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文物保护作业中,金属器通常在修复之前要进行一种脱盐的清洗过程,此种方法为的是减少器物的进一步化学性腐蚀。已有锈面的层层叠压会对文物不停地进行理化反应,导致器物自身不断在损坏,而脱盐即用干净的去离子水导出器物中的活性离子,即氯离子,增加器物的稳定性,不让其继续腐蚀损害。将此种方法应用到同样是无机材料制成的陶瓷器中,借鉴这种保护手段,让陶瓷器表面釉面层及胎体也趋于稳定,不至于釉面脱落或者胎体崩坏碎裂变形。文物的保护修复科技手段多种多样,相互应用到正好相同的环节,这种借鉴在修复与保护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器物精神     
杭州的菊英面馆开在中河南路,靠近雄镇楼,这家面馆最吸引我的倒不是那里的"片儿川",而是每年7月至9月,会放两个月的暑假,这在整个杭州也是绝无仅有的。老板说,钱是赚不完的,让员工也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应该是老板的态度。菊英面馆的老板真的是有"态度"的,一般面馆的卫生,抹抹桌子拖拖地就可以了,而在这家面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吊扇上的灰尘每天也抹一把。我认为这是久违的"器物精神"。什么是"器物精神"呢,是对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美学理论资源。从器物的概念出发,器物美学主要是指对器物实用形制或者形式中显示出的人类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可以表征为功用之美、文明之美的审美特质。激活与挖掘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可为我们建立起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更切实可行的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4.
蒋晖 《美与时代》2015,(4):50-51
明代苏州器物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器物艺术之所以能够在明代苏州获得长足的发展,这与当时江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明代中晚期苏州府各个县乡经济结构、行政结构、交通网络、城镇网络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变化,为器物艺术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此同时,从明代苏州器物艺术生产、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也能够看到当时城镇化在苏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老瓷器随着历史时空的变迁、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其遗存到现在大多散落成瓷片,致使现在的人们无法全面窥见其本来面目,但是老瓷片同样拥有历史、审美及文化价值。以老瓷片为研究对象,从搭配的新器物材质、造型、色彩出发,通过把老瓷片与新器物组合在一起,以使老瓷片完美地融入新器物中,这既为老瓷片的创新应用和传承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让老瓷片再放光彩。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这个古老的民族谱写了一部光辉灿烂的文化史。器物作为布依族物质文化的载体,同时也阐释了布依族族群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器物的制作,蕴含着前人所赋予其特有的美学意趣。布依族传统器物制作崇尚"自然",即遵循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表达手法重神韵轻装饰。将人工与自然、技艺与材料相融合体现出"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理念,彰显器物制作的"真",同时也传达其民族的含蓄美审美意象。所谓含蓄者,是为自然朴拙、巧师造化、意深韵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医学史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史的研究方法,是指关于医学史认识与医学史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与专门方法,也包括医学史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与编纂方法。既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演绎与归纳、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包括考据、训诂、校勘...  相似文献   

8.
阐述文化线路的概念,以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上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作为理论框架,着眼于翔实的历史器物资料,具体论述处于"同等政体"的族群通过数千年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交流和依存,形成特有的多元文化共同体,并阐明中国西南地区器物设计文化中特有的多元一体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医学编史学: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编史学(historiographyofmedicine)是关于医学史的理论、方法及其范围等研究的一门学科。虽然医史学家一直对医学史的历史抱有兴趣,但认真地思考医学史的编史学问题在西方也只是近些年来的事情[1]。当将编史学定义为撰写历史的历史时,强调的是历史研究风格和研究范围的发展,而不是历史或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在我国,也有涉及这方面内容的研究,一般称为医史学或医学史理论研究,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医学史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历史分期等方面,与医学编史学的研究有类似之处,但在严格意义上尚未形成一…  相似文献   

