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酿生“气功”的人文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功”的文化学研讨意义同样重大,并指出了一重要事实;含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及保健养生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气功”,世界仅有中国的“导引”和印度的“瑜伽”两种,两者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作者就此深入分析了两种方法赖以滋生的人文地理背景,认为大陆大河型地理环境,造就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皆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因农耕之塑造,滋长了绝对崇敬“天”的观念;以及进一步衍出生的“守静默”(“入静”)行为等,是促成导引和瑜  相似文献   

2.
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关系密切,医学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的关系可以通过医学伦理的文化纷争与道德陌生者两个事实得到例证。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更多地表现出对西方医学伦理理论的移植,而对中国社会特定文化背景的关注不够。立足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外来研究成果进行本土化基础上的借鉴与吸收,将是发展中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的良策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关系密切,医学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的关系可以通过医学伦理的文化纷争与道德陌生者两个事实得到例证.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更多地表现出对西方医学伦理理论的移植,而对中国社会特定文化背景的关注不够.立足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外来研究成果进行本土化基础上的借鉴与吸收,将是发展中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的良策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道教养生文化对女性美持关注、肯定和推崇的态度,这可以说是道教养生文化独特的现象之一。基于对女性美的肯定和追求,在道教养生方术中,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养形术,如服食调养、导引按摩、五行之道等等。现代商业社会欲望奔涌,身处其中的女性要承受巨大压力,通过借鉴古代道教养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进行适当的服食调养、导引按摩,并坚持阅读典籍,增加智慧,相信一定会达到缓解压力、平衡内心、转化气质、养颜美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道教医学与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传统养生文化。其养生方法简便易行,直到现在仍不失其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佛教文化可以为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佛教文化有助于丰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以儒、道为代表的原有文化融合后,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佛教文化,而…  相似文献   

7.
<正>内丹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命炼养理论和实践体系,它极具兼容性、开放性,融贯导引、吐纳、服饵、禅法等种类繁多的内修外炼方法,跨越哲学、医学、生理心理学、宗教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并于数千年演进中留下上千种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纵向时序对内丹学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前景作整体性的宏观透视;同时从横向角度对内丹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具体剖析,兼论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从中看源远流长的内丹学如何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成为道教养生文化的核心内容。内丹学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传统养生萌芽于商周时期 ,在发展过程中受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渗透、充实和完善 ,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养生之义在于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和适应 ,通过祛病防疾、修身养生 ,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在诸多的养生内容中 ,传统运动养生亦形成了以动静观为核心的理论、方法和运动形式。1 形神兼养为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1.1 神为形之主 ,养生首重养神包括生命机能和精神意识在内的神是人形体的产物 ,在人体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调控生理活动的信息指令 ,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另一方面接受外来刺激 ,产…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对道教的初步认识白宗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它是具有浓厚中国古代文化色彩的宗教,在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上具有它独特的见解。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医学、养生等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  相似文献   

10.
道教在潮阳     
道教在潮阳,则有“未置县城,先有道士”之说。在潮阳的历代道士,以自己的专长为潮阳的文化、医学、气功、养生、水利、建筑、文学、音乐、民俗留下业绩。 据潮阳县志和有关资料,潮阳置县始于晋隆安元年(397年),而置县前的晋武帝年间,即公元280年以前,已有中州道士吴猛、许逊云游至潮阳,并在潮阳行医、采药、传教导引术,给潮阳人民带来了中州文化,是潮阳人民文化、医药、医学的先驱,比置县早一百多年。《潮阳县  相似文献   

11.
中医健康养生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应用于中华民族健康养生实践的产物。基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视角对中医健康养生思想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中医健康养生思想的发生发展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本质联系,而且具有自身内在的建构逻辑。梳理了中医健康养生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了中医健康养生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探索了中医健康养生思想实现当代价值转型的基本路径。指出未来中医健康养生思想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承精华,更需要创新发展,唯有此才能推动中医健康养生走出一条真正的特色与优势之路。  相似文献   

12.
如果将养生文化现象置入广阔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考查,我们便不能不承认,它是一个基本自成系统的哲学思想、理论模式和实践方法的文化体系。这样一种文化体系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土壤中才能发生成长。就养生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以及对养生研究的重视来说,大概除了中国的医家之外,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同道家(包括道教)相媲美。纵观中国早期文化结构,先秦是多种思想文化的并存争鸣;秦汉以降则逐渐在封建大一统专制前提下形成儒道互补,东汉以来,佛教流行、又渐演为儒、道、释三家并存互补这一主体文化结构。养生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文化,所以能经历几千年风云诡谲。  相似文献   

13.
编后语     
《法音》1994,(10)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即以无可抗御的精神键力,在人群中传播普及,并迅速流布世界,所到之处,即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深刻地影响和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的固有文化,而佛教文化本身更呈现出各具特色、多彩多姿的面貌。如果寻绎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轨迹,我们不禁要问: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并非通过征服和殖民,而是通过和平传播,何以能使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接纳它?在与以儒道文化为代麦的中国固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中国佛教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原因何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对我们有何启…  相似文献   

14.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和养生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热衷于养生的风气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他们集我国古代传统养生之大成,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一系列宝贵的养生经验,如静坐、炼气、节食、饮茶、用香、间接服食丹药、使用药枕等是他们特有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进入了伟大复兴运动的新时期。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齐文化的变革精神、开放精神、民本思想等优秀特质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发展经济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又是民族复兴的内核。在文化经济到来的今天,齐文化产业、尤其是齐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山东、尤其淄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齐文化的学术交流与对外传播,齐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赢得了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在这场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和过程中,齐文化发挥了并且必将继续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佛教的传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也随之互相交融与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佛教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佛教历史渊源和传播途径、分析其现状并展望未来,力求更好地推进亚洲地区佛教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以期为亚洲各地区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佛教医学是佛教哲学融摄了印度医学而成的具有独特医学体系的宗教医学。中国佛教医学是佛教医学和中国医学相互融合的医药学。以其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丰富的医疗经验、特殊的诊疗方法、宝贵的单验秘方、奇妙的气功疗法和优秀的养生保健之法,对于治疗人的心身疾病,促进人的健康长寿,乃至开发人体潜能,都有不可思议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此说,它是佛教文化的精华、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文明成果、世界医药文化中的宝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研究、开发、实用等价值。而五台山佛教医药研究所就是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施医舍药、治病救人、普度众生、利乐有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道教医学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并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有独创意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饵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符谶仙药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和养生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热衷于养生的风气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他们集我国古代传统养生之大成,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一系列宝贵的养生经验,如静坐、炼气、节食、饮茶、用香、间接服食丹药、使用药枕等是他们特有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秋悦 《法音》2010,(3):46-50
<正>瑜伽焰口是中国汉传佛教一项重要的法事活动,在中国汉族地区以及汉人聚集区域广泛流行。相关史料表明,唐代,瑜伽焰口传入中国汉地。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瑜伽焰口逐渐与中国社会、传统人文文化水乳交融,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荐亡祭祖仪式之一。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