有益的生理和心理-社会-精神的支持。另外,叙事培育共情,因此通过叙事(将患者的想法纳入医疗照护),医务人员可以学习如何和患者产生共情以及培育家庭一体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临终关怀发展的尴尬处境, 诸如临终关怀机构困境、“供给-需求”冲突、意义世界的冲突等问题, 以及传统生死观和孝道观影响下的老年临终关怀问题和生死孝道教育问题, 必须深入反思传统生死观和孝道观。因此, 试图通过生命教育、伦理环境改善、养老模式变革等方式, 树立新的生死观和孝道观, 以推进老年临终关怀发展, 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并结合比较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对传统生死观、孝道观与老年临终关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医疗以及社会资源以适应当今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安宁疗护的分级诊疗模式的发展、实施及特点进行探讨。安宁疗护的分级诊疗实施场所包括三级综合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以及居家。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加强各级机构间的联系转诊,建立健全高效的评估及转诊机制,并充分利用各机构安宁疗护的特点,整合资源并加强人员培训,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安宁疗护分级诊疗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可以使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得到更高质量的照护,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角色理论,通过访谈四家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团队,研究探索安宁疗护医生、护士、社工及护工的工作困境。经访谈发现,团队面临的工作困境主要来自于死亡与病痛的压力(角色超荷)、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角色模糊)、医患双方对安宁疗护的预期差异(角色冲突)。上述结果拓展了角色理论在安宁疗护领域的应用,显示了其局限性。研究呼吁尽快完善安宁疗护相关法律保障,以保护患者知情权与安宁疗护团队成员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生物医学的批判,疾病叙事转向抓住第一人称的痛苦体验,是为病人赋权的主体性回归过程,成为一种批判性与补充性研究方法。叙事医学促使医务人员达成共情,深入理解病人的生理与社会苦痛,创造医患对话空间。然而,这些叙事局限于医患之间普适性单向互动表达。微型民族志作为叙事医学新范式,是资料收集、赋权、共情、治疗为一体的研究范式,将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主体性互动研究作为微型民族志的典型案例,为完善中国叙事医学理论与方法带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代医学辨病的缺陷和临床与基础医学联系性、融合性不足的分析,阐述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结合,提高临床决策水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叙事医学是新时代医学人文的落地工具,以医护患三大主体的叙事素养提升以及多维度生命和谐健康关系构建为中心议题。围绕叙事医学强调的叙事素养、关系构建、身份认同、主体间性和视域融合五个关键词,全方位阐释这一医学教育和实践新模式。叙事素养是实现和谐关系构建、医护职业和患者身份认同、主体思维模式和视域差异融合的综合体现,由关注力、再现力、互纳力和反思力四个方面能力构成。叙事素养以叙事性文本细读训练为内化手段,以叙事性反思写作为检验工具。  相似文献   

18.

将叙事医学引入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组建了一支平行病历案例库构建团队,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详细论述平行病历记录要点、书写规范、病历管理,运用《不孕症患者结局报告量表》记录患者的评价与反馈,目前已书写完成20则平行病历构建案例库,尤以生殖科常见的不孕症平行病历居多。将案例库中的平行病历在临床教学中情景再现,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引导医学生关注患者疾病进展和心理变化,反思诊疗过程,使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多样化,提升医学叙事能力,以情胜情、带情看病、用情关怀,对推进叙事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重要的年表类工具书,《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概述了北宋时期出现的医学重大事件、方书著作、医政制度等,绝大多数条目都附有引用文献,但其中部分内容偏离了历史史实,引用文献也屡现差错。通过查找相关原始文献、二手文献,重新辨析相关医学事件发生年代、书籍名称、作者姓名、官方医学教育、机构名称等方面的谬误,包括时代混淆、文字讹漏等。建议编撰时应尽可能地将相关古籍的不同版本搜集殆尽,从而比较其内容的文字差异性,并针对现代研究文献列出的数据,应尽量仔细核对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