11.
王丽心 《法音》2008,(7):55-55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第一位"佛教文物"专业研究生觉真法师著《佛语连珠》于最近出版。该书是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发行出版的丛书之一,以"佛珠的品类与鉴赏"为专题。这部专著将佛教徒手奉的器物,演化成一项文化工程。从把玩角度看,该书是"古董·佛珠类"欣赏的参考书,特别是质料方面的介绍,也为古玩鉴定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慢生活”方式的今天,传统的客家草编日用器物作为人们的生活用品和民间工艺品有了新的发展。一些规模较大的草编工厂,其资本金额、工人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民营公司逐渐取代了集体加工企业,以半机械半手工的生产方式为主,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创造新编法,改变了传统的旧观念和家庭作坊生产经营方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但在快时尚消费时代,传统的客家草编器物并没有很好地与现代生活形态进行结合,缺乏现代感与设计感,无法融入现代家居风格,以致发展状况不佳。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客家草编艺术,以发扬民间艺术文化,创造出新时代的民间工艺品。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有关医学科学、诊疗技术和公共卫生的历史研究,加强世界各国医学史研究人员和学会之间的交流,促进医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国际医学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ISHM)于1921年在巴黎宣布成立。利用ISHM的相关档案和口述访谈等辅助资料,还原其建立和演进的过程,并在全球政治和医学发展格局中,批判性地审视ISHM从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主导,逐步走向欧洲大陆、欧洲和北美,最后走向全球,从以医生/医学史家为主体到融合科学技术史、生物医学史、医疗史和历史学家等多元学科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深化医学史教育的改革、促进医学史学科的发展 ,北京医科大学于 1 999年 9月 1 5日召开了医学史学科发展座谈会。来自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 1 5位专家应邀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韩启德院士主持。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程之范教授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医学史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强调了医学史教育在提高医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医学史教育不仅能使医学生了解医学的过去 ,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医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的农村贫困医疗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医学史的角度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济贫思想和实践,分析不同时代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内容和特点,指出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现代意义上的医疗救助是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我国乡村社会以情感和道德为主体的互助历史传统,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是当今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58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墓墓室四角距墓底1.54米处各有一块平砌的砖伸出壁面一段,表明该墓形制乃模拟北斗,象征着整个墓室乃是死者卧斗修炼成仙的炼形之宫。墓中出土的陶俑等40件精美器物分区摆放,其中对书俑应为司命司录俑,其三笔象征司命神所注写墓主人三命,另可识别有诵经真官俑、鬼官北斗俑等。不同的器物群构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代表着墓主人地下修炼成仙过程的不同阶段。墓内器物有其内在符号逻辑,表达着墓主人所追求的太阴炼形、飞升成仙的终极理想。文中首次提出墓葬器物分布逻辑分析法,力图还原墓葬及器物背后那个支配着整个仪式结构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17.
灵隐寺     
灵隐寺自东晋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僧儒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已蔚然成为文化大观。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多与灵隐寺结下不解之缘。灵隐寺共珍藏具有文物价值的字画、器物四百余件,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如敦煌唐人写经、宋雷峰塔经卷、明董其昌书写的清乾隆题签并书  相似文献   

18.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9.
从理解器物与利用器物的维度出发,儒墨服饰论可以分别总结为"裁衍"与"归本"。墨家认为衣服"适身体而足矣",主张回归造物之本质,砍去其使用中流衍的枝蔓功能,使得源流清晰、易于把握。儒家则强调针对衣服的衍生功能进行衡量、裁断,将其全面纳入阐释空间,并由此展开一系列礼制建设。相较而言,儒家的"裁衍"观念为衣服之应用开拓了更大空间,也使衣服对人的意义更为丰富。儒墨服饰论述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器物的制作和利用机制,探讨器物与人的关系,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五年来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五年来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进展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100700)李经纬,朱建平自1979年医史学会复会以来,中国医学史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即一方面是中国医学通史、断代史、专科史、疾病史、医学教育史、医事制度史、医学人物及其著作、世界医学史(外国医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