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的语言和文化独特,国外文献对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特征的描述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汉语自闭症儿童语言特点;基于医学量表描述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及非语言特征较为笼统,亟需实证研究的大数据来整合自闭症儿童语言的各个范畴特征,进行康复;以往研究很少把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非语言结合起来,需要考察语言和非语言的跨通道特性和各自不同功能,其语言和表达性非语言可能互补。据此,我们提出自闭症儿童语言和非语言研究新构想。  相似文献   

2.
个体在利用动词隐含因果语义线索确定代词所指的过程中会结合动词语义特征和语境信息两个方面,已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语境信息,本研究采用句子理解任务,考察有无语境支持和不同动词类型(主语隐含型和宾语隐含型)四种条件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利用动词隐含因果语义信息加工代词的能力。结果显示,(1)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代词加工表现显著差于典型发展儿童;(2)语境信息可以帮助被试确定代词所指,且对两组被试成绩的提高程度相当。以上结果表明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之所以无法利用动词的隐含因果语义线索确定代词所指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该类动词的语义表征存在问题,而非无法利用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3.
个体在利用动词隐含因果语义线索确定代词所指的过程中会结合动词语义特征和语境信息两个方面,已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语境信息,本研究采用句子理解任务,考察有无语境支持和不同动词类型(主语隐含型和宾语隐含型)四种条件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利用动词隐含因果语义信息加工代词的能力。结果显示,(1)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代词加工表现显著差于典型发展儿童;(2)语境信息可以帮助被试确定代词所指,且对两组被试成绩的提高程度相当。以上结果表明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之所以无法利用动词的隐含因果语义线索确定代词所指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该类动词的语义表征存在问题,而非无法利用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4.
刘涛  刘星辰 《心理科学》2017,40(4):1005-1010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社交能力的缺失会导致严重的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绝大多数的自闭症脑成像研究多集中在年龄较大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静息态或简单的任务态下的脑激活模式或功能连接状态。自闭症的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却较少有研究触及。近年来,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在真实的交流和互动中研究自闭症儿童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袁玉琢  骆方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303-2320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的症状早在婴幼儿期就会显现, 越早发现, 越早干预, 治疗效果越好。传统自闭症早期筛查与诊断在评估方法、流程上存在局限, 无法满足大规模筛查和诊断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用智能化方法进行自闭症早期大规模无感筛查与诊断逐渐成为可能。近10年间, 国内外对自闭症智能化识别方法的探索在经典任务行为、面部表情和情绪、眼动、脑影像、运动控制和运动模式、多模态6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应围绕构建国内自闭症早期智能医学筛查与诊断体系, 开发针对婴幼儿患者的筛查工具, 构建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自闭症婴幼儿智能化识别模型, 建立结合脑影像技术的自闭症精细化诊断方法等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自娩出起便开始利用臻于成熟的听觉系统对语音的各要素进行大脑表征和学习记忆。考察新生儿语音加工特点,不仅能揭示语言功能在人类发展最初阶段的认知神经机制,还能对自闭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回顾并总结了新生儿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学习以及语言发展对自闭症的预测作用,发现新生儿对特定语音存在感知偏好;新生儿具备独特的音素辨别能力;婴儿期语言加工的脑功能或结构指标对自闭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们建议未来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第一,严格控制语音材料的韵律因素,重新审查新生儿语言加工特征及大脑偏侧化问题;第二,揭示新生儿语音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睡眠的记忆巩固作用。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以高风险自闭症新生儿为追踪对象,基于纵向多模态脑观测数据,建立疾病风险评估系统,揭示出生早期语言发展脑指标对自闭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自闭症的症状和个体的内隐学习都主要涉及语言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内隐学习假说,认为自闭症症状可能部分来自于内隐学习缺陷。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该研究采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和无意义的汉字串材料,并严格控制材料的组块特征,考察了一般的自闭症儿童、年龄匹配的普通儿童以及年龄和智商匹配的智障儿童的内隐学习。结果发现:(1)普通儿童和智障儿童的内隐学习成绩都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表明他们能够内隐习得语法规则;(2)自闭症儿童的内隐学习成绩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与两组对照组儿童的成绩也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自闭症儿童语法规则的内隐学习既存在缺陷、又有所保留。该研究为自闭症儿童的内隐学习假说提供了新的来自语言领域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动态条件下的多目标注意加工特点,研究采用多目标追踪实验范式,具体追踪任务采用多目标随机运动和碰撞反弹算法。实验设计为两因素混合设计,组间变量为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中低功能自闭症和正常儿童组,组内变量为追踪目标数量(分别为1、2、3、4个目标),因变量为被试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追踪正确率和追踪容量。结果发现:(1)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在目标数量为1到目标数量为4时的正确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标准差变异较大,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多目标的持续追踪能力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2)当目标数量为1时,正常组儿童与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追踪容量差异不显著;目标为2、3、4时,两组追踪容量差异均显著。不同目标数量情况下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平均的注意容量为0.83~1.24个(平均容量约为1个)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的0.95~3.72个(最大容量接近4个)。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多目标追踪上表现为单焦点注意加工的特点,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转移缺陷。  相似文献   

9.
采用图片选择任务,使用"大"+名词短语的隐喻实验材料,探讨了有、无语境条件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大"概念的隐喻映射能力。结果表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大"隐喻映射能力弱于典型发展儿童;无论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还是典型发展儿童,将"大"映射到具体概念的表现均优于映射到抽象概念;语境可以帮助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大"和具体概念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却难以帮助其在"大"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带有不同类型情境线索(包括颜色、图标和字体)的环境文字为材料,采用命名任务考察5~7岁28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30名正常儿童阅读环境文字的特点。结果发现:(1)在去掉环境文字中的图标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命名文字的得分都显著降低;(2)在消除环境文字的字体线索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命名文字的得分显著降低,但正常儿童却较少受影响;(3)在阅读环境文字时,无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还是正常儿童,识字量越多,儿童越少依赖图标线索的提示。这些结果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阅读环境文字时,受图标线索和字体线索的影响较大,为制定促进其阅读学习的早期识字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7,(15)
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于2007年7月3日-6日,在杭州基督教青年会隆重召开自闭症儿童疗育事工经验交流会。自闭症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自闭症儿童的不幸,不仅影响自己的一生,还会给家人亲友等带来极大的痛苦。在社会服务部的推动下,浙江省两会、青岛市两会、大连市两会先后开办了自闭症儿童疗育中心,使许多自闭症儿童得到了及时矫治,为患儿家庭排忧解难,获得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条件性辨别反转范式,考察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反转灵活性。44名5~6岁儿童(24名自闭症儿童,20名正常儿童)参加了辨别反转学习。结果显示:⑴在习得阶段,两类儿童都能辨别两个不同的条件性刺激;⑵在晚期反转阶段,正常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升高了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辨别了新的条件性刺激,而自闭症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没有显著性变化,无法辨别新的条件性刺激。研究结果表明,5~6岁自闭症儿童反转灵活性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低强度(10%,30%)、中强度(40%,60%)和高强度(70%,90%)的愤怒和开心面部表情时,识别情绪类型的既有能力和差异。采用表情标签范式,用E-prime软件在电脑上呈现不同强度的3D合成面部表情刺激,分别对10名自闭症儿童、10名正常发育儿童和10名智障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低强度表情时具有面部表情识别障碍,其对不同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智障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与面部表情强度呈正相关,面部表情强度越大,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越高;自闭症儿童对低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时,对开心表情的识别正确率高于愤怒表情,但是,在中强度和高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时,存在显著的愤怒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旨在采用生态效度更高的情绪情景事件以及内隐和外显两种测量方式考察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理解。选取自闭症和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各21名,以序列图片的方式呈现从动画片中截取的不同效价的情景事件,外显任务要求被试直接判断事件主角的情绪、内隐任务要求被试判断事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1.在外显任务中,自闭症儿童对正性和负性情绪的判断正确率均显著不如正常儿童,尤其是在负性情绪上存在明显的理解缺陷;2.在内隐任务中,正常儿童的正性负性情绪、自闭症儿童的正性情绪都表现出更弱的相对于中性情绪的理解效应;自闭症儿童的负性情绪理解则在两种任务中都接近于无。这些结果意味着自闭症儿童在外显和内隐任务中都存在负性情绪理解缺陷。  相似文献   

15.
周楠  方晓义 《心理科学》2011,34(3):714-722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动机、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国内外心理理论研究较多关注一般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而对自闭症儿童领域的心理理论的研究不够。本研究在原有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完全“非言语”改进,以意外内容任务为主要测试内容,将智力落后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到实验当中,进一步探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编后的非言语意外内容任务适用于自闭症和智力落后儿童;包括低言语能力个体在内的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显著低于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在物品转移和调换的注意方面存在更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旨在采用生态效度更高的情绪情景事件以及内隐和外显两种测量方式考察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理解。选取自闭症和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各21名,以序列图片的方式呈现从动画片中截取的不同效价的情景事件,外显任务要求被试直接判断事件主角的情绪、内隐任务要求被试判断事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1.在外显任务中,自闭症儿童对正性和负性情绪的判断正确率均显著不如正常儿童,尤其是在负性情绪上存在明显的理解缺陷;2.在内隐任务中,正常儿童的正性负性情绪、自闭症儿童的正性情绪都表现出更弱的相对于中性情绪的理解效应;自闭症儿童的负性情绪理解则在两种任务中都接近于无。这些结果意味着自闭症儿童在外显和内隐任务中都存在负性情绪理解缺陷。  相似文献   

17.
李成齐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1):85-86,29
Kanner教授于1943年最先报道了关于儿童自闭症的详细研究,自闭症作为一种症侯群,其具体症状因人而异。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刻板的行为方式是自闭症的三个主要障碍。本文从儿童自闭症的表现特征、原因、治疗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这一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发展障碍及其治疗方法,为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发现、训练和矫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句子理解任务分别探究了5~7岁的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单独提及顺序线索,提及顺序线索和重读线索共现两种条件下代词加工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不像智商和工作记忆广度匹配的同龄典型发展儿童一样能够单独利用提及顺序线索加工代词,即倾向于选择首先提及的实体作为代词的指称对象,而表现为随机选择代词所指。当提及顺序线索和重读线索共现时,典型发展儿童在两条线索一致和冲突时都倾向于依靠重读线索加工代词,而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对两条线索都不敏感,表现为随机选择代词所指。这表明5~7岁的汉语高功能儿童不能够利用这两条线索加工代词,在利用语篇突显性线索加工代词方面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9.
多模态类型逻辑是一种模态Lambek演算的分支。以类型逻辑为基础的范畴语法一般用于自然语言的智能处理。在多模态类型逻辑语法中添加假设集的方式可以用来处理汉语语言现象。本文采用带有穷假设集的多模态非结合Lambek演算的根岑表述系统。介绍其句法和代数语义,证明了其可靠性与完全性。探讨了在多模态非结合Lambek演算系统下,有穷假设集在汉语语序与异常句等处理上的应用,并简述了此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大陆16个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的278名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探讨自闭症儿童的依恋及其与功能领域的关系。结果发现:(1)自闭症儿童依恋总体水平偏低;(2)自闭症儿童依恋与各个功能领域的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3)影响自闭症儿童总体依恋发展水平的因素是儿童自身的障碍程度,具体取决于交往、认知、感觉、生活自理等功能领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